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考研数学二近10年考题路线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4-10 11:42
标题:
考研数学二近10年考题路线图
数学二近10年考题路线图(1997-2006)
以下给出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每章近10年的具体考题题型,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各章出题的方式、命题的频率及其分值比重,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点知识的明确和强化。
第一部分 高等数学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共考过约47题 约 224分)
题型 1 求复合函数的表达式(二(5),1997;二(1),2001)
题型 2 求1∞型极限(四,2001;五,2002)
题型 3 求0/0型极限(三(1),1997;一(1),1998;三,1999;一(1),2000;六(1),2000;一(1),2001;二(3),2002;三(15),2005)
题型4 求0·∞型极限(三(15),2004)
题型 5 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判断或证明(三(17(Ⅰ)),2004)
题型6无穷小的比较或确定无穷小的阶或根据无穷小的阶反求参数(二(1),1997;二(2),1999;二(2),2001;十,2002;一(1),2003;二(7),2004;一(5),2005;三(15),2006)
题型 7 数列极限的判定或求解或证明(二(1),1998;二(4),1999;十,1999;八,2002;二(1),2003;二(2),2003;三(18),2006)
题型 8 求n项和的数列的极限(一(4),2001;二(9),2004)
题型 9 函数间断点的讨论或判定(三,1998;四,2001;一(1),2004;二(12),2005)
题型 10已知函数的连续性,反求函数中的参数(一(1),1997;一(1),2002;一(2),2006)
题型 11已知极限存在,反求参数(四,1998;二(1),2000)
题型 12 讨论函数的连续性(七,1997;二(1),1999;三,2003;二(8),2006)
题型 13 已知一极限,求另一极限(二(4),2000)
题型 14 求函数的表达式(三(16(Ⅰ)),2004)
题型 15 求函数的值域(三(17(Ⅱ)),2004)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共考过约 59 题 约 299 分)
题型 1与函数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和性质相关的命题(二(7),2006)
题型 2 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可导的判定或求解(二(1),1999;二(1),2002;三(16(Ⅱ)),2004;二(7),2005)
题型 3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或微分(一(2),1997;一(1),2005;二(9),2006)
题型 4 求隐函数的导数或微分(一(2),1999;一(2),2000;一(5),2006)
题型 5 求参数方程的导数(三(2),1997;五,2001;四,2003;一(2),2004)
题型 6 求函数在一点的高阶导数或泰勒展开式或马克劳林展开式(五,2000;十(1),2001;一(3),2003)
题型 7 函数极值、最值、拐点或凹凸区间的判定或求解(二(3),1997;七(1,2),1999;二(2),2000;十,2000;二(3),2001;八(2),2001;二(4),2003;二(8),2004;三(21(Ⅰ)),2006)
题型 8 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或图形的判定(二(5),2001;二(4),2002;二(8),2005)
题型 9 函数不可导点的个数的求解(二(3),1998)
题型 10 不等式的证明或判定(二(2),1997;二(4),1998;十一,1998;二(3),2000;二(4),2001;九,2002;十(1),2003;三(19),2004;三(19),2006)
题型 11 在某一区间至少存在一点或两点使某个式子成立的证明(八,1999;八,2000;十(2),2001;十(2)(3),2003;三(19),2005)
题型 12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增减区间的求解(七(1),1999;二(10),2004)
题型 13 方程根的判定或唯一性证明(八,1997;七,2003)
题型 14 求一元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方程或法线方程(一(1),1999;九,2000;一(2),2001;三,2002;一(2),2003;三(21(Ⅱ)),2006)
题型 15 求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一(5),1998;七(3),1999;一(4),2000;一(2),2005;一(1),2006)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共考过约 48题 约 261分)
题型 1 求不定积分或原函数(一(3),1997;三(3),1997;一(3),1998;一(3),1999;三,2000;三,2001;五,2003;三(16),2006)
题型 2 函数的原函数性质的判定(二(2),2002)
题型 3 求一元函数(含分段函数)的定积分(二(4),1997;六,1998;四,2000;一(3),2001;四,2002;一(3),2005;三(17);2005)
题型 4 定积分的比较(二(5),2003)
题型 5 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或定积分中含参数的导数(七,1997;一(4),1998;十一(1),2000)
题型 6 求解含有积分的方程(十一(1),2000;六,2001;三(16),2005)
题型 7 求解含抽象函数的积分(七,2001)
题型 8 求广义积分(一(4),1997;四,1999;一(3),2000;一(3),2004;一(3),2006)
题型 9 求曲线的弧长或与曲率或曲率半径相关的问题(五,1997;五,2001;八(2),2003)
题型 10 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一(2),1998;八(2),2001;一(2),2002;一(4),2003;三(21(Ⅲ)),2006)
题型 11 求旋转体的体积或表面积或立体的体积(六,1997;九,1998;十,2000;六,2002;三(18(Ⅰ)),2004)
题型 12 求函数的平均值(一(4),1999)
题型 13 求变力做功或压力等定积分在几何上或物理上的应用(六,1999;七,2002;九,2003)
题型 14 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六(1),2000;十(2),2000)
第四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共考过约11题 约 69分)
题型 1 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一(4),2004;三(21),2004;二(11),2005;三(20(Ⅰ)),2006)
题型 2 多元函数极值的判定或求解(三(20),2005;二(12),2006)
题型 3 求二重积分(二(10),2005;三(21),2005;三(17),2006)
题型 4 二重积分的累次积分表示或交换(二(12),2004;二(11),2006)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共考过约26题 约 152 分)
题型 1 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三(4),1997;五,1999;一(4),2001;六,2002;一(5),2004;一(4),2005;一(4),2006;三(20(Ⅱ)),2006)
题型 2 求二阶齐次或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5),1999;二(11),2004)
题型 3 求可降阶的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3),2002)
题型 4 已知二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反求微分方程(三(5),1997;二(5),2000;二(10),2006)
题型 5 利用代换化简微分方程并求通解(五,1998;六,2003;三(18);2005)
题型 6 通过解微分方程求函数表达式(二(3),2003;八(1),2003
题型 7 微分方程的几何或物理应用题(七,1998;十,1998;九,1999;七,2000;八(1),2001;九,2001;三(20),2004)
第二部分 线性代数
第一章 行列式(共考过约 5题 约 19分)
题型 1 行列式的计算(二(5),1999;一(6),2005)
题型 2 求矩阵的行列式(一(6),2003;一(6),2004;一(6),2006)
第二章 矩阵(共考过约 11 题 约 46分)
题型 1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或求逆矩阵(一(5),2000;十一(1),2002)
题型 2 解矩阵方程或求矩阵表达式(三(6),1997;十一,1999;十一,2001;十一(2),2002;一(5),2003)
题型 3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求解或判定(二(5),1998;二(14),2005)
题型 4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二(13),2004;二(14),2006)
第三章 向量(共考过约 11题 约 54分)
题型 1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断或证明(二(5),2002;二(6),2003;二(14),2004;二(13),2005;二(13),2006)
题型 2 求向量组的秩或已知向量组的秩反求参数(一(5),1997)
题型 3 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十二(2),1999)
题型 4讨论含参变量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十二(1),1999)
题型 5 向量的线性表出或讨论含参变量的线性表出(十三,1998; 三(22),2005;十三,2000)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共考过约 9题 约 64 分)
题型 1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十二,2001)
题型 2 已知线性方程组的解或解的情况,求线性方程组或线性方程组中的参数(一(5),2001;三(22),2006)
题型 3 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十二,2000;十二,2002)
题型 4 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果方程组有解时求出通解(四,1997;三(22),2004;三(23),2005)
题型 5 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十二,2003)
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共考过约 5 题 约 31分)
题型 1 求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一(5),2002;三(23(Ⅰ)),2006)
题型 2 已知含参数矩阵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值或特征方程,求参数(三(23),2004)
题型 3 矩阵是否可对角化的判定或求解或逆问题(十一,2003; 三(23(Ⅱ)),2006)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