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原创】2010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邓三论(4)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2-6 02:52
标题: 【原创】2010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邓三论(4)
1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而是中国特有的,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经济上——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是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政治上——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民主政治还不能达到高度的成熟;文化上——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封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仍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由现实状况决定:虽有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但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长期性: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是警惕右,特别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原则,改革开放)”。
(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对僵化和自由化。
(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和革命的目的来看,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改革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看不亚于一场革命,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改造;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政治大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08年单选题第11题)。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 美元 达到3000 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答案要点】(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2005年辨析题第33题)
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15.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统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客观使然,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是我们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