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纽约时报》:尊严缺失,仇恨满腔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12-10 16:27
标题:
《纽约时报》:尊严缺失,仇恨满腔
几年以前,我访问巴林期间,有一天和朋友们一起在一家海鲜馆就餐。这时,头上的电视里播出了穆斯林恐怖分子--有男也有女--在俄罗斯劫持人质的新闻。不过,让我记忆犹新感到震撼的是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巴林商人本能的反应。他嘟哝道:“怎么我们老是出现在这样的事情里?”这里的“我们”是指穆斯林。
对他的问题的回答是当今地缘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什么那些年轻的逊尼派穆斯林小伙子,从伦敦到利雅得,从巴林到巴格达,那么愿意在他们的宗教的名义下将自己和别人炸得粉碎?当然,并非所有穆斯林都是自杀炸弹,这样想本身就是可笑的。
但事实是,近来所有的自杀炸弹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愤怒不满的人。有愤怒的墨西哥人,也有愤怒的非洲人,还有愤怒的挪威人。但是,只有那些自认为有权力有动机因为愤怒而要炸死自己也炸死别的无辜者包括穆斯林的那些人,才是逊尼派激进分子。事情怎么会这样?
我们再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了,穆斯林们同样如此。当摩洛哥血统的荷兰公民穆罕穆德-波也里在去年在阿姆斯特丹大街上向批评伊斯兰偏狭的荷兰电影制片人西澳-梵高连开15枪并用一把屠宰刀割开他的喉咙时,回答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这位杀手在荷兰法庭的最后一天庭审中这样说:“我对我的行动负完全的责任。我完全是按照我的宗教采取行动的。”
显然,有几个因素共同起了作用。因素之一是,欧洲不是一个熔炉,它从未充分容纳过穆斯林这个少数民族。正如《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穆斯林们觉得他们“原有的国家、语言、文化被排斥在外”,无法融入欧洲。这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新的圣战组织的发展目标。
另一个因素是逊尼派伊斯兰教义适应新时代的斗争。的确,伊斯兰教有容忍其它宗教的长期传统,但是,它的容忍是在伊斯兰教至高无上的前提下的容忍,而绝不是与其它宗教平等相处。伊斯兰教的认同就是承认伊斯兰是一神论的理想权威的化身。穆斯林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意识:伊斯兰是3.0版的上帝,基督教是2.0版的上帝,犹太教是1.0版的上帝,而印度教则是0.0版本的上帝。
不过,有些年轻的穆斯林小伙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他们被西方社会所吸引,并为自己的这种被吸引而感到害臊;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西方社会面前感到耻辱,因为它们要胜过自己的文明,尽管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伊斯兰文明最优秀的说教。从12世纪以来,伊斯兰教就禁止改革与重新修订伊斯兰教义,从而扼杀了穆斯林大地上的创新精神,使现在的伊斯兰世界与2.0版、1.0版甚至0.0版的上帝比起来,显得那么无力,经济那么落后,技术那么落伍。
“有些年轻的穆斯林男人被一个他们认为精神低劣的文明所吸引。他们受的教育是: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最崇高的,然而事实是,其它文明看起来要更加优越。这样的事实让他们感到极大的耻辱,”一位开罗的传记作者和翻译家雷蒙德-斯托克这样写道。“当内心的冲突实在太激烈时,有的人就被恐怖主义者招募,投身到圣战中,通过向所谓的不公平侵占穆斯林土地的人开战、向他们自己的‘颓废’开战,来赢得病态的‘烈士’荣耀。”
这不是金钱上的贫困。这是尊严的贫困,结果就是仇恨的泛滥。
伦敦爆炸案中的案犯之一已经结婚,已有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也即将出生。有人认为,在伊拉克或以色列的自杀炸弹是那里的民族主义者斗争的组成部分。这个观点我能够理解,但绝不接受。但是,当一个从小就在当地长大的英国穆斯林公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的邻居炸死,将自己的妻子成为寡妇,让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生为孤儿时,我只能说,他是被一个危险的邪教或传教士鬼迷了心窍,这个邪教或传教士不仅是他自己的社区的威胁,也是整个世界的威胁。
那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英国《独立报》这样描述其中一个爆炸嫌犯哈希伯-侯赛因:他不久前像换了个人似的,“从一个穿着西方服饰的亚裔英国人一下子变成了虔诚的宗教少年,一身伊斯兰打扮,只在碰到伊斯兰同胞时才驻足行额手礼。”
这个故事的秘密就在于这一转变,它也是伊斯兰的危机。能使侯赛因及其同伙突然皈依的人和信念,如果不被别的穆斯林阻止的话,最终将使每个穆斯林变成恐怖嫌犯,并使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变成死亡的邪教。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