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港媒:城市建设思路将成"十二五"重要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10-15 14:21
标题:
港媒:城市建设思路将成"十二五"重要课题
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电发表特稿,题为《学者:转变城市建设思路将成“十二五”规划重要课题》,作者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施人。文章摘编如下:
“十二五”规划将是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核心议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教授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城市建设思路的转变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课题。
近日,内地许多媒体纷纷报道“城市病”问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企、生活成本过高等等,令内地大城市居民幸福感下降。这其中显然包括城市建设思路问题,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已关系到民生问题。
对此,吕斌教授在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常态发展应该成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思维转变的方向。”
“目前来看,中国的城市发展是有‘缺口’的。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遵循着一种突发的、应急的发展思路。一提到城市发展就是大项目、大投入。”吕斌指出,补上这个“缺口”关键要有常态发展的意识。“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做到常态发展思维,发展方式、管理模式都要有变化。城市发展不再是大规模、高强度的发展,而是开始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
在吕斌看来,常态发展思维也是现实的需要。“‘十一五’规划中,奥运、世博、亚运……都是工程浩大的项目。目前来看,‘十二五’规划不是搞大工程的时候,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把‘常态’做好。”
“城市建设不要再一味扩大、扩张,应该注重‘软件’的建设。总体来说,‘十二五’规划是该干‘细活儿’的时候了。”吕斌解释道,“十二五”期间,除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应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社区的建设和社区的营造是很重要的。如不能营造出具有民族特点的邻里关系,这样的城市是不安全的。一座城市,除自上而下的管理之外,还应有‘自下而上’的管理,这便是社区的功能。”
吕斌举例说,老城区拆迁改造,同时就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形态。“很多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改善让老社区逐渐恢复新的活力,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景山。城市建设中要尊重人的存在。常态意识其实强调的是对文化、民生的关注。”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