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社论》别让枪击案真相 埋没在口水里
[打印本页]
作者:
mareurs
时间:
2010-12-9 13:28
标题:
《社论》别让枪击案真相 埋没在口水里
《社论》别让枪击案真相 埋没在口水里
--------------------------------------------------------------------------------
快半个月了,逮到人、搜到枪的连胜文枪击案,迄今案情进展有限,各方揣测、甚至阴谋论却愈滚愈大。绿的怀疑检警配合高层写剧本;蓝的怀疑检警企图以误杀结案;检警之间传出办案有心结;受害当事人连胜文及其家人对案子破不了,却有各种案情放话更高度不满。一桩理应没这么复杂的案子,却办到这个地步,只有「离谱」两字可形容。
连胜文枪击案与三一九两颗子弹案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三一九侦办时,被指为凶嫌者已经死亡,查到弹没找到枪,枪弹比对直如瞎子摸象;连案却是发生时即逮到人,枪弹俱在,造势场上场下都是目击证人,怎么可能让案情如坠五里雾长达半个月?
凶嫌林正伟有家人、有朋友,平常时刻的生活总有蛛丝马迹,案发前的通联纪录通通都在,他打电话找谁?谈了什么?犯案动机如果确如他所言,是冲着新北市议员陈鸿源而来,陈鸿源的地方利益或恩怨,乃至经手或中介的任何案件,甚至陈个人财产通通有纪录,哪有追不出来的道理?如果陈有任何案件可能涉及不法,因而引起此一枪案,检警还是得严办到底,不能因为陈当选议员而放手。
林正伟使用的凶枪价格不低,还是台湾黑道第一次出现的枪枝,以林的背景有能力和财力取得这样的枪枝吗?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那么是谁给他的?光是以枪枝来源的特殊性,林正伟与陈鸿源的私人恩怨就未必说得通;林嫌在公众造势场合,以行刑式地近距离行凶,几乎是做好被逮的心理准备,如果他是受人所托干一票大的,他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任何金钱财物的交易,所有他身边的家人、朋友,总该有一个交付对象,全面清查其收入流向,有这么困难吗?
此案在选举投票前发生,政治效应势必难免,但不能因此让政治效应无限扩大,反而掩蔽了案情的真相。绿营讥评破不了案是剧本没写好,请问:哪个人有这个胆子拿前副总统、国民党荣誉主席之子,做为影响选举的枪击案剧本的男主角?民进党立委邱议莹甚至指责,因为连胜文的特殊背景,马政府竟准许连申请随扈;当立委这么多年,邱议莹岂会不知道刑案当事人即使不申请,正式宣告破案前,警方都得提供人身保护?人身安全难道还有蓝绿之别吗?
因为连家人对此案各种放话揣测不断非常不满,蓝营竟传出高层心结说,怀疑府院从案发第一时间就要求党公职不要以此为选举操作,甚至刻意降低此案有政治因素的可能,这也是莫名其妙的说法。请问:有哪一个蓝营的人在案发时,会可恶的想到用连胜文的生命安危做为选举操作?台中市长胡志强听闻消息,甚至立刻结束造势活动,根本不待府院高层指示;从正常人的角度,也不会相信连胜文是因为政治因素成为箭靶,难不成林嫌还有统独立场?
连胜文对民进党人指此案「自导自演」、「高人指点」的说法耿耿于怀,不排除出面说清楚,也主张公布录影带,还原事发经过。检方不肯公布录影带,认为可能会造成证人勾串,影响侦办。事实上,案发时的录影带当晚以及后续几天,因为媒体在场,早已公布。全国人都看到枪击发生的一瞬间,这是造不了假的事实,重点在于:为什么林正伟要以连胜文为目标?只因为连胜文来头够大吗?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侦查不公开」是基于人权,也基于侦办技巧,哪能因为侦查不公开,反而放任误导案情的讯息铺天盖地而来?甚至传闻地方警局事前接获情资,为抢功而不上报?这也是完全违反常识的说法,警方若有情资还不扩大部署、阻止不了案子发生,那得全面撤职查办,有何功可抢?
连胜文枪击案发生半个月,所有的揣测用最简单的道理都能戳破。奇怪的是,政坛蓝绿就能以最不科学、最具恶意的方式,无限扩大怀疑,无视这些怀疑都不合乎常识常理;照此发展,连案即使是单纯的治安事件,都可能演变为不可收拾的政治事件。最后即使检警破案,依旧信者恒信、不信者恒骂,既不能还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和真相,更无助于重建民众对台湾民主和社会秩序的信心。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