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唐家山堰塞湖坝口水势平稳 全溃坝危险性减少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6-11 10:33
标题:
唐家山堰塞湖坝口水势平稳 全溃坝危险性减少
唐家山堰塞湖坝口水势平稳 全溃坝危险性减少
--------------------------------------------------------------------------------
2008-06-11 07: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截至12时30分,唐家山堰塞湖坝口宽度130米,流量5630立方米每秒,水位高度732.50米,水势平稳,全溃坝的危险性在减少。(新华网)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解除
昨天下午5点18分,唐家山堰塞湖最大洪峰以7100立方米每秒的速度平稳通过绵阳城,湖水并未溢出涪江河道,未到达三分之一溃坝淹没线,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高程已介于720米至721米之间。头顶悬湖20余天后,四川省省长刘奇葆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宣布,这些数字表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整个泄洪过程,没有一人伤亡。(京华时报)
为了130万群众的生命--直击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程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6月10日15时15分,被堰塞体阻隔了整整29天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顺利通过绵阳。
有惊无险。在整个泄洪过程中无一人伤亡!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在洪峰顺利通过绵阳的第一时间郑重宣布:唐家山堰塞湖橙色预警信号从15时15分起解除!
这意味着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面临“头号”溃坝危险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泄洪应急处置取得了重大胜利,下游130余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得到了安全!
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曾经是北川县的老县城,当地相传是大禹降生之处。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惠民无数;今天,英勇的中国人民像大禹一样,终于让洪魔屈服!
山崩地裂,形成一座巨大的“悬湖”
唐家山距离北川县城上游3.2公里,一直籍籍无名,却因为大地震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这座1000多米高的巍巍大山,在地震中发生了可怕的崩裂:滑坡体落入河道后形成一座长803.4米、宽611.8米、体积约为2037万立方米的堆积坝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奔流而下的湔河被阻断,水位迅速上涨。如果涨满的话,将出现一个总容积约为3.2亿立方米的巨大“悬湖”。唐家山堰塞湖,成为悬在下游百万群众头上的一“盆”水。
更让人揪心的是,余震在继续,降雨在持续,水位在上涨…… 北川告急!绵阳告急!!
危湖高悬,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
胡Jintao总书记5月26日深夜给正在四川前方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打电话,询问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的情况。
温Jiabao总理几次来到唐家山堰塞湖。5月22日温Jiabao抵达绵阳后,一下飞机就改乘直升机前往堰塞湖上空察看险情。
余震不断、滚石不断,陆路不通、水路不通。从5月16日开始,水利专家们多次徒步登顶堰塞湖都因无路可寻而无功而返。
年届72岁的水利设计大师徐麟祥来了,近70岁的老水利专家蒋乃明来了……全国最顶尖级的水利专家以最快的速度聚集到绵阳城。
实地踏勘、连夜会商。5月25日上午,专家们终于拿出排险处置方案:紧急疏通堰塞体右岸基本连通的低洼沟槽,形成人工泄洪通道,达到降低堰塞体前水位的目的。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6-11 10:33
生死时速、挺进唐家山,6昼夜开挖出一条泄流渠
5月21日、22日,直升机将25名官兵空投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从22日到24日,这25人在采摘野果充饥的情况下,硬是用手中简陋的工具,修出了一个仅8平方米的“唐家山机场”。
24日上午,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在9时许出动一架米-171直升机,将人员和部分物资成功投送上坝。
水位每天以近2米的速度在上涨,气象台预报的强降雨即将来临,唐家山堰塞湖危在旦夕。
5月25日入夜之后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指挥部负责人当即决定:采取空运与徒步急行军同步调运兵力,以最快的时间进入唐家山堰塞体。1500名解放军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在一天内分批挺进唐家山堰塞湖。
26日,天气好转,11时30分,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直升机米-26将第一台挖掘机顺利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水利专家和武警水电官兵们冒着余震和滑坡的危险,立即展开了排险作业。
27日,400名设备和生活物资保障人员到达指定地域,与此同时,620名突击队员和45台套设备全部空运至堰塞湖区,泄流渠开挖施工全面展开。
31日,晚10时,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武警水电官兵在6天时间里共开挖土石方13.55万立方米,泄流渠高程比原计划多下降2米,减少库容1.2亿立方米。
站在坝顶,一条长475米、宽50米、深12米的泄流渠,呈现在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上!
绵阳迎战 “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20万人紧急疏散
在水电官兵争分夺秒抢险疏通的同时,泄洪区内群众避险转移也紧锣密鼓展开。
5月29日,绵阳市紧急召开唐家山堰塞湖疏散群众工作会议。“这是绵阳整个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市委书记谭力斩钉截铁地说,“要确保零死亡,这是我们的底线!”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20多万人抛家出走,吃喝拉撒睡,哪一样要安排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做到有序撤离,不伤不亡?
随着撤离令的下达,绵阳市、县、镇、乡、村各级在1小时之内即被紧急动员起来:
干部们挨家挨户做撤离宣传,为每一个需要撤离的人指定召集人,使他们即使在慌乱中失散也能迅即找到“组织”;
当地政府为疏散的市民迅速划定54个地势较高的集中安置点,为每一个片区都分别制定详细的撤离路线;
从29日中午开始,绵阳市民扶老携幼,开始陆续撤离。到31日早8时,按照三分之一溃坝必须转移的近20万群众全部安全撤离!
撤离后的绵阳俨然一座“帐篷城市”。绵阳市在“帐篷社区”建立起科学有序的指挥组织体系,每顶帐篷都编了号,每顶帐篷都推举“篷长”,对每一位安置在这里的群众详细登记。
政府为每个安置点都准备了充足的饮用水、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高龄体弱的特殊人群被集中安置于临时搭建的“老年帐篷公寓”。
不计人力物力、不惜财力成本迎战泄洪最后时刻
抢险官兵们掘好了泄洪渠,然而天公不作美,连日来干旱无雨,堰塞湖水位上涨缓慢。
时间拖得越久,溃坝的压力也就越大;时间拖得越久,可能出现的新的险情和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
各方面再次紧急行动起来,迎战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最后时刻:
--宝成铁路是通往四川地震灾区的运输大动脉,其中在绵阳市郊横跨涪江两岸的大桥处于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必经通道。3000铁路工人挥师入绵,火速展开加固除险大会战。
--滔滔涪江从江油市九岭乡蜿蜒经过,一旦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途经这里的兰成渝输油管道将受到严重威胁。驻滇部队某舟桥团接获命令,立即从云南千里驰援这条数千万人民群众的能源“生命线”。
--为了及时掌握水情变化,水文工作者坚守在沿线各监测点,昼夜不停测报数据。设在绵阳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彻夜灯火通明,共和国部长们和省长、市长们都熬红了眼圈。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6-11 10:33
--在堰塞湖进入极高危状态后,堰上和泄洪区内都绝不能留人。谁来监测堰坝的安全和泄洪的安全?中科院雪中送炭,将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套“远程无线多媒体监控系统”投入于堰塞湖应急抢险。
梦魇般萦绕在绵阳人民心头的警报宣告解除
尽管已经开挖好的泄流渠长475米、宽50米、深12米,但这条紧急疏通的泄流渠能不能承载汹涌而至的洪峰?
6月6日,刚刚撤离坝顶的武警水电官兵又重返唐家山。
这是在战场上也难得一见的场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息中朝,武警水电部队政委贾方亮4位将军联手出击,亲临唐家山堰塞湖坝上现场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也坚持每天亲临坝上现场办公。
由于泄流槽有巨石阻碍,湖面上还有巨大的漂浮物堵塞泄流口,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动用大炮对拦路巨石进行精确轰炸,使用火箭筒击碎漂浮物……
洪流,在蓄势20余天之后,终于开始溢出湖面。
6月7日7时08分,第一股水流缓缓漫进泄流槽。
8日晚,流量为25立方米/秒;9日晚81立方米/秒,离115立方米每秒的入湖流量相比仍有距离!
10日7时42分,洪流出现重大转折:泄流槽流量已达497立方米/秒,已超出入湖流量数倍!
数小时之内,堰塞湖被堵塞近一个月的洪流,流量迅速呈几何级数增长,最高峰值一度达到6420立方米/秒!
洪峰进入北川县,无一人员伤亡!
洪峰至通口电站,电站经受考验!
洪峰逼至江油市九岭乡,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未遭损毁!
洪峰抵达绵阳市郊,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岿然不动!
洪峰冲入绵阳城,全市百万人民安然无恙!
随后,连日来像梦魇般萦绕在绵阳人民心头的洪水警报宣告解除! (四川日报 记者 伍皓 姚润丰 肖春飞)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