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万隆称双汇发展国资未贱卖 [打印本页]

作者: scyo    时间: 2010-11-30 11:03
标题: 万隆称双汇发展国资未贱卖
  万隆强调15%的国有资产以20倍市盈率转让是合理的
  【财新网】(记者 沈乎)从2006年外资联手收购双汇集团,到2010年双汇宣布管理层MBO,四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29日,在与媒体的电话沟通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等高管回应了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2006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双汇发展年,高盛策略投资和鼎晖投资携手收购双汇集团100%股权和双汇发展相关股份。当时,关键行业的领先企业落入外资之手,已引发一片争论。更令人错愕的是,2010年,双汇管理层控制的兴泰集团从外资背后现身,控制了双汇集团。高盛和鼎晖的收购,某种程度上仅是MBO的一座桥梁。
  万隆在回应媒体关于国资流失的质疑时说,双汇的国资转让,是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公开挂牌竞价转让,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的,经过了漯河市政府、河南省政府、国务院国资委,以及国家商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双汇集团董事杨挚君则表示,双汇的国有资产原本只有600万。由于在漯河市融资能力和地方政府再投资的能力有限,双汇在发展过程当中引进了很多外资。截至2005年底,有16家外资参与投资双汇,这些外资在双汇发展过程当中充当了投资的主力。到2006年转让给外资之前,国资只占到整个双汇企业净资产的15%左右,约八分之一。
  “所以是15%的双汇企业净资产转让了20个亿,按照当时的盈利状况市盈率也是接近20倍。” 杨挚君说。
  至于双汇集团股权在2006年挂牌时,对投资者提出的苛刻条件是否为“量身定做”,万隆答道,当时漯河市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双汇今后的发展壮大、创新和竞争力等等,才制定出这些条款。不同意小公司来参股,原因是因为想通过大公司的财力、管理和技术来促进双汇集团的发展壮大。
  “双汇本身有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团队,如果不是财务投资者,而是同行业的企业收购了双汇的国有资产,那他们就会要控制双汇,就会把我们的牌子灭掉。这些条款现在看,我仍然觉得是正确的。”万隆说。
  杨挚君则表示国资贱卖的指责没有依据。他说,从1984年到2006年的22年间,双汇的国资增值了414倍。按照当时也接近20倍的市盈率,国资的转让是经过了正规的挂牌而且在招标过程当中产生激烈的竞标。转让以后,双汇的销售从200亿发展到500亿,地方的税收从不到10个亿,现在很快就突破30亿,员工的收入也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跟双汇早期差不多同时发展起来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春都,始终保持了国资的老机制,在肉类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难经受市场考验。国资的保值增值也无从谈起了。
  他还表示,当时高盛和鼎晖收购的是国有资产,但双汇体系中还有大量的其它外资股东和民营股东持有的资产。
  根据披露,2007年,双汇263名高管于境外设立雄域公司作为员工境外持股公司,向境外银行融资收购了双汇集团以外多家双汇相关行业企业的外资公司股权。此后,雄域公司以其持有的这部分外资公司股权与双汇国际进行了换股,遂持有双汇国际31.8182%的股权。换股价格是依据双汇国际和雄域之间的商业谈判确定的。
  参与持股计划的高管,除了各级公司的高管,最低的职位为副厂长和车间主任一级,双汇发展一名员工对财新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瑞)
财新网
121粉丝
关注
财经频道
330粉丝
关注
李瑞2010
219粉丝
关注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次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