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原创】【讨论】孔子是“丧家狗”,我们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14 06:09
标题:
【原创】【讨论】孔子是“丧家狗”,我们是什么?
记得高中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当时看毕小生便私自艳羡,瞧人家,不愧为文豪,骂人都如此这般水平,又是丧家又是走狗还乏。骂人骂到这份上,嬉笑之犀利,怒骂之尖锐,犹在耳矣!据说梁实秋因这好长时间都没能在大陆挺直脊梁骨。无独有偶,近日,北大教授李零君携着他的“丧家狗”突然杀进了国学这个弥热的圈子,试图给近来一泻千里的“论语热”败败虚火,其言:《论语》是一部孔门师生一起聊天的书,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都恨女娲为啥不能再多捏造出几种人间表情。一时间,力挺者有之,讨伐者不乏。
说到孔圣人,小生相信大多数人有意无意的总喜欢把其当成“神”,仿佛开口闭口就得先称自个为“奴才”,大有一副鲁迅笔下的“做奴隶而不得”的恐慌而郁郁寡欢相。李零君携“丧家狗”一腾空亮身,就有人舞着大棒迎面来了:又一个不羁的大学教授!诳称“孔子不如章子怡”也就罢了,你丫的还说“孔子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还说“孔子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还说“任何像孔子一样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叫嚣这样二桃杀三士的言论,侮辱了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拐弯抹角地在他们身上进行精神杀伤。瞧这阵势,大有你死我活的苗头,李零君真若得见,肯定会感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咱且绕开人身攻击,其实自易中天、于丹走红后,不排除有人眼里窜着火,企图也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思来想去,拿当下的人开涮终是不妥,弄不好吃不到葡萄还惹满嘴的酸涎,经验告诉他们,拿古人开涮最保险,也最能彰显其狂傲和气势,仿佛语气里的不屑和鄙夷以及那走火入魔的、乜斜着眼睛睥睨一切的自大就足以证明自己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于是,炒来炒去,口水覆盖了文化本义,斗胜遮住了精神之辩。这一部分人总执拗地敌意于上面的大多数,蹲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摩拳擦掌,两眼一闭,大棒当头:孔子算什么东西!
小生不才,虽称自己为儒生,也承认自己习得儒义,但是直面于孔圣人,小生心中况味万般,可又偏偏讷于言。但,小生能铭记的是,《史记》载,郑人对子贡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小生想提醒的是,如果我们承认司马迁是严肃的,承认《史记》是厚重的,如何理解孔子对“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形容会“欣然而笑”?那些当前为孔子捍卫者们,面对如此史载,还能不能挺直腰板的就这个“修辞手法”旁逸斜出地辩论下去?
李零君言自己是生于旧社会,长于红旗下,正如崔健唱的,是“红旗下的蛋”。我们应该尊重一个事实,那便是他有他的阅读背景,再者,从各异情形揣测,李零君称孔子“丧家狗”,并无恶意,小生虽粗读其书,但却得见其味,“去圣乃得真孔子”是其肺腑之言,而从其将该书视作“一个知识分子和另一个知识分子时空遥隔的对话”中也可窥见一斑。在“丧家狗”的修辞不雅中,小生咂摸出的更多的是李零君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乃至文人墨客间“惺惺相惜”之况味。正如其《花间一壶酒》自序劈头第一句即是:“我一直在逃,从专业学术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它外的世界。”
中国的许多事情,似乎不说倒好,一说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暧昧味道。正如小生扯着青筋在这里自我口辩,很有可能便周身散发着大面积的自我和醇厚的呓语味道。但是,小生仍执拗地认为神圣性的经典被解读为通俗小说式的东西并非无裨益,它在消解大众心中神圣性的同时(请部分人原谅我对圣灵的无意亵渎)也建立了贴近自我的符号系统,正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正如于丹的心得,谭景伟的心得,再加李零君的解读,都可以说是对孔子另类的全新理解。或许,这也正是我们重新解读(也可以大胆的说是修正)我们误读已久的经典的惟一路径。
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化快,还是小生太腐朽,80年代,我们骂中国太传统,现在又骂太不传统,在下真的糊涂了,到底哪个对?自己抽自己耳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底能抽几回,能砸几次?孔圣人沉睡了千年后,如果哪天一不小心我等论战的口水碰触了他老人家哪根第六神经末梢使其突然意识归来,发现自己在新媒体时代还如此备受关注当年自己的一句细节,不知是喜是忧?孔子去则去矣,抛开口水、膜拜、争辩芸芸,其实,我们(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知道分子)更应该思考、更应该争辩的是,从文化、精神本义层面上,中国的国学将走向何方?
“丧家”的狗未必不是好狗,如果说孔子是“丧家狗”是还原历史,那我们是什么?如果说是恶意谩骂,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着实让小生头疼不已。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