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直接可用的世界知识只是人文科学能提供的东西的一部分。在中学和大学里,人文科学提供了古代社会后期所说的“语言艺术”训练,也就是理解书面文本所需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探索的模式;进行关键区分,形成准确思想所需要的推理模式;无论什么领域表达和交流新观点所需要的准确表达模式。语言不是透明的载体,让思想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转运,它就是思想本身。语言是让无论多好的观点能有效地转化成行动的绝对必要条件(sine qua non)。人文学科课程---阅读、写作、尤其是精读课和外语课是许多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唯一地方,不管最终他选择从事什么职业,语言能力都是必须掌握的。
人文科学还有塑造人类社会的力量。在提供人类共同的视角方面,人文科学最好地抓住人类经验**享的元素。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它们有潜力通过共同的伟大经典把多样的文化积聚在一起。我们阅读荷马史诗、诗歌经典、孔子《论语》、《神曲》、《红楼梦》、《浮士德》、《傲慢与偏见》、《白鲸》、《草叶集》、《战争与和平》、《到灯塔去》(译注: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五卷书》(the Pancatantra)(译注: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埃涅伊德》(the Aeneid)(译注: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叙事诗)、《斑鸠的项圈》(The Ring of the Dove)(译注:伊斯兰教哲学家诗人伊本·哈兹姆(Ibn Hazm,994~1064)的抒情诗集)、日本文学《平家物语》(the Heike monogatari)、《序曲》(The Prelude)(译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长诗)。不仅是要了解古代希腊和中国、印度、阿拉伯、日本的信息,还要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俄国、或者美国人的世界。我们阅读这些经典还因为它们继续显示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婚姻、愤怒与宽恕、流浪与回家、忠诚与背叛、天生与后天培养、善与恶、不可一世的傲慢与野心的局限性和后果、甚至文学创作的诱惑与限制等永恒问题。它们不过是众多文学作品的少数例子,这些作品是扩大的文学经典的组成部分,围绕这些经典构成了文化,世界各地的读者都是这些文化的产物,他们只能聚集在靠书面文字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经验上。
作者简介:霍华德·布洛赫(R. Howard Bloch)耶鲁大学法语系主任,Sterling教授。著有中世纪文学方面的著作多部,是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大学教师暑期研讨课(NEH summer seminars)(五卷本)项目主持人,1992年开始“中世纪喜剧故事”,2005年最新出版的“巴约挂毯和盎格鲁诺曼世界的形成”(The Bayeux Tapestry and the Making of the Anglo-Norman World)”。
译自:What Words Are Worth In defense of the humanities
Humanities, May/June 2009, Volume 30, Number 3
http://www.neh.gov/news/humanities/2009-05/Wor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