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外媒:中国应学会塑造美国的中国观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9-8 09:29
标题: 外媒:中国应学会塑造美国的中国观
  东方早报刊载资深报人丁刚的文章说,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考验之一,就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塑造世界的中国观。

  要想更好地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有必要回顾一下当年邓小平同志为中美建交做出的战略决策。

  几年前,笔者曾参加过一场对话。一方是卡特任总统时的美国白宫办公厅主任汉密尔顿,另一方是《邓小平与中美建交风云》一书的作者钱江。汉密尔顿来京,专为撰写卡特传记搜集资料。他给钱先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不是卡特当政,邓小平会不会下决心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掌握了大量当时第一手资料的钱先生十分肯定地回答:“所有的资料都表明,无论当时谁是美国总统,邓小平都会全力推动中美关系解冻。因为他已经下决心要领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而中国的开放首先必须解决中美关系问题。”

  30多年来的发展充分表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决策英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不断加深合作,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中美关系的不断推进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暂时的让步并非意味着后退。当年加入世贸前,中国与美国就市场准入达成了一致,做了让步。当时就有人认为这样做太软弱,吃亏不少,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让步是划算的。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获利要远远大于那些让步。仅以GDP为例,就从2001年的1.1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近5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军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正是在这一阶段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在实力相对较弱,中美关系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美国对华战略遏制派占上风的时候,中国尚且能够有决心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前行,这正是我们的战略成功之所在。


  现在,中国国力大幅提升,中美交往更加密切,我们应当有更多的手段将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向前推进。

  毫无疑问,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希望中国平平稳稳地强大起来,想遏制中国的人总是会千方百计地给我们制造麻烦。美国的对华战略也因此而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为有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应对的准备,其中包括了军事准备。

  但应对说到底还是一种被动的反应。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人家拉帮结派来整我们,逼迫我们,才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呢?为什么不能运用自己的实力,化解针对中国的遏制呢?我们需要学会更灵巧地运用软实力,为自己塑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塑造这样的环境,不是说我们只讲忍让。而恰恰是更要显示出中国和平发展的力量。

  长期以来,美国的对华战略中有一个明确原则,即通过与中国的接触或合作,塑造出一个能够按照美国希望的方向发展的中国。虽然从现在的实力看,中国还不足以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美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走向世界的考验之一,就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塑造世界的中国观。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就有着不断的“突围”。美国曾三番五次地想围堵我们,这样的围堵在上世纪80年代末甚至达到高潮,但最终还是被瓦解了。我们靠的是什么?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被轻易围堵的中国了。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开始了她影响世界的新历程。近年来,美国有人担心,由于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会对美国在全球推行其理念带来冲击。这样的担心也许有些夸张,但它传递的信息却表明,中国或迟或早将具有影响西方的能力。一个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的影响力的提升,对世界来说是一件好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断扩大这样的影响。


  美国想要“重返亚洲”,那就让它来吧。我们从来都没想过要把美国从亚洲挤出去。美国可以按照它的利益需求来塑造亚洲,中国也同样可以这样做,而且事实将表明,中国会做得更好。眼下的亚洲就是如此:中国的影响力在上升;亚洲内部的合作在稳步向前,美国人显得有点着急。

  美国有人不愿意加强对华合作,要遏制中国。对于他们那些试图冲撞我们红线的做法,必须给予警告。这是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所必需的。但反应的力度应有理、有利、有节。

  美国同样也有愿意加强对华合作的力量。中美合作现在仍然是主流。我们的影响就是要推动它的“正面”,制约它的“负面”。 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合作、扩大合作、加深合作,就可以化解那些遏制的力量。即便化解不了,也能够阻止它上升成为主流。

  避开锋芒,找到化解矛盾的方式,需要更加灵活的外交,同样需要不那么急躁、自傲,并对自身有良好认知的民意。中国和美国相处好了,中美获益,亚洲获益,世界获益。

  从现在起到2050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塑造出比较和谐的国际环境,就会为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造就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