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待普及 摒弃奢华回归纯朴(图)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10-6-17 14:29
标题: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待普及 摒弃奢华回归纯朴(图)


端午佳节挂荷包(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08时01分报道,今天是端午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经过了三天的休整,想必大家工作起来一定是精神百倍。这个节你是怎么过的?

    吃粽子、看世界杯啊!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是很丰富的呀,而且各地也不尽相同,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赛龙舟、挂蒿艾草、薰苍术、喝雄黄酒等等。

    现在传统节日的气氛真是越来越淡了,在很多人眼里,内涵丰富的端午节已成为以粽子为简单符号的加长版周末。就如同清明节被视为“扫墓节”、中秋节形同月饼节一样,这的确与我们寄希望于借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有所背离。

    而与此相反,一些洋节我们倒是越来越重视,比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虽然都没有放假,可是节日氛围却浓厚异常。这洋节是主动在过,传统节日却是被动在过,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亟待普及。无论端午节缘于纪念屈原,还是消毒避疫,历经千年,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更有着炎黄子孙的集体记忆。

    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年轻人才是中坚力量。很多人觉得年轻人排斥传统,实则不然,近年来,历史类书籍热卖、历史类影视剧热播等现象表明,传统文化对年轻人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关键是采取何种途径让年轻人对其热衷。

    增加节日的时尚元素,提高参与度,或许是途径之一。比如像包粽子、绣香囊、缝虎头鞋等老的端午节习俗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如今已步入工业时代,特别是对大多数城里人来说,无论是原料还是技术都很难实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用行动去传承这些习俗。而如果能更多地加入娱乐元素,降低其参与难度,或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此外,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当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民众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始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也促动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于是秭归、黄石、汨罗、苏州的端午习俗共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仅仅申遗保护是不够的,共同分享的局面客观上也造成了端午经济的四处开花。在“申遗”成功之后,人们发现,“申遗”单位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远不及商业开发,与端午沾边的相关事宜成了打造各式各样旅游文化节的最好借口。

    因此,端午节要过得有“文化”,并不是要以文化为“噱头”来进行商业开发。而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物质条件、城市空间获得新的发展。我们不需要奢华尊贵,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朴实的端午,在这个节日中,公众能够认识到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需要有深入人心的信念作自觉的引导。
作者: 钧乐力    时间: 2010-6-17 19:03
顶楼主,拿分走人............^_^......







邀淘啊导购网 淘客网 淘宝客 淘宝商城官方网站 淘宝网网上购物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