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台媒:政改 也应展现“包容性增长”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10-10-12 10:14
标题:
台媒:政改 也应展现“包容性增长”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政改 也应展现“包容性增长”》,作者白德华。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最近,温Jiabao连谈六、七次政改,并说“至死方休”,赢得外界好评。但如果认为温所谓的“政改”就是实行西方式民主,那就大错特错,且要彻底失望了。须知,“政改”和计划生育一样,也是国策,从毛邓年代就说起,与外界认知是天壤之别。
中国政改模式就是一句话─“具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近年,大陆政治学者将中国渐进式改革目标定位为“善治”,包括俞可平、何增科、杨雪冬等都主张,中国未来理想模式就是─官民交互式双向治理,也就是从当代的“善政”,走向“善治”。
在这前提下,北大成立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每年评选各地方政府送来的政府创新企划案,其中包括如何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如何扩大社保,促进公平正义;如何协商民主,扩大政府决策民主化等。试想,由一民间组织(北大)每年评比颁奖地方政府,市委书记受奖还感到荣誉,这在过去确难想象。
为了评价政府及社会在政改上是否有进展,俞可平等人还设计出量表,量化地方政府在涉及“善治”,包括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等指标的进展。俞可平承认,中国政府目前离“善治”理想还太远,但与联合国的这项合作能在北京进行,也代表官方的改革态度。
胡Jintao9月28日出席亚太经合会议时,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这是亚银在三年前提出的,大意是政府已注意到经济发展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应提出因应之道。据信,此说将写入“十二五规划”。
八年前,即将退休的前总书记江**,在“十六大”提出让私营企业家入党,大批企业家也当上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中国平均所得如今已逾三千美元的from hand to mouth(糊口)阶段,中产阶级会有不同政治诉求和主张,如果政改不大踏步,自然将累积更多社会矛盾。
文章最后说,中国民主的确还有大段路要走,毕竟,民主不只是一种体制,且是一种以尊严、尊重对待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