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经验谈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12-9 04:25
标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经验谈
山的巅峰是登山人追逐的目标,路的尽头是行路人前进的方向,但是包括考研这件事在内的所有生活经历里,那终点的一刻终究只是一个画面,而路上的所遇所感才全景式地展示和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还记得,为了考研,自己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写文章鼓励自己;还记得,为了考研,和研友们协同作战,在图书馆的座位争夺战中把非考研一派“杀”地溃不成军;还记得,同学间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还记得,等待成绩时的焦虑和知道成绩后的亢奋;还记得,复试之前,同学之间煞有介事的模拟演练……
由于我本科阶段的学院很重视英语的教学,大量的英语类课程,加上我从事了一些和语言有关系的,使我在考研的复习中没有花大量去英语。因此在英语复习上,我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而在大四上学期一开学才最终定下考研目标和方向的我来说,专业课的复习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了,所以下面主要谈一下专业课复习里的两个小问题。
一、师兄/师姐
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师兄师姐的帮助更是显得重要的。高分考取研究生院是师兄师姐自然是咨询的重点,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办法接触到师兄师姐,我是因为报了凯程的班,所以给我配备的助教就是人大的高分在读研究生,在与师兄师姐的交谈中,也是作为备考间歇中的一种放松,听他们娓娓道来考研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别人的阅历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教材,交谈中得到的点滴信息和鼓励汇聚起的力量会对我们有莫大的帮助。举个例子来说吧,就是在这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北京大学的新闻学院每年招收国际文化传播专业的双学位考生,与考研的时间和录取都不冲突。而且由于考试内容侧重于语言和写作,也正是我感兴趣和有信心的领域。所以在报考人大国关研究生的同时,我报考了北大的国际文化传播的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考试。尽管在接到北大新闻学院初选通知书的时候,我已经有比较大的把握被人大录取而放弃了二学位。但对于二学位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准备了后路,也避免了我潜意识里“志在必得”的心理所可能造成的压力。
研究生入学考试就是对信息占有的考试。大量准备考研的考生来到北京进行备考也在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专业课考试试题由于是各个院系自主命题,适当的了解一些必要的情况对备考来说就更加重要。
二、听课VS啃书
在这一点上,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就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说,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啃书自然是在专业课复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我们,也应当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但是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有老师的指点和牵引更会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我曾经试想,如果把一个老师一节课的授课内容用文字整理出来,也是一小册书了。而一个学期的一门课程更是会讲授出比书本上多得多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书本的知识是平静的湖水的话,老师的讲课则如同在水上冲浪一般,带动着知识的水花,顿成澎湃的海洋。老师会把你自己原以为不相干的东西之间的联系讲述的让你瞠目结舌,也会把你思前想后的疑难问题用寥寥数语点拨的清晰透彻,有时又会在不经意间修正着我们脑中或潜意识里的谬误,补充着我们知识的盲点和空白。总是呢,我觉得老师的授课对于我们的啃书是有很大的裨益的。至于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后来的同学们自己去慢慢体会,且行且赏了。
也许很多跨专业考生不仅没有机会到凯程听课,自己的学校又没有相同或类似的专业。其实这些同学还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啊,例如报考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的考生就可以关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的《今日关注》等国际类的谈话节目,那些学术领域的“大腕”们一样会悉数亮相。就算连收看电视都不行,也有大量优秀的出版物供参考。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心准备,准备的过程会是丰富而多彩的,而准备的结果也会使自己有意外的惊喜的。
短短半年的备考时间,让我充满了留恋。马上就要走进人大的研究生院学习了,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送给愿意分享这些文字和经历的朋友,也送给自己,记录下自己的一段生活。收拾行装,在今后的路上,继续行进,继续品位,继续欣赏!
国关就业前景展望
中国的未来是一个在外交领域不断壮大的未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需要处理的对外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中国也越来越需要精通国际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类专业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十分看中考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人大国关也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有竞争优势的人才。
对于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1,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包括本校,外校,研究机构,或出国留学
2,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进入外交部,**中央外联,国家**部等国家部位和机关。
3,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进入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社等负责国际事务方面的报道编辑工作;可以从事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国际公共关系等工作
4,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培养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从事一些并不和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如进入外资企业等
结束了分配工作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也得到了巨大的选择余地。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增强就业能力的不二法门。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具有自己的优势,而人大良好的人文学科环境和人大的名牌效应也会使人大国关的硕士毕业生增加优势。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