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北京大学2002年各专业通用综合卷 B应用法学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林の声音
时间:
2006-3-13 21:07
标题:
北京大学2002年各专业通用综合卷 B应用法学卷
北京大学2002年各专业通用综合卷 B应用法学卷
刑法学(共30分)
一、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刑法上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前提的作为义务的来源有哪些?
2、什么是教唆犯?我国刑法是如何确定都唆犯的刑事责任的?
3、我国的死刑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我国刑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4、简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并评述该罪名的立法价值。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某夜,某甲埋伏在路边准备进行推动,后发现来人是本单位同事,遂收起匕首,与同事打完招呼后回家睡觉。
问:某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请说明理由。
(2)被告人罗某,男,30岁,1990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8年。1998年11月20日刑满释放。1999年10月间,被告人罗某结识了犯罪嫌疑人王某(在逃),两人商定用安眠药将运输棉纱的司机迷昏后劫取棉纱,并一同购买了安眠药,随后两人往返于甲地和乙地之间,寻找作案机会。12月20日晨,二人搭乘某汽车运输公司杨某驾驶的载有10吨棉纱由甲地驶往乙地的东风半挂车(车辆价值4.5万元,棉纱价值3万元)。天黑时,车行至国道314线,王某乘杨某停车换胎之际,搬起石头狠狠地砸向杨某的头部,致杨倒地。此后,王某抬着被害人的头部,罗某抬着被害人的双脚(脚还在动)将被害人扔在路基下。因怕被人发现,两人又走向路基,抬着被害人继续往下拖了几米,罗某又拿石头朝被害人砸了几下,并用石头将被害人压住,然后由被告人王某驾车,两人一起逃离现场。被害人杨某因头部受打击,造成严重颅脑损伤,脑挫裂伤死亡。被告人罗某在羁押期间,于2000年3月1日晚于同监舍另外三个在押人员挖洞准备逃跑,被看守人员发现,脱进未遂。
问:对被告人罗某应当如何定罪量刑。请说明理由。
民法学(30分)
1、简述代理的法律特征。(6分)
2、简述合同的相对效力原则并举例说明。(6分)
3、无过失责任的立法理由。(10分)
4、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的特征比较。(8分)
刑事诉讼法(20分)
一、刑事诉讼法第19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违反回避制度的;……(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请问:1.什么是“公正审判”?
2.对此条的立法厚意作一番解释。
二、什么是当事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哪些?检察机关是不是当事人?为刊么?(6分)
三、简析“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4分)
民事诉讼法(20分)
1.简述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6分)
2.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有何区别。(7分)
3.如何认识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补救性。(7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