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文都2011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综合讲义第三部4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9 03:41
标题: 文都2011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综合讲义第三部4
《2011考研专业课历史学基础综合辅导讲义》来自:文都考研  
3.英法百年战争
  12世纪中叶,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地区。佛兰德尔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尔,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

  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年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把加莱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为了夺回失地,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年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年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年1470—1471年在位)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4.德国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德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五、城市的兴起
  西欧封建社会之初,西罗马时期的城市业已衰落,遗留下来的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里昂、伦敦、科伦和特里尔等,早已失掉经济中心的地位,仅是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的政治统治中心而已。中世纪西欧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并不是从古代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而是10至11世纪时由逃亡农奴重新组成的。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一个特点是兴起晚,但发展迅速,市民争取城市自治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前进,市民与王权结盟对抗封建割据,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西欧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到了10至11世纪,社会生产力才有显著的提高。随着铁制农具的增多和土地耕种方式的改善,特别是用马牵引的带轮的铁犁和二圃、三圃制的广泛流行以及大面积垦荒,生产力得到增长。10至11世纪的西欧,采矿、冶炼和金属加工业、纺织、制革、制陶、磨粉和建筑业等都比较完善。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取得自由或者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证书(特许状)为凭据。西欧中世纪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作坊,人员由作坊主(师傅)、学徒和帮工组成。
六、十字军东征
1.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另外,当时的西欧实行长子继承制,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他们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为生;除了骑士外,西欧的城市商人,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企图从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独占该地区的贸易,因而也积极参与了十字军。还有就是农民,他们受到了封建主越来越重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连年的灾荒,所以他们梦想寻找摆脱饥饿和封建枷锁的出路,所以才逐渐被教会所蒙蔽,被骗往东方;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原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当中近东地区混乱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的时候,不知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西欧教俗两界,由天主教会发起,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收复圣地为目标,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为口号,开始了十字军东侵。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在11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史称“十字军”。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