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关全套笔记03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东东
时间:
2010-11-25 21:46
标题:
国关全套笔记03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于1961年4月制造吉隆滩事件,美古关系不断恶化。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6月下旬,美空军发现导弹发射场。9月4日,肯尼迪表示美国不会容忍进攻性武器运入古巴。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监视下,迅速卸除和撤走武器。次日又签发禁止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从24日起,将拦截并强行检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面对美国的军事讹诈,赫鲁晓夫被迫退却,并致信肯尼迪表示,以下令撤除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同意让联合国代表核查,并要求美国撤销封锁和保证不再入侵古巴。美国随即声明同意给予不进攻的保证。至此,加勒比海上的一场严重危机遂告平息。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一场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起的程度。此次危机暴露了苏联对美国的差距,其国际形象大大受损,使其继续加紧生产核武器,另一方面也使苏美两国开始走到核裁军的谈判桌上。
超越遏制战略
是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一项对外战略。
1989年5月12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并表示是整个90年代美国的对苏政策,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基本内容:①超越遏制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目标是使苏联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②美国希望苏联的改革引导它同过去彻底***;③西方应该鼓励苏联朝着开放社会方向发展,实行持久的多元化和尊重人权;④苏联拥有令人畏惧的军事力量,为了防止苏联扩张,美国必须保持强大。
这一战略反映了美国对苏战略由武装对峙转向寄希望于其内部的变化,对促使后来苏联社会的剧变有很大影响。
乔治 . 凯南遏制理论
1946年 2月 22 日,美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电报,后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从而提出了一整套 “ 遏制 ” 苏联的理论和政策。 主要内容:
一,苏联行为动机的根源。 “ 根源在于俄国人那种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 ” 。
二,苏联行为的理论根源。凯南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苏联维持国内 “ 独*制度 ” 和同外部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斗争的理论依据。
三,苏联的政策目标。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和威信,力求***和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
四,美国的对苏政策。 “ 遏制俄国扩张倾向的政策 ” 。
五,遏制苏联的目标。遏制苏联势力范围的扩大,并竭力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乔治。凯南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苏战略和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自杜鲁门起美国历届政府的一项基本对外政策。
英国 “ 三环外交 ”
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正式提出了英国 “ 三环外交 ” 的总构想。
第一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第二环是英美联盟。
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丘吉尔认为:我们是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丘吉尔的战略构想是,以第一环作为力量的基础,利用第二环英美特殊关系,借重美国的力量重建世界大国地位,进而利用第三环联合起来的欧洲,谋取西欧的领导权,并利用力量对抗苏联。
丘吉尔提出的 “ 三环外交 ” 政策思想被当时英国艾德礼政府所接受,成为英国外交的指导方针,他对维护战后初期英国的大国地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挽回不了大英帝国衰落的总趋势。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根据二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的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进一步***德国,1948年 6 月 18 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 “ B ” 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 6 月 22 日在东柏林发行 “D ” 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 23 日下令将 “ B ” 记马克引入柏林西区。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 “ 柏林危机 ” 6 月 30 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
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 1949 年 5月达成妥协。5月12日封锁结束, “ 柏林危机 ” 渐趋缓和。
哈尔斯坦主义
联邦德国 50-60 年代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
1955 年9月联邦德国与苏联达成建交协议。为了避免其他国家仿效同时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保持外交关系,联邦德国政府提出一项外交原则,即联邦德国在国际法上单独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苏联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因此这一原则不适用于苏联。这一政策时1955年 12月在波恩召开的联邦德国驻外十届会议上,由外交国务秘书哈尔斯坦确认的,故名。1957年,联邦德国据此原则与南斯拉夫断交,1963年又与古巴断交。
60年代中期以后,联邦德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再坚持这一原则。1969年勃兰特总理宣布推行新东方政策,彻底取代了哈尔斯坦主义。
作者:
qinggl263
时间:
2010-12-3 14:47
bu cuo
作者:
adamslu283
时间:
2011-2-9 19:56
谢谢啊
作者:
如非烟
时间:
2011-2-12 14:43
dddddddddddddd
作者:
fejia
时间:
2011-4-5 03:48
ddddddd
作者:
fejia
时间:
2011-4-5 03:48
haoa~
作者:
鞋童
时间:
2011-11-21 15:21
谢谢楼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