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考研故事:似乎回到原点,但又高于原点
[打印本页]
作者:
nicholasxw
时间:
2010-11-17 11:52
标题:
考研故事:似乎回到原点,但又高于原点
就在那个不起眼的下午,同学的电脑上赫然出现了374这个数字,原本平静的心情忽然有种被针刺了的感觉。同学也傻了眼,因为他曾经说过,如果像我这种情况都能考上研究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跳楼。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对能否考上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想着尽力而为拼搏一回。然而,这个分数的出现显然表明,我的研究生之路已经天堑变通途。
在今年数学和专业课都比较难的情况下,这个分数一开始着实让我自己也惊讶不已。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中的班主任,然而他并不惊讶,他说:"水到渠成!"
考研的岁月已然远去,岁月的记忆却依然留在脑海中。于是在冰城之夏日渐美丽的时候,借此文写下考研以及大学四年的总结。
(一)春华秋实,水到渠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觉得上帝手中有架天秤,一头是你的汗水,一头是你的收获。
在经历了那次据说"考生的眼泪能淹死所有命题专家"的高考之后,和很多人一样,我陷入了绝望的深渊,欲哭无泪。估完分数以后,我便告诉班主任,我不想填志愿了,我要补习。不过,最后在他的劝说下,我还是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年哈工大的最低录取线比重点线只高出了30分左右,就这样我被哈工大的交通工程专业录取了。没有太多欣喜,心情出奇的平静,偶尔还会萌发再考一年的冲动。高中物理老师说:"别再有补习的想法了,上了大学以后,选择面就宽了,并且这个专业很有前途。"就这样,我走进了哈工大。
刚进大学,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很懵懂。师兄说:"大学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地方,学习不再那么重要。"信以为真!于是,不断地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就这样高数的期中考挂了,30分只对了15分。晴天霹雳!好在后半学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一些,最后勉强上了70分。后来越来越发现我对交通工程这个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同时也发现了学习的重要性。然而遗憾的是我所处的环境,学习氛围不是很浓。说来也巧,就在这个时候,传来消息:我们这一届有转专业的机会,条件是专业排名在前10%,而我第一学期的成绩在专业里只能处于中等位置。为了获得这个机会,我在第二学期,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学期的努力,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转专业的资格。然而,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因为在所有报名转自动化的人当中,我排在倒数第二,而有1/3的人会被淘汰掉。胆战心惊的参加面试,没想到异常顺利地通过了。就这样,我转入了自动化。经过努力,两年后,我获得了保研资格。
在选择保送本校还是航天部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可以说正是这个选择才让我有了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机会。去航天部的复试出了点意外,断送了我的保送之路,此时已是10月下旬,没有太大信心考上研究生,我便开始找工作,等工作定下来以后,我抱着尽力拼搏一回的态度用剩下的一个半月时间复习考研,最终考了374分。
回首走过的路,似乎在每个关键的时候,都有幸运之神的眷顾。然而,正如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我坚信幸运之神只会眷顾挥汗如雨的奋斗者。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先不要去管结果会怎样,既然选择了,就应该风雨兼程,考研也不例外,因为:春华秋实,水到渠成。
作者:
haohao2046_2
时间:
2010-11-17 11:52
(二)信念摇摆,跌入险境
从大二开始萌发考外校的念头,理由似乎很充分,一来是想用考研来圆自己去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的梦,以便宽慰一下自己,给因为两年前的高考而伤痕累累的心疗伤;二来是自己真的不太习惯半年时间都冰天雪地的东北;还有一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地方学习时间太长,势必将扼杀掉自己学习的激QING。喜欢初到某地的那种兴奋,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慢慢变得熟悉的过程,喜欢把一个个陌生人慢慢变成朋友的那份收获……总之,对我来说,未知的世界才充满无穷的吸引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未知事物的磨合才是我所追求的。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这个信念似乎越来越坚定,于是打算从大三暑假开始复习。然而整个暑假复习计划坚持了不到一周就搁浅了,报的数学辅导班也只上了3天就被我退了,给了自己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要把时间都用于科技创新上。其实,大部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就这样耗到了新学期开学。正当自己懊悔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打算洗心革面,好好开始复习的时候,有消息说今年的保送名额增加了,估算一下自己的情况,估计有戏,于是考外校研究生的信念开始动摇。
百般权衡之下,最后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保送了,我可以用大四将近一年的时间好好学习一些有用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何苦把这么美好的时光全部花在那几门枯燥而似乎没有任何用处的考研科目上呢。有了这个理由以后,就有一日没一日的等待着保送名单。后来在选择保送本校和航天部时,我选择了航天部。从确定保送航天部到去北京复试的这1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这是大学里面最悠闲的一个月,原以为保研后可以学一些有用的东西的想法也不知去向。然而好景不长,就这样过了1个多月以后,去北京的复试由于一点意外,没有通过,而此时学校的免试推荐工作已接近尾声,回到学校后,联系了几个学校,都没有结果。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使得毫无防备的我措手不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然而在自己追求梦想的这条路上可能有很多分岔口?站在分岔口,我们该何去何从?唯有坚持最初的信念,拒绝诱惑,拒绝借口,奋勇向前,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反之,如果信念不够坚定,时不时找找借口,时不时贪图享受,最后必将裹足不前,后悔不已!
作者:
nicholasxw
时间:
2010-11-17 11:52
(三)无奈之下,选择就业
保送失败之后,心情低迷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我忘掉了所有的痛楚,开始重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很显然,这个时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业,要么考研。用两个半月时间复习考研,我真的没有多大的信心,如果还像当初想的那样报考外校的话,似乎是天方夜谭。在征求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及自己权衡之后,我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之上,另外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当初是这样想的:如果考上了,可以在工作和读研之间选择,毕竟多一个选择终归要好一些,如果没有考上,就权当是为下一次考研热身。
在确定找工作之后,我开始制作简历,奔波于各个专场招聘会。其实我正式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好公司都已经结束招聘了,所以错过了很多机会,另外,由于对工作职位定位得不够准确,碰了不少钉子,也失去了很多机会。由于一心想搞研发,最后签了LG电子研发部,这是为数不多招本科生进研发部的公司之一。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1-17 11:52
(四)一个半月,复习考研
工作定下来的时候已经是11月下旬了,不再关注就业信息,也不再关心是否有更好的机会,因为感觉很累,心累,突然间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先前打算用剩下的时间来复习考研的计划,也慢慢忘却,不愿提起,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就这样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周。然而,就在那周周末,我的生活轨迹改变了。记得那天我正在看电影,突然接到了高中班主任的电话,问我近况怎样,我说工作签了,什么都不想干,也没什么心思考研了。他没有说什么,把电话给了高中的物理老师,他接到电话后可以说把我痛骂了一顿,然后结合他身边的例子说一个本科生出去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之类,最后命令我,就算拼了命也得把研究生考上。这是两个非常好的老师,受到了所有高中同学的爱戴。最后,我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尽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尽管我觉得考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既然我已经选择了挑战,就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这就是我的性格。于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我便开始制定剩下的1个半月的复习计划。刚开始还真想拚了命也要考上,于是每天6:30起床,7:30准时到自习室,学习到12点,下午1:30~5:30,晚上6:30~10:00,可是这样坚持了3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感觉很累,很不适应,毕竟闲了那么长时间,一下要进入学习状态,太难了。于是调整了一下作息时间,每天7点起床,8点到自习室,学到11:30,中午至少午睡1个小时,下午2:00~5:30,晚上7:00~10:00,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但感觉上午的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于是干脆就睡到自然醒再起来,后来就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了。关于作息时间的分配问题,因人而异,虽然按我的作息时间看似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我喜欢那种高效率学习的感觉,很有成就感。为了让头脑一直保持清晰,每天多花两个小时在睡觉上,我觉得是比较划算的。
下面谈谈我的复习过程,虽然很少有人会用一个半月时间来准备复习考研,但是把它作为最后冲刺阶段的一种参考,或许会有所收获。
2006年12月1号到12月末,主攻数学和政治,其实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数学上,毕竟数学有4本书要看,有点费时间,不过还好,平时有接触(特别是线代),看起来比较快,容易上手。大概半个月时间就把主要内容扫了一遍,之后用半个月时间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大纲解析认真做了一遍,感觉收获不少。
至于政治,刚开始买了一本"红宝书"(政治大纲解析),几个老乡推荐的,书是好书,不过零散了点,不太合我的胃口。后来无意中看到了王锁明的《核心考案》,有种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由于12月份时间大部分花在了数学上,就这本薄薄的核心考案也只看了2/3左右。
2007年1月1日到1月9日,继续看数学和政治。前3天就是把近12年来的数学真题做了1遍,这是我数学收获最大的几天,通过这12套题,我基本知道了考研数学的模式和我的弱点,也增加了我考研的信心。接下来从4号到9号,我针对自己的弱点又把数学的大纲解析看(重点题动手算算)了一遍,同时完成了政治核心考案剩下的1/3工作,并且浏览了一下政治历年真题。
10号到18号看专业课和英语,其实在12月份也偶尔看看英语,但相对花的时间极少。专业课主要是熟悉概念,然后就是看看历年真题,英语主要是做真题,可惜时间不多,就连十套真题也只做了六套,如果全部做完,说不定分数会高一些。
19号(也就是考前一天),上午到处逛了逛,之后午睡,洗澡,大概四点左右开始把自己划的十道政治大题认真看了一遍(运气实在不赖,后来中了两道大题),22:45准时睡觉。
整个考研复习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最后的分数是数学108,专业课119,政治78,英语69。
几点感受:
第一,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我觉得每天的学习时间应该有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对考研不仅不会有好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让大脑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大脑如没有充分的休息,它的内部细胞往往部分地处于半睡眠状态,而不能活跃起来,为了使大脑充分活跃起来,达到兴奋状态,必须要有充分休息的时间,否则,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只是一句空话。
第二,心态决定一切!高中的时候老师对我说过这句话,一直不能理解,直到经历了这次考研,才体会到了: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绝对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先不要去管结果会怎样,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今年做数学题的感觉完全和2003年高考做数学题的感觉一样,看似简单,可死活算不出答案。不过这次的心态变了,不再试图去争取每一分,而是拿一分算一分,结果就是这种心态帮了我一把。下来后很多人很沮丧,我没有,因为我已经拿到了我能拿到的分数(不过最后几天只看专业课和英语了,把数学忽略了,实在是一大错误,因为上了考场才发现数学题做起来很生疏)。
第三,报辅导班不要趋之若鹜(特别是政治)。自制力差的同学可以报个数学班,用来督促自己把数学的主要内容理一遍,不过在上辅导班之前最好抽时间把教材好好看看,这样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作者:
chrisxsy
时间:
2010-11-17 11:52
(五)尘埃落定,选择读研
又是在一个不起眼的下午,收到了一个同窗好友的短信,"你被录取了,恭喜你!"其实在知道初试分数以后,这样的结果早已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兴奋,反而陷入了选择读研还是工作的痛苦之中。
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当初,为了最大限度的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多一个选择而报考了本校本专业,毕竟,用那么短的时间考外校有点自不量力,而考本校在初试专业课和复试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占一点优势。然而,当确定被录取以后,不想在一个太熟悉的地方继续念书的想法又时不时冒出来,怎么压也压不回去,真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报外校。可能旁人很难理解,但是这种感受真的很强烈。无奈之下,把这种处境告诉了一位挚友,他只了一句话"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 这句话让思维陷入了死胡同的我一下清晰了许多。是啊,转念一想,如果当初我不考虑那么多而报了外校,最终没被录取是不是又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想想真是可笑,为什么老是觉得当初放弃更好呢?如果总是这样,可能永远都只会懊恼。其实换一种方式看待问题,珍惜现在拥有的才是最好的选择!之后,我在一张纸上分别罗列了一下读研和工作的利弊,才发现对我来说读研的利远远大于弊,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做好直接工作的准备,而读研不仅可以提升我的学历和能力,还可以让我有充足的时间为工作做好准备。于是,我选择了读研,顿时倍感轻松。其实这个选择并不难,只是当初陷入了死胡同。
就这样,当初没有选择保送本校,后来却通过考研选择了本校,似乎回到了原点,但高于原点,因为这其中的经历是弥足珍贵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