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伊核谈判,美伊各做“题外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mareurs
时间:
2010-12-9 12:38
标题:
伊核谈判,美伊各做“题外文章”
伊核谈判,美伊各做“题外文章”
--------------------------------------------------------------------------------
驻京记者洪俊杰本报记者张全 中断一年多的伊朗与6国核问题谈判7日在日内瓦落幕,除了商定明年1月底在伊斯坦布尔继续对话以外,本次谈判的亮点似乎不多。
“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国与伊朗两大当事国都对取得进展不抱太大信心”,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外界更应该关注伊美围绕谈判所做的“题外文章”。
就伊朗而言,重回谈判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被国际社会孤立。当前伊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压力很大,希望借助重启谈判这一姿态得到欧洲国家、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同情甚至支持,进而赢得更大国际空间。至于美国,此番谈判则是奥巴马政府对伊“双轨”策略的延续:推动安理会通过第1929号决议,同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单方面追加对伊制裁,这是大棒;舞完大棒后又借谈判进行接触,这是胡萝卜,又拉又打已成固定模式。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指出,在经历了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美国已不想、也无力再重启战端了。
当然,虽然会谈实质结果不多,但谈判能够得以恢复并且没有在中途破裂,这本身就具积极意义。毕竟,谈总比不谈好,对话总比对抗好。
至于下一轮对话的前景,华黎明并不太乐观。他认为,伊核谈判如今陷入“各谈各的”这一尴尬境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希望和伊朗谈停止铀浓缩活动一事;而伊朗只同意就“在第三国进行核燃料交换”进行谈判。于是出现了连下一轮对话主题都“各自表述”的窘境:西方要谈“对核项目最担忧问题”;而伊朗一口回绝,“不会再与大国讨论停止铀浓缩活动”。“如果谈判没有结果,美国会不会又一次高举大棒呢?”华黎明表示忧虑。
而朱威烈则表示,目前伊朗和IAEA缺少互信也是影响对话的一大因素。之前,IAEA指责伊朗在核查问题上不配合,而伊朗则称IAEA核查人员中有间*。如何扫除这些障碍也是一大考验。
虽然困难重重,但伊核问题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上半年,伊朗同土耳其、巴西达成核燃料交换协议,同意把本国低纯度浓缩铀运往土耳其换取纯度为20%的浓缩铀,如今二轮谈判又把谈判地点安排在土耳其。朱威烈认为,这反映出“6+1”谈判架构可能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新兴大国已开始参与伊核问题,而伊朗也表现出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意向。
在伊核谈判艰难重启的当下,朝核问题却仍破冰艰难,其背后均不可忽视美国因素。有专家表示,正是美国长期对朝鲜、伊朗的敌视甚至颠覆政策,导致两国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这是它们发展核能力的最大动力。美国不给予两国安全承诺,核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当然,朝核、伊核问题至少有两个不同点。其一,朝鲜强调发展核武器,并且进行了核试验;而伊朗坚称维护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二,美国对两国策略也不同。美国目前在朝核问题上不太热心,将此作为其在东亚军事存在、巩固与日韩同盟的“理由”;而美国希望在伊核问题上早有突破,因为如果伊朗一旦跨过“核门槛”,以色列不会袖手旁观,那么美国也就“被介入”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