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谈德国小城镇的和谐发展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10-12-14 04:06
标题:
谈德国小城镇的和谐发展经验
德国有8000多万人口,属于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但她的城市以中国的眼光来看都不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4个,50万人口以上的不超过10个,超过10万人的城镇只有89个。目前德国共有13500个小城镇,其中75%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000人。以德国两个最大的州为例,巴伐利亚州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小城镇2200个;北威州人口1800万,小城镇有360个。
作者在德国学习工作多年,感受最深的即是德国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体系中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在德国沿着公路行驶,每隔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就可以看到一个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小镇。从北德之角的小镇吕贝克,到德国西南边陲的小城弗莱堡,南北800公里,浓缩了从1871年德国统一到1990年两德统一的历史,德国小城镇之旅,好似一部心灵史。
德国的很多小城镇都诞生于中世纪。一方面,因为德国人对古建筑非常爱护;另一方面,德国的祖辈在建筑上早就以讲求质量为准则,因此大多数小镇都是古迹处处,房屋的寿命动辄几百年,但仍然保存完好,石板路、教堂、传统建筑在和谐之中都显现出各自的个性。德国小城镇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以绿取胜,大力植树,栽花种草。一般来说,每个小城镇的森林和花园总面积都占该城的1/3。园林绿化不仅成为城镇设计的主要脉络和元素,还缓解了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公园里,随处可见天鹅、水鸭在湖中游动,丝毫不在意岸上伸手可触的游人。这一切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德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简而言之就是大到银行、商店、邮局、交通和看病等方面的规划布局,小到城市道路休闲椅的设置和公厕的布建,都充分考虑、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例如,在一个小城镇里虽然不会有很多残疾人,但这里的道路、商店、酒店及公厕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很多出租汽车上都备有轮椅上下辅助装置。
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一半人住在大城市,另一半人住在小城镇和农村。目前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住在大城市郊外的小城镇。从位置上看,小城镇一般距大中城市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车程。这种近乎于卫星城的小城镇在大城市周围都有数十个,其面积一般为50公顷,人口为3000人左右,类似于我国的住宅小区,但配套建设和管理维护十分完善,在环境独立和城市关联的规划关系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和谐。
德国的小城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全面规划、严格管理
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的规划、改造和建设,不仅包括对城镇建设空间和功能的重视,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法规,以保持小城镇良好的和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与形态。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并特别注重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通过政府支持,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建设的时序结构体系。
二、整体协调、突出特色
德国小城镇的普遍特点是人文建设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依靠城镇改造规划和设计的调控作用,使建筑设计可以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并保障了在突出特色中实现规划的统一要求,构成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的相和谐。
三、公共建设优先,资金准确到位
为改造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这些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税收、贷款和州政府的拨款。其中,取得的贷款只能用于投资计划中已经列明的项目,而州政府的拨款(德国的政权结构由中央(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包括城市、地区和乡镇在内的地方政府三级政府构成。上级财政部门每年都要按照法律规定,对下级财政部门履行转移支付义务。州在公共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专项拨款一般占转移支付总额的30%左右。)是地方必须按州指定的项目进行使用的,有准确的计划和机制进行执行管理。
四、各专项规划相辅相成
注重环境保护规划、古建筑保护规划、绿地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与城镇规划的相辅相成,各专项规划都有极高的执行权和监督权。通过和谐的规划系统的管理执行,使小城镇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综合效益,并保障了作为一个小城镇仍然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和德国相比,尽管在社会制度、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德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寻找出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做法和经验。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使之既具有世界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普适性特点,同时又将基于中国的实际条件,通过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实现协调发展,形成特色和模式。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