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谈判时的“真诚”,英文最常用的两个说法是 sincere 和 good faith。两者都是指真心待人、不说假话。如今美国总统布什喜欢讲 faith(信仰),流风所及,美国政要说到“真诚”,也喜欢用 good faith(这里的 faith 指言而有信)。比如,据《纽约时报》今年3月24日报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将军访问北京时对记者说:他不认为台湾问题会导致中美两国军事冲突,there are good-faith efforts amongst all the leaderships to prevent that。这里的 good-faith 就是真诚之意。那么,在英语里,sincere 或 good faith 对其施行的对象有没有情意要求?
林肯说过一段有名的话,有关美国内战的书籍经常引用。当战况不利,林肯受到强大压力,要求他不再以废除奴隶制作为与南方谈判的先决条件时,林肯说道: The world should know that I will keep my faith to friends & enemies, come what will。不管对朋友还是对敌人,林肯都是真诚的,不说假话,话说了就算数,不计后果。Faith 一词在这里所含有的言语真诚的特定意思,是不论对象的。
试想美国人和中国人带着各自的文化定式相遇了。美国人说让我们 negotiate in good faith;中国人觉得你做事不够朋友,不能待你真诚。美国人因此觉得中国人不够理性,而且缺乏对外交流的经验;中国人因此觉得美国人傲慢,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东方人。美国人于是给中国人讲愿景,解说大国的全球性责任,如何做一个国际事务的 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中国人则给美国人上历史课,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最后大喝一声:中国人民的感情又被伤害了!
再看尼克松对毛择东和周恩来总理的印象。他对美国官员说,和这两位打交道,极有新鲜感,they talked “directly, and honestly, and candidly”。尼克松认为中国人领道人说话很诚实。他在回忆录里,对毛择东很是推崇。诚实的人才会赢得美国佬的好感。比如,上星期五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他将在6月里离职。美国总统布什惋惜地说:布莱尔是一个好朋友;他说的话,就像我们在德克萨斯讲的,可以存在银行里〔非常保险,永远有效,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毛择东能赢得尼克松的好感,尼克松肯定认为,毛对他的态度是真诚的,说话是算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