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稀土新战略实属亡羊补牢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10-12-9 23:44
标题:
中国稀土新战略实属亡羊补牢
美国《侨报》10月9日载文《中国稀土新战略实属亡羊补牢》,摘要如下:
针对外界盛传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中国总理温Jiabao6日出席中欧工商峰会时表示,中国要保持稀土可持续发展,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决不会封锁稀土出口,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这是中国政府近期针对盛传的“控制稀土出口”的传闻最新表态,也是中国最高层面上阐述了中国的稀土战略。
去年底开始,市场便盛传中国将进一步收紧稀土元素出口配额,近期与日本的撞船事件,又引发了有关限制出口的热议。近期稀土价格已经出现暴涨,部分稀土甚至涨幅高达五成。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
而中国现为全球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7%)。“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的一句话。
然而,比石油还秀稀缺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与足够的尊重。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需求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战略储备。有分析称,日本囤积的稀土资源够用半个世纪。按照温Jiabao的说法,他们“心知肚明”。虽然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但美国的稀土储量也是名列前茅。然而,美国却以保护环境为由,不开采本国稀土,而是低价从中国进口,即使价格再低,也不会打上“倾销”标签。如今,中国把稀土开发管理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正在逐渐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要,这实在是亡羊补牢的措施。这竟令一些依赖稀土进口的国家感到不安。
平心而论,每个国家都有自主管理本国资源的权力,外国无权指手划脚。稀土资源和稀有金属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对于拥有储量和产量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必须拥有相应的价格话语权、以确保不遭受掠夺式开采和贱卖,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大方向。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产量97%,但中国稀土储存量却只占全球储存量52%,主要原因是中国稀土产业乱采滥挖,低价稀土原料大量出口,导致原本是珍贵的稀有资源,却变成低价矿石,以“白菜价”出口。
温Jiabao提出,中国的稀土生产,不仅要满足本国需要,还要照顾世界需要,不仅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显示中国当局忧思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格局,承担稀土大国的国际担当,也算给稀土需求国派发了定心瓦。
去年底市场盛传,中国将进一步收紧稀土元素出口配额,外界对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担忧随之加剧。不过,美国的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从1999年就已停止开采本国资源,却未引发太多争议。
按温Jiabao的阐述,中国不会“封锁”稀土出口,但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中国过去的稀土战略以及政策存在失误,一方面是对稀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充分,对稀土资源的高占有率盲目乐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追求漂亮的GDP业绩,不惜放弃资源保护,从而过度开采。
虽然中国的稀土储量较为丰富,但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加强其储备、对其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宏观调控,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题中应有之意。西方国家炒作中国控制稀土生产和出口,实际上是想让中国出口稀缺的战略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像日本那样储备稀土资源,无疑损害的是中国安全利益。
目前中国实际稀土储量已经不足世界30%,如果再得不到有效地管理,未来一旦变成纯进口,花费高价钱倒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反被西方国家在战略上钳制中国发展。
稀土资源关系到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果断措施,扭转稀土在生产、销售、出口、研发等环节混乱的局面,唯其如此,才能对内加强对国家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对外也对世界稀缺资源的管理做出贡献,为世界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