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转贴】杂谈善于二次发明的日本人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10-12-14 05:33
标题:
【转贴】杂谈善于二次发明的日本人
我的一位生活在日本的同学,曾形象地举例说明了日本人如何非常善于模仿他们认为有用的事物和行为,有些甚至还进行了聪明的二次发明,使其日趋完善。比如,豆腐是中国人的一次发明,但日本人却发明了制作豆腐的设备,以至于中国人还反过来从日本引进这项技术。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二次发明了无论营养成分还是色香味形都绝不输给豆制品的鸡蛋豆腐。中国园林世界闻名,但在我看来,应该也是借鉴了中国式而改良的日式园林,与中国园林相比当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老实话,我和日本人做了多年的生意,我也有许多日本朋友。但也许是被一届一届不断更换、纵有方法变更而对历史认知基本雷同的日本政客们的作为所激,我对日本人并无好感。我有几个朋友,合起来在香港开公司,各个董事管着各自的业务,遇到比较重要的客户就介绍给其他董事相识。一次来了位日本大客户,照例介绍一番。其中一位董事一边学着日本人那样深鞠躬,一边嘴里却骂骂咧咧:“妈的,我就像跟遗体告别。”那日本人不知所云,一个劲地“哈伊!哈伊!”是啊,日本人从中国学来了鞠躬礼,经过长年累月的沿革,鞠躬礼在日本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反观中国,却是不对站着的人施礼,只对躺着的人鞠躬了。
被日本人看中的好东西,能抢则抢,抢不到就要,要不着就偷,偷不成他们就会定下心来着手研制,直至成功。应该说,日本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及不做得最好绝不停手的品格是值得赞赏的。我喜欢搜集各种酒类,每每出国,都会在免税店买酒。有一次,我看到关西机场有卖三得利公司酿制的XO白兰地,其酒瓶雅致、酒色润正,包装更不待言,于是就买了一瓶。回家打开一尝,甘醇的酒味绝不亚于法国的干邑。
自从汉字传到东瀛,日本开始了有文字的历史,但唯独使我觉得日本人模仿别人不到位的就是日语。我不懂日语,看着充斥着那些型如菜蛆的假名的日文,总觉得怪怪的。日文中的汉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替代,有相当部分汉字所表述的意思与中文意思已是风马牛不相干。
我在国企公干时曾经兼任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董事长,我手底下的正副总经理分别是中日两位老头。他们俩常为中日双方各自的利益争吵,日久而影响了个人感情,进而经常互相抢白。那日本老头家住宝冢,由大阪市的梅田阪急车站搭乘阪急电车,行约30分钟便可抵达因宝冢歌剧院而成名的宝冢市。沿着“花之路”步行五分钟去歌剧院,沿途令人感到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气息。宝冢,那可是一个如同花园般的美丽小城。那中国老头的家可没日本老头家那么美丽,他住在上海的西宝兴路。不知怎么的,日本老头知道了“西宝兴路”在上海是殡仪馆的代名词,故而有意在对方面前炫耀宝冢如何如何。中国老头脸涨得通红,阴阴地说:“你知道冢是什么意思吗?”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日本老头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
也有些日文中的汉字,与中文原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日文中说“对不起”,用汉字的写法是“大丈夫”。想想也确实贴切,你把人家的脚踩了,对人说声对不起。那被踩了脚的答道:“大丈夫”,表明男子汉大丈夫,他不怕疼。这一点,如果那些日本的政客们,对待历史别再像娘们那般扭扭捏捏,而真像大丈夫般该多好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