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世纪:北京不会成为下一个迪拜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12-10 19:38
标题: 世纪:北京不会成为下一个迪拜
  上一次北京打压房地产市场后,外界恍然发现中国的重工业部门增长势头放缓。由此,曾经繁荣的全球资源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力拓与中国铝业合资;贷款银行纷纷核查Oz Minerals与五矿集团的并购交易;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也在5个月内降息4个百分点。

  这就无怪乎全球投资者对近一个月以来中国新一轮的地产紧缩政策焦躁不堪。国内银行已将首次购房最低首付比例从20%提至30%、二次购房最低首付比例从40%升至50%。北京和其他一些主要城市则更是暂停所有的第三套房贷款、暂停向非城市居民发放房贷、并扬言将开征新财产税。国内媒体被要求大力宣传政府的地产紧缩政策,引导民众对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健康的预期。
  根据由政府土地交易中心支持的房地产信息流通服务企业易居中国的数据,此轮紧缩政策导致五月份第一周,深圳的新屋平均价格较前一周缩水26%,上海下跌28%,而北京的房价由于此前一直持续跌落,跌幅没有上述两地那么明显。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到了詹姆斯·查诺斯曾说“岌岌可危”的时候了?是否正如这位对冲基金经理所描述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
  恐怕不然。北京、上海、深圳是中国楼市最火爆的城市,而根据瑞银集团的数据来看,这三个城市居民住房建设量加起来仅占全国总量的8%。中国民众负债率在不断攀升,但与澳洲的情况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中国的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房价增速。
  抑制过度的房地产投资将有助于中国实施拖延许久的经济再平衡计划。从这个角度讲,北京不会是下一个迪拜。更重要的是,如果决策者们发现刹车踩得太猛以至于改革矫枉过正--这是很可能的--那他们只需要再重复一次经济危机时采取的那些刺激措施就行了。
  2008年11月北京出台了强有力的经济复苏计划。2009年3月,国民经济顺利走出低谷。
  国外分析师们普遍低估了中国政府重振经济的能力。如今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执政党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机构组织都握有更多资源和宏观经济政策可信度--至少在集中力量达成清晰的统一目标的情况下是如此。
  但是,对于像澳大利亚这样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体来说,共产党行政大锤挥舞之下的经济管理模式或许多少对其经济发展形成阻碍。
  2008年,中国国内以及海外的分析师都惊讶于中国私人投资者的“直觉”竟能如此大程度地加重经济周期性衰退,他们对海外市场也有同样的敏感性。中国的新贵们纷纷清理存货、关闭生产设备,抢先于外国同行撤离市场。
  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企业家大多倾向于退市时保全一定的资金周转能力,而且他们普遍缺乏在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运营经验。此外,国内数据信息的严重不透明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市场的担忧。
  如果有人读了华远地产主席任志强5月12日的一篇博客,那就不会对前文所引用的那些数据感到惊讶了。任志强的博客无意中提到政府已经停止发放豪华公寓的销售许可。由于高价房源在样板楼发布后被限制交易,平均售价下滑更多地是由统计数据扭曲造成的。
  “房价势必下跌,未来6个月将比较艰难,”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史蒂芬·格林这样指出,“但这不是世界末日,这只是一次政策转向。”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震动已经波及全球市场,重要商品价格上周下跌5%.,并有可能继续下滑。

  上个月,中国创下5540万吨的钢产量纪录,较今年三月份增长4%,比2008年11月增长60%。但这个月以来,钢厂开始调低钢材期货价格。麦格理银行分析师格雷姆·特雷恩在一份报告中说,钢厂利润目前接近2007年大规模钢厂停产关闭时的低点。中国对钢材需求的下降将会波及澳洲经济。
  “我对今年中国经济总体走势仍然相当乐观,”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师高路易说,“至于充满变数的建筑业和大宗商品市场就另当别论了。”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