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比较民主化漫谈01--东南亚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10 19:17 标题: 比较民主化漫谈01--东南亚 读书笔记:Eva-Lotta Hedman, 2001, “Contesting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Southeast Asian Trajectories”, Modern Asian Studies 35(4): 921-951
作者:J.Z.R
时间:2009/11/21
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公民社会日益强烈的民主呼声势如破竹般席卷了东南亚:1986年菲律宾的“人民权力”('People Power')革命结束了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长达20年的独*统治(若从马氏颁布《戒严法》起算,则从1973年开始);1992年泰国的“倒独*者”('No-More-Dictatorship')运动帮助缔造了泰国真正的民主宪法(1997“人民宪法”);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改革运动(Reformasi)把执政32年的印尼总统苏哈托(Suharto)赶回了他应去的地方。(不幸的是,印尼华人在这次事件中成了政治牺牲品。所谓的印人反华、排华,若脱离高层政治斗争与经济历史因素,而一味归咎于印尼人的“野蛮”、“残忍”,显然是舍本逐末);同年,以马来西亚副总理兼财长安华(Anwar Ibrahim)为首的反对派,在安华试图对长期执政的总理马哈蒂尔(Mahathir bin Mohamad,1981-2003担任总理)及其领导的'国民阵线'执政下的政府进行挑战而遭到莫须有的罪名判决入狱后,发起了以大规模示*、抗议、独立参选议会为特征的改革运动(Reformasi)。虽然马来西亚的改革运动没有在1998年取得有决定意义的成功,但其重要意义在10年后,也就是2008年的大选中已初见分晓:执政的'国民阵线'自1969年来第一次失去了其在议会占2/3多数的席位优势。
朋友们,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近邻。除了“腐败”、“贫弱”、“落后”印象外,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故事又了解多少呢?今日介绍的是Eva-Lotta Hedman发表于2001的一篇期刊论文(Eva-Lotta Hedman, 2001, “Contesting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Southeast Asian Trajectories”, Modern Asian Studies 35(4): 921-951)。Hedman博士是一位研究东南亚比较政治学的专家。她的这篇论文就是针对上述政治历史,旨在解释:为什么在菲律宾、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四国,公民社会在反对专制国家的运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非民主”指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那些表面上一人一票,按期选举,实质上舞弊盛行、结果被操控、选来选去都是同一领导人/政党执政的国家,都属于Hedman博士说的这种专制国家。
既然要比较,首先就要看比较的基础是否存在。好比蚂蚁比大象,虽然都算得上动物,但放在一起总觉得别扭。四国固然都称得上东南亚国家,若仅仅是这单一共性,要放在一起做比,恐怕还是显得牵强。所幸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不止都在中国的南面这一条,罗列在一起,倒也颇为壮观。简言之,这四国“都经历了(直接或间接的)西方殖民入侵,并至少在19世纪中叶就被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了某种程度的日本占领;都至少自1950年代起成为了独立国家;都先后经历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p.922)。故而,把它们放在一块比比,想来是不冤枉的。
Hedman认为,决定这四国在民主进程与结果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乃政体性质,二曰阶级构成,三为左翼政治遗产,四是宗教组织。下面试看她是如何详述的。
泰国
一、政体性质:不同于其他国家,泰国的建政基础不是反抗殖民压迫的革命战争,而是专制君主领导下的现代化改革。这个过程从1868年持续到1932年。1932年,在一群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文职官员与军官的和平政变下,国王被剥夺执政权,但保留了大部分的王室尊荣。此后的泰国政治便在一系列的文官与军人轮流当权与接连不断的政变中演进。这种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议会政治对弥合军人内部的派系争斗无能为力,而议会政治又为各派系的政治动员提供了丰富的政治机会。二、阶级构成:华裔泰人早在1960年代就已成功地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而不像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样,一直被贴上贱民的标签。这支华裔泰人构成了泰国成功的工商阶级(譬如,2006政变中下台的泰国总理、工商巨贾他信就是我国客家后裔),而且这支工商阶级起步早,独立性高,国家在国民经济中的力量相对微弱。同时,泰国华裔对主流社会的成功融入减少了种族冲突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泰国的农民阶级也有不同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特点。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泰王国土地富饶充足,农业商业化的进程相对较慢,税负也轻。因此,泰国农民并没有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受剧烈的破产之苦。三、左翼遗产:泰国左翼政治一直不成气候,故而缺乏激进政治的传统、记忆与工具。四、宗教组织:泰国奉小乘佛教为国教,把僧侣置于政府管制之下,且国王亦为佛教徒,其地位之特殊,往往使其在政治冲突中享有最终的裁决权。故而泰国的佛教组织无法为社会动员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