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内MBA商学院寻求新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9 05:43
标题:
国内MBA商学院寻求新发展
课改招改势在必行
过去MBA更注重知识传授,硬性课程占主体,辅以案例教学,但缺少对学生软性技能、品格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清华MBA改革相对来说更彻底,新生第一年有15门课程,其中6门是新开设的。新版MBA2009年全面实施,概括起来有四块:一、除了以往强调的硬技能外,增加品格培养与软技能开发,如增加领导力、创业、伦理与企业责任等课程;二、导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参与管理实践,类似医学院的临床实习。目前清华MBA共开设6个班、88名学生,到十余家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三、加强整合性学习,打破各个学科间壁垒,加强综合管理技能的运用;四、在加强对中国本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全球化经历。
据张维炯介绍,中欧MBA课程改革,首先是增加中国本土内容,国际化一直是中欧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有超过1/3学生、1/2教授来自国外,国际化占了很大比重,反而要在改革中增加中国本土内容,每年投入六七百万元,鼓励教师进行中国本土内容的研究;其次也和清华类似,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前三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到企业中,做节能环保等体现社会责任的实践;第三是增加软性课程,如领导力、创业等。
清华经管和中欧为其它商学院的课程改革指明了大方向,不论是培养企业领导者,还是一般管理者,基本上都要突出软技能、体验实践式学习、品格等培养。不同商学院,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状况,进行相应组合。
招生改革,先行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从2008年即开始试行提前面试,两年来,此招生改革措施,使上交大MBA生源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清华推出了招生改革措施,即以综合素养考评为主,笔试为辅。招生变化在于:从笔试变为评审和面试;从联考开始到从评审和面试开始;从混合招生变为分项目招生。
毫无疑问,上述改革措施将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大大增加了培养成本,清华、中欧及四川大学都是如此。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未来提高学费将是不可避免的。某些区域性商学院本身学费较低,提升学费又受到当地物价部门的限制,某种程度上,制约其改革决心。张维炯一直呼吁,要给商学院更多办学的自主权。“我们得到更好的培训和服务,未来发展更好、薪水更高,多支付一些学费,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位MBA毕业生如是对《经理人》说。
真正走向国际化
在中国MBA教育发展中,国际化一直都在强调,但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内容。面向下个20年,中国商学院必然要走向国际,在家门口与国际知名商学院竞争也不可避免。国内商学院中,可以说,真正走向国际化、有国际化影响力的仅有中欧一家。其学生的1/3和老师的1/2,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是在与国际其它知名商学院争夺师资和生源。
对其它商学院而言,从师资和生源上,都要加强国际化,不仅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在中欧与哈佛商学院等国际合作中,往往中欧占主导地位,利润至少也是五五开。而国内多数商学院与外方商学院合作,不仅利润占小头,项目也不受中方控制。这种国际化需要慢慢扭转。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