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2007年教育学真题及解析(5) [打印本页]

作者: haohao2046_2    时间: 2010-12-6 02:06
标题: 2007年教育学真题及解析(5)
41.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重组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掌握情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其中,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至于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个断交替出现的过程,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技能分类的掌握情况。根据技能的特点,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也称动作技能、操作技能)两类。吹拉弹唱、写字绘画等是属于运动技能范畴,而运算、写作、运算等则是常见的心智技能。至于“策略技能”则是“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合成,是一个“人造”的术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理论,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是操作模仿阶段的主要动作特点。至于操作定向阶段,只是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还没有真正进行动作操作;操作整合阶段,个体的操作主要依赖于动觉控制,动作的整体也趋于协调和连贯;操作熟练阶段,个体的动作控制几乎不需视觉的专门控制,动作要素之间高度协调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4.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学习策略的含义与实质的掌握情况。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编码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而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掌握情况。班都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而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区分能力。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标,它包括二个部分,即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育目的大于培养目标。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