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0年底,学院教师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国家教委项目及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资助课题有3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包括在200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中标的4项课题,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持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黄宗良教授)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政治系王杰教授)、“地缘政治与中国对外战略”(主持人:外交学系王福春副教授)和“经济全球化对21世纪初中美关系的影响”(主持人:国际关系研究所王勇副教授)。2000年,国际关系学院所属各科研机构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科研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中主要包括2月国际关系研究所在日本东京与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的美日著名学者举行了第二次“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关于1945-2000年中日美关系的学术会议、3月亚非研究所与日本卡乐 B 研究基金在北大联合举办的“21世纪的中国、日本与亚洲”国际研讨会、8月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论坛”国际研讨会等3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及1月非洲研究中心协助教育部举办的“智力援非工作的发展与前景”讨论会、5-7月,亚非研究所协助教育部举办的“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及教育文化交流”系列研讨会、9月国际政治系与中央统战部和《中国西藏》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研讨会、12月由社会党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举办的“大众传媒信息技术与政党政治”学术讨论会等4次国内学术会议。12月16-17日,学院召开科研工作会议,许智宏校长、何芳川副校长以及社会科学部程郁缀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全院30多位教师在会上围绕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问题、重点问题和科研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对学院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设想。据统计,全院教员2000年共出版学术著作12本(含译著5本),论文210余篇。在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科研成果评奖工作中,国际政治系方连庆教授、王炳元教授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金质教授主编的著作《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亚非研究所李安山教授的著作《非洲华侨华人史》、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孔凡君教授的著作《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大国背景》以及国际关系研究所罗艳华副教授的著作《东方人看人权》荣获著作类二等奖,国际政治系李义虎教授的论文《科索沃战争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思考》获论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