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汪涛:货币“稳健”宏观政策又如何?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10-12-14 10:11
标题:
汪涛:货币“稳健”宏观政策又如何?
汪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货币政策基调由今年的“适度宽松”转变为明年的“稳健”。这基本上确定了明年整体宏观政策的基调——虽然财政政策仍维持“积极”,但这只是意味着明年还会有财政赤字,而不是会扩大财政刺激;而且,目前银行信贷占GDP的130%,而政府财政收入只有20%多一点,所以货币信贷政策远比财政政策重要。
“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我们认为其核心含义是2011年的银行贷款(和货币总量)增速将有所放缓,这也是货币政策继续回归常态的一个方面。我们预计政府会把明年银行贷款增长目标设定在14%~15%(广义货币M2增长15%),而名义GDP估计增长12%~13%、今年的银行贷款增速为19%。货币信贷政策回归常态需要央行加大对冲操作的力度,并且在全年里更严格地管理月度和季度的信贷额度。“稳健”的政策还意味着政策的目标是防止投资和经济过热,而不是要大幅压低经济增速。
中国宏观政策基调转向“稳健”与我们关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的预测相符。中国基本上依靠三套工具来管理宏观政策:控制基础货币的流动性管理(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流入);对商业银行信贷实施直接控制;出台行业投资政策(即产业政策)。利率主要被用来管理通胀预期,而不是用来影响信贷投放;而在制定汇率政策方面,政府首先考虑的是进出口和贸易关系。在当前外汇储备持续大量增长的背景下,即使是为了维持流动性状况的稳定,中国都需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央行10日晚间决定从本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投放具有约束力的则是信贷额度。
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内利率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未来12个月内加息100个基点将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自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利率大幅降低,而且实际存款利率已在负区间内越陷越深。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可以帮助调整经济结构、抑制通胀并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决策层在考虑人民币升值时,其对出口受到的冲击、境外资本流入和资产价格的顾虑仍将起到主导作用。虽然有外汇大量流入和贸易伙伴带来的压力,我们预计人民币年升值幅度仅为5%。同时,中国已进一步收紧了资本管制以遏制境外资本流入,我们认为2011年这方面的做法还将持续下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