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是因为9-11袭击。我们从很多渠道了解到布什在9-11之前很久就决定入侵伊拉克了。在《真命天子》(The Right Man)中大卫?弗拉姆(David Frum)回顾了接受采访迈克尔?杰森(Michael Gerson)的情节。此人是布什写作班子的头目,也是布什当选总统不久后的政策顾问。杰森告诉弗拉姆说布什要推翻萨达姆政权。那时根本还没有谈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呢。
《全国评论》(National Review )编辑里奇?罗利(Rich Lowry)在题目是“正统派的报复”(The Revenge of Orthodoxy)的专栏文章中,暗示了总统攻打伊拉克的动机。按照历史学家沃尔特?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思想,他注意到我们现在处在新教福音派教义的“第三个高潮”。布什总统应该被贴上“正统基督教信徒”这样的标记。他清楚说明了这种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像米德一样,罗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保守的地方在哪里呢?从历史上看,美国福音派教义的改变很大,从朱莉亚?沃德?豪威(Julia Ward Howe)的十字军歌曲“共和国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到威廉?詹宁斯?布莱安(William Jennings Bryan)的和平主义。
霍布斯(Hobbes)相对来说认为人的本性邪恶,把人类生活看作处于神秘的社会前的状态“孤独,凶险,野蛮,短暂”。这样的动物需要严格的控制。相反,洛克比较乐观,认为人类受理性控制,所以不需要政府干涉过多。但是洛克反映出来的经验主义表达了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从伯克开始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可能。洛克《人类理智论》(Essay on Human Understanding (1690))的开篇提出现实黎明的到来,因为洛克把西方哲学的很多东西抛到一边,认为形而上学转移了人们研究现实世界,改善现实世界的注意力。因此,我们看到真实性反映在新诞生的东西中:小说(笛福Defoe)、历史(吉本Gibbon,休谟Hume)、传记(鲍斯威尔(Boswell)和政治哲学伯克。在《罗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 (1719)中我们看到洛克经验主义的兴奋,它出现在我们第一本小说的文笔中,第一本明显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从来没有把人放在这么彻底的物质环境中。同样的,以前的传记从来没有像鲍斯威尔的《约翰逊传记》(Life of Samuel Johnson)那样为读者提供这么多细节。
伯克并不是用假设的“自然状态”,而是根据历史和人类行为的事实开始的。他进入新境界的创举体现在他“反思后的惊讶”。他对发生在法国的完全不同的事件的思考写他的书《法国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1790)。这里简要地看清其思想发展过程,一年后他接着做了更多的发现,就是要经历更多的思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