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校漂族”聚集校园周围 考研或为主要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12-9 05:52
标题: “校漂族”聚集校园周围 考研或为主要原因
“校漂族”聚集校园周围 考研或为主要原因
2010年09月14日 国际关系论坛考研       本文来自:北青网
  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时下社会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校漂一族”。这是一个生活在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及周边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校漂族”是不想“上岸”还是不能“上岸”?对于“校漂族” 社会是应该宽容对待还是给予谴责等问题都正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
  ●“校漂族”缘何成为一种群体性现象
  在北京海淀区增光路边上,大学毕业快两个多月的小姜居住在一所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内,而不到500米的距离之外就是小姜的母校。“学校有我熟悉的食堂、熟悉的操场,还有那些熟悉的教室”,在小姜的眼中学校里的一切还都是那么的熟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谈到“校漂族”这一群体性现象时认为,首先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在学校里考研等待机会,因为在学校周围拥有着熟悉的环境和氛围,所以选择了“校漂”;其次是学生受经济条件影响,即使是刚找到了工作的学生的待遇也不高,因此他们需要依赖于学校的食堂、学校的公共设施;三是与某些学生的心理有关系,他们对学校已经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赖意识。
  ●考研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吗?
  小姜除了“校漂族”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考研族”,很多学生也像小姜一样把考研作为自己“校漂”的一个重要理由。而据笔者调查,很多考研族之所以“校漂”正是看中了校园浓郁的学习氛围,那么考研是解决“校漂”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吗?
  “这个说法明显是不正确的,考研并非是解决‘校漂族’自身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国际关系论坛教育集团甘源老师表示,一方面,考研只是‘校漂族’的一个目的,不是所有的‘校漂族’都为了考研;另一方面他同时也对“校漂族”的这种考研经历表示理解,因为从投入产出比的计算上,选择考研的“校漂族”也许是最合适的。从8月份到来年1月份的考试这中间的6个月时间所要投入的更多的是时间成本,而所收获到的可能是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

  ●对“校漂族”社会应该宽容还是谴责?
  小姜说他现在最怕给家里人打电话,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来解释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校漂族”的心中最害怕的是社会的不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就是无业游民或者是社会闲散人员。
  宏威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专家郭策认为,“校漂”要追根溯源的话,并不是某些个人的因素造成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大学吸收了过多的学生,而社会无法吸收如此巨大的求职者,才导致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性的现象。其次,扩招又无法保证生源的质量,因而产生了一批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
  “社会要正视这种情况,对此要保持高度的关注,”熊丙奇表示,这些都是“校漂族”自己的选择,而是要赋予这一群体以人文关怀;其次是要为学生们解决切切实实的实际问题。
  国际关系论坛教育甘源老师建议,“校漂族”要视自我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考研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要盲目考研,这样才不会造成研究生毕业后再次陷入就业危机;既不工作又没有未来规划的人,建议要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职业奋斗的方向。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