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转:06考生穷途末路的爆发——考研经验盛宴
[打印本页]
作者:
nina007
时间:
2006-4-27 23:44
标题:
转:06考生穷途末路的爆发——考研经验盛宴
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是有退路的,即使考不上,至少还有个安安稳稳的班在上。
虽然工作不是那么如意,但是还算清闲,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谁知情况的变化往往出人意料。
就象一颗棋子,不知下一步被放到何方,却始终未曾真正醒悟。
原来,只想安稳的呆着,不去他们那个所谓的好职位都不行。
原来,我已经没有退路。。。
不想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吧~~~
最后的90天,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究竟对得起谁!
作为一个奔三的人,能做出在论坛发布成绩等事情,我明显失态了。 我的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总分409。 我想我能为大家留点什么了。。。。□
●●考研辅导用书强势推荐(政治)
看到坛子里还有人在问如何选择政治辅导书,我忍不住想说两句,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件讨人骂的事情。
政治辅导书诸多争议之分析 首先,我想问大家的是为什么每年政治辅导书的选择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议,为什么我们在XX论坛会看到群托乱舞的现象,而英语和数学则不会。我想原因有这三条,第一,大家都不喜欢学习政治,在考研的大军里,喜欢政治的可以说是了了无几,所以虽然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的政治,但大多数人对于政治是学了就忘,因此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并还在不断上演的押题神话,既然大家都不喜欢政治,那么能否通过选择好书直接看到“重点”“必考”的东西,就成为很多人的一个梦想。而且现在确实很多书里也写有易出选择、易出分析等等。第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好书--《应试精华》,这本书应该说是处于违规边缘的书,后来从高教社转到人大社又转到新华社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且书中最好的东西--指导性的出题意见已经被删除了。虽然这样,我们还期盼着能再出这么一本书,一本真正的宝书。
选书的目的 其次,我们选书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是易懂,全面,权威这三条。但是市上能够同时达到这三条的我还没有看到。以前的《应试精华》应该符合,可惜现在没有了。
先说权威,最权威的毫无疑问是《考试分析》,这个应该是没有人有意见的吧,据说辅导班的那些老师也是人手一本的。次权威的是《大纲解析》,在这个坛子上就有人说张俊芳说的吧,认为大纲解析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记得曾经看过某位版主写的文章里说:是非典那年吧,参与《大纲解析》编著的老师没能到北京编写,所以就另外组织了一帮人编写了新知识点,因此出现了知识点的遗漏。结果呢:遗漏的知识点那年一个也没有考!试问其他哪位老师敢说我的书中没写到的知识点不会考呢!
再说全面,这个现在可以说大部分的参考书都可以达到这一点,大家别相信那些托的说法,到书店去实际看看,尤其是对照大纲看看新增知识点,讲得全不全面,透不透彻。这些考研名师们不会砸自己的饭碗的。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版本的问题,有几个XX出书会在大纲前出一个版本,大纲后再出一个版本,一定要分清。我知道的有岳华亭的和《名师讲义合编本》,现在我们这儿书店里卖的还是6月版的名师讲义合编本呢!
第三是易懂,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大纲解析》不好懂,没分点,这个是共识。人大社的《复习指导》(即以前学生司出的)和《大纲解析》非常类似,记得曾经有人说这本书比《大纲解析》还权威,该书也是没分小点,一个大标题下面一堆。其他的书都是分了大点,又分小点的。到底讲得多细,看了顺不顺眼,这个还得自己看,毕竟各人的理解、喜好不同。
买书的目的 最后,目前买大部头的参考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选择题,还是分析题?是为了理解,还是为了背诵?对于我们这些主要想过关的人来说,肯定是为了前者。既然是理解,既然是做选择,那么选哪本书的重要性大吗?记忆背诵,做大题那是后两个月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就是找一本“好看”的书把整个政治的框架体系先在头脑里建立起来。
所以,我的购书意见:
先买一本《考试分析》,看看后面三年的历年试题及答案,大概浏览一下前面的分析,了解政治答题行文的基本语言。再对比一下各种参考书,对照一下《考试分析》的语言,你看哪本能接受,看得爽,易理解,就买哪本,一本就足够了。咱们坛了置顶的公告不是说了嘛:看透资料比讨论哪本资料好重要的多,多看书!
图书推荐
呵呵,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历年用哪本书都有得高分的。
颠三倒四的说了一堆废话,最后给出现在网上可以找得到的一些书的节选,大家可以先看看,再去买。
《政治理论精品教程》--岳华亭、王顺生(节选)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362.html
《应试精华》--去年的
http://www.hjbbs.com/dispbbs.asp?boardID=42&ID=149724
《考研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陈先奎(节选)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321.html
《名师讲义合编本》--包仁、徐之明、杨凤城、齐鹏飞、李海洋、辛逸、汪云生(节选)
http://www.kaoyan.com/kaoyanbooks/jujiaobooks/2005/20-2382.htm
《政治理论课复习指导》--人大社(节选)
http://www.1kao.net/1kao2005/ebook_detail.asp?id=7
《政治辅导讲义》--考试虫 赵宇(节选)
http://www.sinoexam.com/jptj/FDJY/
《序列一》--任汝芬(全本,感谢胡离)
http://www.139.com/Skin/1/BlogFile.aspx?BlogId=130897
《大纲解析》(即红宝书)(全本,感谢胡离)
http://www.139.com/Skin/1/BlogFile.aspx?BlogId=130897
《考试分析》(最权威的)(不全)(感谢胡离)
http://www.139.com/Skin/1/BlogFile.aspx?BlogId=130897
●●06考研教训与总结--数学四
数学一直以来,个人感觉是复习的最好的一门,毕竟曾经是我的强项。
但是考得却不好~~~
我的总体复习过程:
大学课本及参考书(自己买的)两遍->陈文灯的大书(2000版的,呵呵)->李660->李400->真题
教训总结:
1、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最怕的是基础概念掌握不清!
我考经济类,数学四,一共三门课,算上大学的时间,有近十年没碰过数学了。
所以重新拾起,第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基础概念。
为什么说是基础概念呢,想想咱们入学以来的各种考试,基础性的东西总要占到卷面50%以上的分数。通过这次考研,我的感觉仍然是这样。但是对于数学来说,概念性的东西肯定是要通过做题来强化的,而这也正是我这次考研中的第一大教训!因为不想做简单的东西,因为大意,因为麻痹,总之是因为偷懒。。。
所以通过这个教训的建议是:如果你是在职考生,长时间没碰过数学,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大量的做题--基础性的题目,来加强自己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2、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最缺的是实战性的演练。
说实话,其实套题也做了不少。李的10套,历年真题10套。但为什么要讲还是缺实战性的演练呢,就是指考试的气氛。我是公务员,工作七年也参加不少考试,但都是考前就知道答案,考试就是抄的那种,考试=COPY答案。其次,在做套题的时候,我的失误在于没有严格按照试卷要求写出完整的答题过程,而只是做出答案对一对就过去了。直接导致本次考试中,时间分配和掌握不好。
所以通过这个教训的建议是:考前一定要严格时间,真正按照考研的要求做几套题目,把时间的分配和答题的步骤搞搞好。
3、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最错误的是有做题、无总结。
题目做了不少,课本后面的练习,自己买的辅导书的练习,李660等等,但是缺乏总结,做错了的题目虽然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但是没有总结因此就没有再复习的机会,所以下次仍然可能再错。
所以通过这个教训的建议是:准备一个错题本,写上错题、为什么错及相关的知识点以备复习。
荐书:
就荐一本,毛纲源的《考研数学(数学四)-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方法技巧归纳》。
还有网上可以下载到的新东方基础班,FLASH就别看了,他的配套教材挺好,有WORD的版本可以下,把习题和答案去掉,只留知识点,打印出来每门课十几页,没事翻翻,对于知识点的总结很好。
●●06考研教训与总结--英语
其实英语没啥好谈的。复习的过程很平淡,大量的时间都花到阅读理解上去了。完型基本上没怎么练,新题型就是最后一个月做了两本书。作文也基本上没练。
先回忆一下总体复习过程:
4、5月份星火单词过了一遍,接下来就是做阅读理解,用的胡200,大概做了三四十篇,感觉不爽,就开始练真题,到10月份以后荒废了两个月时间(10月份、11月份基本上就看了新东方翻译的FLASH,其他啥事也没干),最后12月份就是新题型了,还带着把04、05两年的真题做了,作文信誓旦旦背几篇的,结果一篇也没背。。。
教训总结:
1、偏科
重阅读理解,轻其他。完型和翻译就是真题那几篇,作文一篇也没写。
事实证明完型有阅读的大量练习,不单独练习,对于我来说没什么差别。新题型也是这样,找本书练练手,熟悉一下题型就可以了。但是翻译和作文绝对不行!
作文一定要练,哪怕抄也要抄几篇,要不然到了考场上你就象我一样吧,想写的写不出来,其他的就没什么好写的了,用胡敏的话说就是“英语表达憋得慌”。。。
翻译我看了新东方的FLASH,再加上真题的那10篇,我的感觉是还好。惜乎最后几个月没怎么做题,失去了巩固提高的大好机会。我的感觉是新东方的FLASH确实不错,对于规范译文有很大帮助,我看的是哪年的忘记了,反正沪江都有得下,大家可以把几年的都下了,看看哪年的对自己味口就看哪年的好了。。。
2、学习计划安排不周
前期过紧,导致产生厌学情绪,10、11两月最紧要的关头没跟上。计划还是应该前松后紧啊,看到现在沪江上已经开始准备07考研的XD有些人计划挺紧的,我就有点为他们担心,前期还是放松些好,或者当你感觉到学得非常累的时候,适当调节一下。但也别象我这样,调节得过火了,呵呵。。。
3、整个复习过程中唯一的经验
我英语不好,虽然曾经还不错,但是英语这个东西和数学啥的不一样,扔掉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捡得起来的,我大概估计一下现在的英语水平,基本上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差不多。因此在英语上就这次考研来说,我并没有什么经验,唯一的经验就是--精读文章。是的,可以说,在前期,每一篇我读过的胡200和真题文章都是精读的。当然这个精读不能和以前大学时候上课比,毕竟自己的水平在那儿摆着。我的精读就是:第一,读文章、做题;第二,错题分析;第三,翻译;第四,背生词。事实证明精读文章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是有非常大帮助的,尤其是真题,精读非常重要。
荐书:
还是一本,呵呵,历年真题!哪个版本我就不推荐了,因为我用过考试虫的、新华出版社的、沪江暗黑版的,感觉都不很完美。
●●06考研教训与总结--政治
在元月份写完数四和英语之后就该写这个的,但是成绩一直没下来,就没敢误人子弟,成绩下来后又一直准备复试等事。
我的政治78分,可以说是投入产出比最最高的一门。
说起政治,我书买了不少,结果呢,看完的并没有几本!真真正正对我的政治起决定性作用的就一本书:人大的历年真题(03年版的),确实是件比较搞笑的事情,呵呵。
在七月份就开始选书了,那时间也是天天泡论坛,哪本书好,哪本书全,现在回首,发现一点用也没有!至少对我是这样,那么大的一本本厚书,看完一遍能记得什么呢。
八九月份把政治大厚书过了一遍,还带着把张俊芳的2000题中的选择做了一遍,大题就浏览了一下。
十月、十一月就没看政治,到十二月,有点慌了,一点头绪也没有啊。想起以前网友说的真题的作用,所以我就细细的研究了历年的真题,发现除了新增的知识点啥的,试题中的绝大部分题的知识点在历年的真题中都能找到,于是我就把这本人大版的历年真题好好看了两遍。但是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买这本,只要是按章节排的历年真题就好,网上好象也有看过下载的。
到一月份,把时政看了一遍,又下载了最后几十题啥的,大概看看,考完发现这些所谓的名家一题也没压到,居然还有些名家说自己压中了多少多少题,真是厚脸啊。所以别浪费时间在押题上面,真的没什么用。
总结一下:
1、基本的知识点得懂,尤其是马哲和政经。这点你可以看参考书,就红宝书就好,也可以直接看题,有详细解释的那种。大家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的政治,多少也记得些吧,回忆回忆应该没问题的。
2、把新增知识点和前两年没考过的新增知识点看一遍,最好能简单背背,这个每年网上都有下载的。
3、学点侃大山的功夫。政治就是吹,会不会你都得写点,只要是相关的能想到的,都写上去。奔着全面去,别想什么精炼,除非你准备考90+。千万别留空白,实在不行,就写“总之:把题目抄一遍。”。
4、一定要记住,社会主义是好的,资本主义是差的,可以学习借鉴,不能照抄。就象今年倒牛奶那题,中国倒和外国倒那就是不一样,外国那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是必然的没法解决的,中国那是小问题,结构失衡,是可以解决的。
最后:纯属个人经验,不敢误导大家,多少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如果时间充足,还是全面复习的好。
●●06考研教训与总结--专业课与复试
之所以把专业课与复试放在一起,是因为南大商院复试主要还是关于专业内容的笔试,面试只是参考。
专业课考的是经济学原理,三本参考书,《微观》《宏观》和《原理》,自我感觉上《原理》基本上与《微观》《宏观》内容一致,就没细看《原理》,只是翻了一遍,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的选择,今年有一道名词解释就出自《原理》,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教训:千万别忽视每一本参考书,除非历年没有任何一道题出自该书!
复习专业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真题。从历年的真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信息。
第一、题型。很明显,名词解释与论述题的复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名词解释更多的靠背,而论述题则要抓点,面要靠理解。
第二、出题的范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题目会不会超出参考书的范围。从商院历年的试题来看,基本上不超纲,只有最后的论述题可能会要你结合时事来分析,所以复习的方法就很简单了,就是抱着参考书反复的看,再大概关注一下宏观上的经济情况。
第三、哪些内容不会考。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因为时间比较短,这时候挑出不考的内容就非常的重要。复试考两门课,《政经》和《产经》,对照历年的真题,我发现《政经》上关于资本主义的那些比较传统的内容基本上不考,或者说在统考政治中考察过的内容基本上不考,最多也就考一个名词解释,想想也是,政治都考过了,还考这些干什么。《产经》呢,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或者说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内容不考,如博弈论,是产经比较主要的一个内容,但是翻翻历年的试题,基本上不考。《产经》的两本书,一本是《现代产经分析》,一本是《现代产经》,第二本是刘志彪老师的新书,高教版的,买到手后我发现上面注明了“研究生用书”,我晕,上了研究生才学的内容,现在怎么会考,事实证明我的臆断并不为虚,产经试题的主要内容都出自《现代产经分析》上。
第四、常考的内容要注意。对于常考的内容,要看出题的角度,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出题,事实证明,有些点是常考的点,会在每年的考试中反复出现,这点我在复试的产经部分感触比较深。
第五、看看商院的试题,你会发现有些论述题直接就是书中某一章节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归纳,看完一章,归纳一章,讲了哪些内容,把线抽出来印在脑中,至于面上的东西,有个印象,到时候猛吹就好。:)
再说复试。商院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察专业课,面试主要考察英语和专业。面试不计入总分,过关就行,基本上不卡人。笔试乘以2计入总分,这是今年的新政策,实际上把初试的比例压低了,原来领先10分的,现在只相当于领先5分。所以对于复试,那是相当的重要啊。。。
知道自己的成绩,觉得能进入复试,那就一定要赶紧做两件事,第一是买参考书和历年真题,第二是上网找信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试,考什么,怎么考,都只有通过往届生才能了解。比如今年,虽然我对于面试英语了解得并不是很深,但多少也从各方面了解到一些,最后决定放弃英语,实际上,我除了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英语面试的文章并大致修改了一下以外,听力、口语完全没有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攻专业课。事实也证明我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后来英语面试的内容就是抽取一篇短文章读一下。。。
找信息一定不要怕,脸皮要厚,甭管是老乡还是校友,只要有点关系就可以大胆的联系,实际上,考上研的都是过来人,都能理解咱们的心情,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再谈一下心态。一般到了复试这一阶段人都会有点浮躁,调整得好的人很快就过去了,调整得不好象我这样的,整个的二十天都是在狂乱中度过。汗~~~。有些事就是这样,人在事中就是迷茫,事后来看其实没什么,只是当时就是没办法放平静心情。阿Q一下的想法就是大家都是这样的吧。明知道应该好好计划一下看书,不要再上网啦,可就是会控制不了自己。还好我最后请了十来天的假,把自己关在家中,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好看书,即使看不下去,也作为安慰自己,反正书过了N遍了~~~~~~
引用一下考研网友“给我一支雪茄”的话:竞争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在这20多天学的更多学的更好了。非常的有道理。
再说说记忆的方法。复习专业课是比较枯燥的,政治也是这样,凡是要背诵的科目我都觉得如此。只是换个角度想,枯燥的原因在于重复,如果有所创新,就会体会到背书的快乐。所谓创新就是创新记忆的方法,比如我背书喜欢图形化记忆的方法,“**是基础”就在纸上画个框,“**是目的”再画个箭头,“**是影响因素或环境”就再在外面画个圈。诸如此类。这样背书的就当是在考察自己的智力,不会那么枯燥了。讲记忆方法的书太多了,可以买一本看看,只是照抄照套没有用,想想看本身记忆方法就要你去背,岂不是离目的又隔了一层,所以方法只能做参考,怎么背还得看自己~~~
非常感谢南大商院,真的非常的公平,完全是凭分数来排名取舍。
考完了,考上了,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高兴,或者说并没有获得持久的快乐,依然是迷惘,甚至目前该学些什么都不知道~~~~~~
上网看看,也有不少人都是这样。
或许孤独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那种如影随形、深藏于心的孤独,永远也躲避不了。
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解救。
来源:沪江博客 北纬33度的美丽人生
看了这么久,大家辛苦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