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美“软冲突”vs中日“硬冲突”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9 23:32
标题: 中美“软冲突”vs中日“硬冲突”
  近来中美与中日关系的不同走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中美关系而言,随着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的圆满访华,两国关系呈现明显的峰回路转态势。据美方透露,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很可能于今年年底访华。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的访美事宜也在紧密协商之中。种种迹象表明,中美关系的“阴转晴”已没有悬念。
  相比之下,中日关系却呈现令人担忧的局面。表面上看,近来发生的事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实际上,岛屿与领海争端始终是埋在中日关系中的一颗炸弹,随时都有被引爆的可能,所以此事的发生其实有着相当的必然性。事实上,日本早就为未来可能的冲突做准备了。仅仅在8月份,媒体就相继报道说,日本政府将于明年3月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25个离岛实施“国有化”,今年12月将与美国联合举行“夺岛”演练等。9月10日,日本内阁批准的《防卫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要在西南诸岛驻军。诸如此类的事件表明,日本在中日领海与岛屿争端问题上,正在迅速加大军事应对的力度。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中美与中日关系的新变化,发人深思。这其实与两对关系的不同特质有关系。毫无疑问,中美与中日关系都有冲突性的一面,但二者的性质明显有异。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主要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
  中美“势”之争主要是指两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政治和外交影响力、经济份额等方面的竞争。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期,因而爆发性、对抗性都不突出;二是“势”的此消彼长是历史大势决定的,外部力量或可延缓其进程,但很难扭转乾坤,所以各方的明智之举是顺应历史、乐观其成;三是“势”之争是发展上的竞争,而发展是各国的天然权利,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规则的背景下,即便美国心有不甘,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运用体制外手段打压。因此,中美的“势”之争是一种典型的“软冲突”,其解决前景是不难预测的。事实上,近年来中美关系虽然不断出现风波,但每一轮循环都是以重入正轨告终,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再说中日的“实地”之争。由于地缘、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其实更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如果说中国的崛起只是抢了美国风头的话,那么日本感受到的可能是现实的威胁。这在两国有领海和岛屿争端的背景下,显得非常明显。日本担心,中国强大后将使其在解决领土纷争上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日本对中国海军的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今年7月,日本防卫省专门发布消息称,发现中国舰队穿越位于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向太平洋驶去。中国海军到环绕自己的太平洋走一走,日本都会专门发布消息,敏感性可见一斑。事实上,近年来日本的防卫重点一直在向“西南方向”倾斜,针对中国的意图已经不加遮掩。
  不难看出,中日的“实地”之争是典型的“硬冲突”,其特点是爆发性强、对抗性激烈,并因涉及主权问题,两国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民意压力,回旋余地很小。
  当然,中美之间也不是没有“硬冲突”,那就是台湾问题。不过,即便是这个问题对中美与中日关系中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台湾问题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是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美国自身的重大利益并不依赖于台湾岛。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干预台海的动力与意志都将下降,中美间的这个“硬冲突”点也有望化解。而台湾岛对于日本来说就不一样了,它除了具有牵制中国的意义外,还对日本自身的重大利益有重要影响。台湾岛不但处在扼住日本海外运输线的咽喉位置上,而且两岸一旦统一,中日间的东海和钓鱼岛争端,都将呈现出极大地有利于中国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比美国更担心两岸统一。
  基于如上分析,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规则的形势下,中美“软冲突”最终会以顺应历史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而中日“硬冲突”如何解决,则考验着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慧、勇气和道义水平。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