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民主的痛苦与狂喜:几内亚大选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名小卒
时间:
2010-12-1 20:58
标题:
民主的痛苦与狂喜:几内亚大选纪实
【编者按:无论一个国家多么不发达,她的人民都不会拒绝选票,然而,从专制走向民主并非只靠普选就可以实现。选民的素质、政客的私心、种族的纠葛和国际机构的介入都会影响民主的进程。几内亚大选究竟会引领该国走向繁荣和稳定还是动乱和暴力,全世界都拭目以待。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埃及和海地都举行了选举。在埃及,反对党指责执政党大规模舞弊,他们有可能失去在议会所有的88个席位。在海地,18候选人竞选总统,没有一个候选人得票过半,12名候选人指控执政党舞弊。
几内亚自独立后先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推行独*;之后是军人当政,民不聊生。2008年,当权者在国际和国内压力下决定“政改”,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2010年6月27日,全国选民兴高采烈去投票,从24个候选人中遴选自己的总统。都不过半,选举进入第二轮。孰料,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率仅占18%的反对党候选人在第二轮投票中居然反败为胜,一举夺得52%的选票当选总统。被击败的执政党候选人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双方的支持者遂发生冲突,政府宣布关闭边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最后的选举结果要等几内亚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最高法院何时裁决目前不得而知,即使作出裁决,输掉的候选人是否认可也是未知数。几内亚迈向民主的历程可谓充满艰辛和变数。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几内亚的“政改”,是七国联络小组的成员国,五星红旗印在每个票箱上面。鉴于在非洲的大量投资和贷款,中国政府不能不关注所有非洲国家的政治过程。非洲国家权力的更迭和更迭的程序都将对中国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站将继续关注几内亚“政改”走向,并继续向读者报道非洲大陆这一转型国家的命运。需要几内亚大选观摩英文报告的读者请发邮件至
chinaelections@gmail.com
索取。】
几内亚在2010年的大选举行了两轮。这次总统选举是几内亚在结束法国殖民统治独立半个世纪之后的首次公开和民主的选举。大选日为2010年6月27日,因没有候选人得票超过50%而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次投票原计划于10月18日开始,但因种种原因推迟到11月7日。第二轮投票投票结果在11月17日公布后,国内发生严重骚*,当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几内亚大选后政局如何发展以及整个国家何去何从不仅对1000万几内亚人的福祉和未来至关重要,并且对邻国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正在进行中的相互和解与重建进程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发展与政治现状
几内亚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1958年9月28日,几内亚通过公民投票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宣告独立,成立了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Sekou Toure)任总统直至1984年3月病逝。与其他非洲国家不同,杜尔在执政期间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建国主张。杜尔政权独*专制,并扩大武装部队的实力。几内亚经济主要靠大量出口铝矾土和其他矿产维持。1984年初,杜尔在没有继任者的情况下去世。
兰萨纳·孔戴将军(Lansana Conte)在杜尔去世之后发动政变并成功夺权,宣布成立几内亚第二共和国。1992年4月,几内亚通过政党法,改行多党制。1993年12月,几内亚举行首次多党民主总统选举,孔戴当选,并于1998年12月和2003年12月两次连选连任。2008年12月22日,孔戴总统病逝。
孔戴去世后,军方内部为接替孔戴而展开了激烈争斗,几内亚局势也日益动荡不安。临时总统塞古巴·科纳特将军(Gen. Sekouba Konate)迫于国内压力和国际斡旋,接受了布基纳法索总统孔波雷(Compaore)倡议的《瓦加杜古和平协议》(the Ouagadougou Peace Accord)。该协议规定于2010年6月27日举行大选,并邀请国际机构观摩这次大选。
在第一轮投票**有24名候选人参选,得票最高的是几内亚两名老资格的政治家。他们二人均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具有数十年作为反对党政治家或在独*统治时期担任高级官员的经历。虽然他们几十年来一直互为劲敌,但这却是他们首次在公开选举中进行较量。得票位居第二的是阿尔法·孔戴(Alpha Conde,几内亚人民联盟党候选人),现年 70岁。自1991年以来,他一直在各项不公平的选举中进行着抗争,今年他的支持率升至18.2%。得票最高的是孔戴统治时期担任过公共工程和运输部部长并出任过总理的塞卢·达莱因·迪亚洛(Cellou Dalein Diallo,几内亚民主力量联盟党候选人),现年58岁。尽管迪亚洛在首轮选举中以43.7%的得票率遥遥领先,但国际观察员指出,原因之一是很多孔戴的选票被当做废票处理。不断加剧的种族敌对状态使得第二轮投票的结果变得更加难以确定。
国情复杂,经济堪忧
几内亚全国有20多个民族,其中颇尔族(Peul,又称富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以上,马林凯族约占全国人口的30%以上,苏苏族约占16%。其中穆斯林信徒占人口的大多数,有85%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天主教。几十年的独*统治虽然通过恐怖手段维持了国内和平与安全,但由于缺乏公民参与、政府问责和透明度,国民的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作为农业国,它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粮食也不能自给。该国的经济作物开发规模不大,难以同西非其他农业强国竞争。出口品种有限,国际收支失衡,绝大多数消费品完全依赖进口。
1984年4月,几内亚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强调优先发展农业。1985年12月,几内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货币和经济改革”计划开始调整经济和金融结构,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执行结构调整计划不严等原因,国际金融机构于1996年和1999年曾两度中断对几内亚的援助。2000年,国际金融机构对几内亚贷款解冻。近年来,几内亚政府把争取外援、恢复宏观经济平衡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2009年,受国内政局动荡影响,几内亚经济形势恶化。
尽管几内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铝矾土贮藏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以及大量的出口收益,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455美元,贫困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选举挑战和未来预期
对几内亚的政府和人民来说,政治改革的挑战来自如何举行一次和平且又可信的总统选举。因为候选人相互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政府在选举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并且人民对政府的管理机构也缺乏尊重,政治行政机构势单力薄,以及在选举程序、后勤保障和选民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很多国际专家认为6月27日该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选肯定会出现不少问题。
几内亚政改是否成功对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四国巩固和平,增进民主发展十分重要。对位于世界上最为暴力和饱受战火蹂躏的马诺河联盟(Mano River Union)来说,现在是数十年来最充满希望的时候。虽然执行《瓦加杜古和平协议》的首要责任在于马诺河各国的当地领导人和平民,但是他们为保障和平、基本人权以及为所有人谋取更多机会的努力也会从国际社会的支持中获益,包括来自联合国、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所有主要资助团体的有效保障。
问题丛生令人气馁
第一轮投票尽管问题丛生,但是毕竟选出了两名总统的候选人。焦点问题还是在于第二轮投票是否按照规则进行。几内亚先前的选举总是规则不明,甚至违法,也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制度体系的支持;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文化问题以及其他公共分歧根深蒂固。
尽管国际组织为开展真实可信的选举已经给几内亚选举管理机构在人员供给、技术援助、材料、后勤及众多其他方面为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但几内亚国内依然对这些机构缺乏信心。首轮选举显示,一般民众渴望获得和平、稳定以及更多改善生活的机会,而不是渴望获得有利于产生高投票率和顺利得出投票结果的选举制度和架构。 在任何一个转型国家,特别是那些权力不曾被制衡的国家,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领导者管住住他们的支持者,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抱负之前。
由联合国秘书长西非特别代表赛义德·吉尼特(Said Djinnit)以及欧盟、法国、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尼日利亚的大使组成的国际观察小组一直在民间团体、宗教领袖和媒体中间进行积极动员并寻求支持。他们发布了大量评论和报告。美国前总统卡特总统也通过录音讲话鼓励几内亚人民依照法律程序选出自己的领导人。这些评论、报告和卡特总统的讲话被译成当地几种主要的方言,在全国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重复播出了整整一周。该小组也与临时总统科纳特紧密合作,并鼓励他确保投票环节的基本安全和有效警力军力。
第二轮投票进步明显
几内亚选民在11月7日这天积极投票,全国的形势也较为平和。几内亚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CENI)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没有发生较大安全问题,尽管依然存在技术和保障问题,但选民的投票权得到了保证,比起6月27日的首轮投票有了很大进步。
事实证明,如果给予几内亚选民机会,地方社区会运用集体智慧来达到共同目标,尤其是当一个人被赋予权力选择谁来统治他们的时候。捐助机构和公民社会组织一直对几内亚政党削弱和腐蚀选举管理机构的意图密切关注,并有充分证据显示当地社区领导者应该对投票站的运转缺乏训练和报酬偏低负责。
CENI此次一接到计票结果便向各辖区公布,而不是像在6月27日那一轮投票中选由投票站宣布计票结果,这一举动旨在避免派系自行宣布获胜,杜绝通过封锁消息儿作弊的现象再度发生。在第二轮投票被推迟的几个月内,流言蜚语满天飞,时有零星的暴力活动。宗教团体领袖、民间团体领导联盟、公私营媒体以及协助选举过程的国际联络小组和新任CENI主席马里的将军桑加雷(Sangare)通力合作,通过调查核实、提高透明度、呼吁各方克制来反击流言的散播。
11月7日晚,几内亚国家新闻中心、非盟、欧盟、卡特中心、南部非洲选举协会(EISA)和法语国家组织以几内亚选举国际观察者的身份发出联合声明,呼吁民众和两位总统候选人各方继续保持克制与合作。
形成强烈反差的票选结果
几内亚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CENI)承诺将7日第二轮投票的最终结果在11月12日前公布。CENI在9日晚发布的部分选举结果(占总数54%)显示,长期的反对党派政治家阿尔法·孔戴以51.5%的优势暂时领先,他被外界普遍视为很有可能会战胜前总理塞卢·迪亚洛而当选总统,迪亚洛在第二轮投票中暂时获得43.7%的选票,相比孔戴在6月27日首轮投票中仅获得18.2%的选票,这一结果对于几内亚民主力量联盟的支持者来说很难接受。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