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最困难的一次抗震救灾
[打印本页]
作者:
dulidiyijun
时间:
2010-4-22 14:55
标题:
最困难的一次抗震救灾
中国经济网4月22日讯 “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正在全力抗击玉树地震灾害。今天(22日)已是玉树地震后第九天,从交通、地形、天气、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情况看,这次抗震救灾可以称得上最为困难的一次抗震救灾。
一、交通不便
通往玉树的交通线主要从西宁始发,直线距离大约800多公里。但是,只有在记者上路以后,才了解到这条路的险峻与崎岖。汽车刚离开西宁,就要翻越几座大雪山,结冰的道路让所有经过此地的人不寒而栗,几乎所有司机都小心翼翼。 这条陆上生命线的路况却很不如人意。记者看到,一路上有很多标有“危桥”、“危涵”等字样的警示牌,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试验路段”、“病害路段”等,道路上有多处巨大裂缝,有的路面干脆就是碎石路或泥路,情况相当糟糕。[链接标记全文]
记者在玉树注意到,随首各地救灾车辆陆续抵达和来自各地的军车也载着大量的货物抵达,它们的突然到来,让玉树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条道路不堪重负,城区更是拥堵异常。[链接标记全文]
二、地形复杂
玉树县纵跨长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地形复杂,地势高耸。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此次受灾地点又很集中、空间有限,一些大型救援设备无法使用,影响救援工作的全面铺开。[链接标记全文]
三、高原反应
玉树灾区处于高原地区,高海拔,对于专业救援队员、搜索犬都有高原反应问题,很多救援队员出现不同程度高原反应,搜索犬搜索效率、效能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链接标记全文]
另外,据报道,在灾区的外地救援人员和媒体记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这些人共同的痛苦和无奈。据悉,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链接标记全文]
四、天气恶劣
地震发生后,玉树恶劣天气频频出现,几乎天天都要出现沙尘暴。记者来到灾区后,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风沙大,一天要刮几次大风。风沙吹在的人眼睛都睁不开,灾民安置区内天昏地暗,居住的帐篷内床上,吃饭的碗,脸盆里,电脑上都是灰尘。[链接标记全文]
目前玉树地震灾区将进入雷电活动频发季节。由于玉树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增多、人员集中,临时搭建的账房、活动板房等各类救灾过渡房受建筑结构和材料影响,极易遭受雷击,地震灾区雷电灾害防御形势十分严峻。[链接标记全文]
五、语言不通
许多外地赶来的救援队伍,非常需要翻译来协助他们与当地藏族群众沟通。[链接标记全文]
一位救援人员说,由于水渠垮塌引发大水冲毁道路,很多例如液压撑杆的救援设备无法运送到灾区,所以现在只能用破拆器械进行救援,救援工作很缓慢;其次语言不通、现场秩序混乱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链接标记全文]
六、基础条件差
灾区设防薄弱,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限,灾区的房屋结构类型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抗震能力差,损害比较严重。[链接标记全文]
结古镇地处牧区,60%以上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居民很少从西宁购进红砖,因此不少房屋为当地烧制的空心砖建造,镇上80%左右的房屋均无法抵御强震,纷纷在地震中倒塌。此外,结古镇交通不便,大型救援设备和器械缺乏,救援工作受到极大阻碍。[链接标记全文]
七、余震不断
大地震第二天,共记录到青海玉树余震总数为839个。3.0级以上余震9个,其中6.0—6.9级地震1个,4.0—4.9级地震3个,3.0—3.9级地震5个。链接标记[全文]
八、次生灾害频发
通往玉树县城的道路严重损毁,很多路段出现大裂缝,最宽处达20厘米。地震引发多处山体滑坡严重,滚落到巨石四处散落。道路两边的民房、加油站、寺庙等垮塌严重,许多桥梁成为危桥。汽车单方向限行,交通运输极为不便。[链接标记全文]
应对措施
交通方面:链接标记民航局启动青海玉树地震应急响应 玉树机场可使用
地形方面:链接标记玉树灾区多条道路打通 运送救灾物资车辆一路绿灯
高原反应:链接标记高原病专家提醒赴玉树救灾人员预防应对高原病
天气方面:链接标记气象专家全天不间断分析玉树天气情况
语言方面:链接标记藏汉语翻译志愿者服务救援玉树地震灾区
基础条件:链接标记中央各部委以及各省市积极援助地震灾区抗震救灾
预防余震:链接标记专家指出后期起伏值得注意
次生灾害:链接标记专家称防范次生灾害特别关注强降水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