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文都《2011考研历史学基础综合辅导讲义》第四部14
[打印本页]
作者:
dorm99
时间:
2010-12-9 03:43
标题:
文都《2011考研历史学基础综合辅导讲义》第四部14
47.自由民权运动: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5年,一些自由民权派组织以立志社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的结社——爱国社。面对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镇压和收买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权运动。不久,运动发生***。1887年10月发生的要求言论*会自由、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三大事件建议运动,由于明治政府的镇压而失败。历时十余年的自由民权运动彻底瓦解。
48.宪法纠纷:德国的统一过程**出现两次宪法纠纷。第一次在俾斯麦上台之前。1859年,洛恩被任命为陆军部长,第二年他提出了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的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无议会统治时期。他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径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了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告结束。
49.德意志统一的两条道路:结意志统一的两条道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这个统一由谁来完成,二是指统一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就前者而言,在德意志,有人主张由奥地利完成统一,这样奥地利就包括在德意志之内了,此为“大德意志道路”,有人主张由普鲁土来领导统一,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之外,此为“小德意志道路”。就后者而言,有人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有人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实现统一,最终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
50.《彭德尔顿法》: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条例,即《彭德尔顿法》,明确规定,要以考试的方法录用公务员。尽管这一法案只适用于12%的国家公务员职位,但它开创了美国公务员经过考试选拔任用的先例。
51.黑幕揭发运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针对一大堆社会问题和大量的社会丑恶现象,美国兴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黑幕揭发运动”。这个运动的先驱者是亨利·乔治。他在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一书中呼吁大家注意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贫穷却继续存在。黑幕揭发运动正式展开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参加的主体是新闻记者和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报纸杂志,揭露出许多丑恶现象,特别是垄断资本集团的各种犯罪行为。这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对垄断组织的罪恶行为的不满。
52.进步运动:与黑幕揭发运动几乎并行,也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运动包括三个内容:第一,由中小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对垄断的城市改革运动,实现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立法。第二,拉福莱特在担任威斯康星州州长时发动的改革运动,这个运动反映了富裕农民和自由资产阶级对垄断的不满。第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推行的反对托拉斯不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改革运动,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中的自由派的改革愿望。
53.欧洲人内阁: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埃及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增,因此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19世纪70年代,英、法借埃及向其借款的机会,联合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整理埃及债务委员会,直接干涉埃及内政,对埃及财政实行双重控制:国家的收入受英国人管辖,支出由法国人管理。至1878年,英、法两国又直接派人加入埃及内阁,前者任财政部长,后者任公共工程部长,握有实权,故此内阁被称作“欧洲人内阁”。
54.祖国党:埃及人建立的第一个政党,成立于1879年。该党以爱国军官、知识分子为骨干,领导人为艾哈迈德·阿拉比。该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致力于“把祖国从屈辱、贫困、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该党还通过其机关报《埃及报》、《商业报》宣传捍卫民族独立,加强防卫力量,实施宪法改革等主张。1881年9月,祖国党在阿拉比领导下发动士兵起义,迫使国王召开国会,组成了祖国党人内阁,阿拉比任陆、海军部长。翌年7月,在英国殖民军侵略下,该内阁倒台。
三、史料分析题
1.【提示】1861年改革是一场由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目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通过阅读这些材料,能够帮助我们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运动有一个更为深入而清晰的了解,对改革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的评述,要注意强调它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然而也不能忽视它的局限性,这就是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统治,以及对农民实际负担的加重,这些因素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答案要点】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2.【提示】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但是二者的结果却迥然不同,一成一败,一个从此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个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材料的时候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正确分析。
【答案要点】 (1)历史背景方面,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处于幕潘体制下,政令不统一;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处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时期;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两国处于封建旧体制下,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基本思想方面,材料一认为首先要推翻幕府,将权利转归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实现政令统一,全力贯彻改革措施,修改不平等条约;材料二认为要学习日本变法成功经验,设制度局是推动变法的主要任务;两者都提出设置专门机构主持变法,重视选贤任能。
(2)《船中八策》的提出推动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功。《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提出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实现,是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尝试。
(3)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改革派成为新政府的核心力量,所以改革得以成功;中国军机处、督抚等机构仍为顽固派操纵,虽然提出增设制度局,但实际上却无法保证变法法令的贯彻实施,在顽固派的镇压下,中国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4)认识: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改革纲领要明确,制度、机构要完善;改革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必须全面,行之有效。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