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100人7小时接力抬失踪熊猫回家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5-27 09:46
标题: 100人7小时接力抬失踪熊猫回家
100人7小时接力抬失踪熊猫回家(图)

--------------------------------------------------------------------------------

2008-05-27 09:18  来源:重庆时报
  5月25日17点20分,抢修卧龙通往耿达乡303省际公路的武警交通直属工程部抗震救灾突击队士兵劭成良、刘佳院发现山崖间有一只大熊猫,经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员辨认,正是5·12大地震后失踪的大熊猫“茜茜”。



     

  “茜茜”被麻醉后捕获,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滚落的巨石把卧龙熊猫中心护栏砸断,有6只熊猫逃离,目前仍有一只熊猫失踪。



  “小心!慢点!大家加油!”昨天,我市赴卧龙抢险的交通突击队,参与了一次紧张而惊险的特别营救行动——失踪10多天的大熊猫茜茜(昨天报道误为希希),前天在工作人员的眼皮子底下消失后,昨天再次被发现。交通突击队员和卧龙熊猫管理中心人员共100多人,忍受着大暴雨、余震,历经7小时接力,将茜茜送回“家”。


  悬崖边找到失踪熊猫


  “看,就是她!”昨天上午11点20分左右,经过一上午仔细的搜索,卧龙熊猫中心工作人员,终于在离熊猫中心下游200米的密林中,再次发现了茜茜。工作人员悄悄跟进,将茜茜麻醉。茜茜倒地后,工作人员环顾四周,发现地势险峻,下面是湍急的河流,两边是地震后出现的陡峭悬崖。


  茜茜重达200多斤,如何将茜茜运走,几名工作人员犯了难。他们立即联系了正在卧龙抢险的我市交通突击队。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5-27 09:46
地质专家靠砍柴刀探路


  此次交通抢险队的地质专家,重庆能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华作为探路的先遣队队员,立即增援。“地势险要,运送熊猫我们研究了多种方案。”黄晓华说,最后确定在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是用吊桥的方式,从河对岸甩过来钢索,但河流太急,河床宽达30多米,此种方法操作困难。于是,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案——绕行。“在山脚,从左侧绕行到山顶,再从山顶沿着熊猫放养基地的铁丝网下到山脚。”黄晓华说,“这个方案相当危险,当时不但下大暴雨,还不时有山石滚落。”由于作业面太窄,不能动用大型机械设备,黄晓华探路所带的工具只有一把砍柴刀。


  100多人接力7小时


  饿的时候,几名先行人员只能靠2瓶矿泉水来充饥;冷的时候,在石头下捡一些干树叶燃烧取暖。约1小时后,100多人的“大部队”终于赶来了。但是在爬山的途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块因地震出现的,足有5米多高的陡壁,挡住了救援人员去路。经商议,大家砍来一棵大树,交通突击队员先爬上去,然后丢下绳索,吊起大熊猫的笼子。


  随后的道路也并不轻松,且坡度特别陡,约有60~70度,救援人员不少都是四肢并用。“每次抬笼子的,都有3~4人,100多人,轮流接力。”交通突击队成员高发司办公室副主任朱小涛告诉记者,这座大山共有五六百米高,救援人员步行近5公里。下午7时,历经7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大熊猫茜茜终于按计划安全送到管理中心。据介绍,目前看来茜茜基本健康,但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体检。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