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区区位图
开篇之语
视者看也。那么,对于横空出世的两江新区,我们应该看什么?
看新区本身,我们可以体会国家决策的战略考量。看政策优惠,我们可以发现兴业创富的机会所在。看历史演革,我们可以梳理城市发展的进程脉络。看浦东滨海,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生活的幸福时光。
本月18日,在重庆直辖十三周年之际,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重点新区花落重庆。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两江新区是中国第三个、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身兼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市长黄奇帆说,两江新区获准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期区域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要求“把设立两江新区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寄予厚望,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重庆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在 18日召开的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上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天津滨海新区,先后掀起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次开发开放高潮。今天,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又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确立了第4个国家开发开放战略。
薄熙来说,深圳、浦东、滨海都在我们国家的开放史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到2020年,两江新区经济总量将超过6000亿,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超过1/4,工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相当于10年再造一个重庆,这将改写重庆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
薄熙来说,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沿海,发展的路子都是外向型。但现在以外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的重心也将逐步由主要依赖外需转向以内需为主导。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建设重庆两江新区的战略决策,正是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薄熙来说,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是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连通南北。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是深谋远虑的大智慧,是推动转型的大战略。中西部大市场催生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又必将有力地拉动中西部的发展。
新区概况
位置: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
面积: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交通:有三大交通枢纽。江北国际机场未来将是中国第四、西部最大,寸滩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大枢纽,铁路车站集聚交汇了国家八大铁路。
产业:“5+3”战略性布局,即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加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
布局:新区将构建三大特色板块,即现代服务业板块、都市综合功能板块和先进制造基地板块,逐步形成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保税港区(西永和寸滩两个)、鱼(嘴)复(盛)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兴)石(船)先进制造区、北部新区、空港新城、悦来会展城、蔡家高技术产业区、水(土)复(兴)生态产业区、木(耳)古(路)出口加工区等十大功能分区。
人口:现有100多万人,规划到2020年400万人。
GDP:现有800亿,规划到2020年达到6000亿。
到2012年
江北嘴、悦来会展城、寸滩保税港区、江北机场、北部新区5大核心板块取得突破性进展。鱼(嘴)石(船)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坚实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建成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和汽车制造基地。
地区生产总值:
1500亿元
常住人口:
达到230万人
到2015年
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大提升。十大功能区全面建设,大见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
3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
超过6000亿元
常住人口:
达到300万人
到2020年
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6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
实现10000亿元
常住人口:
400万人左右
新区使命
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路,创新内陆开放、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要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比肩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肩负着深入推进西部省区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大流通和大融通,成为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的“发动机”和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落实胡Jintao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有力促进重庆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新区定位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在国务院确立的两江新区定位中,有三条尤为引人注目:一是“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二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三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而“金融中心”、“开放门户”和“示范窗口”都是具有独特性的功能定位,极其珍贵。
新区由来
2008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向温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出请求国家给重庆更多的支持。
2008年6月,200多名国家各部委官员到重庆进行调研,国家发改委提出设立两江新区想法。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了3号文件,明确要在重庆设置两江新区。当年底温总理在重庆调研时也指出,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两江新区事宜。
2009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重庆视察时指出,重庆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想法,主要是树立一面旗帜。
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就正式向国务院报告两江新区构想方案。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两江新区批准文件(国函(2010)36号)。
首席记者 刘邦云 记者 王渝凤 文 郑瀚 郭娟 制图
深圳
1980年8月2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等经济特区成立。
上海
1990年4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浦东决策。
天津
2006年
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重庆
2010年5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