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14新共和理念构建新共和政体。 。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5 07:04
标题:
14新共和理念构建新共和政体。 。
14,和解共处、和平共享、和谐共建、融和共赢——新共和理念构建新共和政体。
回顾20世纪,从清政府的临时立宪,到孙中山发起革命,到蒋统一中国,抵抗日本,收复东北台湾,合创联合国,到新中国成立和挫难,到改革开放和台湾终结戡乱,走进民主,概括来说,是个民族觉醒、民族奋斗、民族崛起的世纪,也是个充满理想、充满战斗、充满磨难的世纪。
我们回顾这个世纪,我们有太多的思想和主义,从康有为主张立宪保皇,到孙中山主张建立共和,三民主义,到“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到联俄联共,到共产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太多的派系太多的路线太多的恩怨太多的理想纠结在一起,可以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永远无法平息纷争的历史。
这个世纪的磨难,主要还是人为的战斗,战斗又是因为理想的路线。为什么推翻了帝制开放了言论和权利,从一开始就瓦解成这么多势力这么多党派呢?我们一直在到答案,在寻找答案中战斗,战斗制造磨难……一直没有平息。
我们不应该否认这些党派的合理性和爱国动机,我们也无权苛求历史,重书历史。但我觉得这个世纪是个东西文明碰撞产生各式各样的分化,不同的理想叠加,抛弃了帝制和旧式文化思维,但并没有真正走进共和。
帝制下也有党同伐异,大家说旧式党争完全是为谋求私利而没有共同理想,我觉得是错的。任何党争,无论现代政党或者旧时结党营私都有共同点,有党必有私,都为实现某理想或利益而聚集一起,他或者是群体性利益或者是国家大同思想,无疑现代政党都有崇高的理想,但旧式党阀也有人文治国思想,遇见具体问题因为牵涉群体性或者阶级立场也必然有分歧。
传统的文化,确立和传承了三纲五常道德思想体系,一个世纪中,我们就是试图彻底推翻这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治国人文,其实任何思想人文,能够生存必然获得认同。在20世纪纷乱中,一方面,各方推翻,另一方面,得胜者最终还试图恢复。北洋政府时期,这些共和制下政党独立,比较后来,治理国家也算仁和有道,可是被批判为旧式官僚。孙中山对之歧视而反复另起革命另立政权,依靠孙中山再革命成功的蒋介石,一方面推行新生活,一方面又鼓吹“仁义礼智信”。共产党建立政权后长期治理无序,最终改革开放把“**”思想彻底粉碎,一方面高举新“四则”维国,一方面又大力恢复传统文化“旧国统”,到了今天,我们则重树荣耻观和建立和谐社会思想。
我概括20世纪对待旧国统还是“有用”而“有所用”,但新的体制却因为不同新思想而“破而不立”。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三民主义”或者“共产主义”或者什么“理论”“思想”都是概念性的东西,都是一种理想,治理国家应该允许不同理想不同思潮共同存在。共和体制精神就是主权在民,权力来自人民,公共国家,在共和之下,保障不同群体利益和不同思想主张,通过法治保障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事实是,我们知道了这个体制,而未懂得和执行法治与权利这个共和精神和核心价值。
从孙中山重新革命开始,就在不尊重法治和权利,因宋教仁案而推翻共和,建立新共和,这种行为完全是一党之私的行为。我可以说广州国民政府的合法性争议是必然的,他性质和CCP重新建国一样,都是20世纪以“思想破坏共和”的产物,都是在“以伪共和破坏共和”。导致“帝制已死,共和未立”“以独*伪装成一种共和”。。
我们不反对这有其合理性,但两岸两党都在包装一个理论,就是以“合理性伪装成合法性”、“以合理性替代合法性”,如果放置在帝制朝代更迭中,没有争议,但是共和的精神是法治,以法治结束皇权,以法治规范政权更迭。也就是说,两岸两党成立的政权,都是在破坏共和基础上建立的“有原罪政权”,算起旧帐,大家都“根不正苗不红”。
当然,我们讨论的目的是基于现实,面向未来,清算历史不是我本人的兴趣,也不想掉进诸多民阵的思想怪圈。
新共和的理想,我希望是有大中华胸襟、有大民族主义、以和谐理念允许不同政党社团、不同阶级职业、不同民族族群、不同宗教信仰存在,就是共存共和的意思。无论体制和社会,都把共和贯彻落实下去,形成自由的社会和政治生态。
在思想上,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必再继续“主义之争”,因为两主义,都是以民为本的思想,而且与我国2000年前孔孟之道的思想诉求也没有根本冲突,孔孟之道的“民为贵”“仁义道德”只是适应于帝制,但不能以一种错误或者落后的思想去看待。
所以,我们未来中国,不怕把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融合起来。我做了个表述,我们的新共和国家是“以‘民族崛起、促进民权、效命民生’为治国之本,以‘和谐’为社会发展之道,追求和实现以‘人权平等、民智独立、民生共富,社会自由、崇德尚义、互助仁爱,政治民主、法治公正、有序开放’为价值的‘和谐大同社会’型国家。
对于未来两岸“联治”的中程阶段来说,这个共和思想体现在“两岸共生、两制共存、多党共处、主权共享、外权共渡”这五大方面。实现的价值目标是“和解共处、和平共享、和谐共建、融和共赢”——我们要以此共和理念构建新的共和政体,结束对立。
傅先锐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5 07:04
顶。。 请支持“一个中华”,支持“中华一体,两岸共和”,支持“中华两岸联席和平发展委员会”,支持“中华共和党”以及“中华共和同进会”,支持未来“中华共和国”。 请支持我两岸和平发展BLOG:http://blog.ifeng.com/2408593.html 请支持我的主张。请板油兄弟们协助反映和联络两岸政策研究部门。谢谢大家。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5 07:05
傅先锐:实现“一中”的政治架构,必须解决的几个纠结。
1,PRC与ROC纠结。
现况是一中2国,就是2个国号。其实2国号内涵和名义都是一致的,这个纠结要争永远是争不完的,必须要将2国号等义,就是阐述2国号内涵和名义是一致的,1949是政权的建立。同时,“联邦”的国号也不合适,因为违背了现况内涵和名义一致的现实,必须要正视这个。所以,要解决惟有以“中华共和国”的名义“同义化”2“国”之争。
2,“一中”的代表权。
必须要正视,“一中”除了主权含义外,他的政治架构还没有实现,他是一个大陆“想要的未来”。要走向“一中”,要成为两岸都“想要的未来”,排除“2国”争议是首要,大陆不要以PRC身份事事僭越“一中”,擅自称“祖国”。否则只能导致台湾去“中国”身份,因为这样是置人于外的“一中”。大陆各方面事务都要懂得自称自己为“中华大陆”,并且在外交事务上,如果要代表一中,就要去“PRC”直接采用“中国”。并且要达成“代表权让渡/共组代表”或者“主权共享”的共识。譬如驻馆派驻方要变更为“中国驻馆”,代表共同派驻,而办事处则变更为“中华台湾或大陆驻办”。这些可先于国家架构建立前达成协议,如果仅仅是大陆内部事务而非主权性事务,要懂得对等使用“中华大陆”或者“中国(大陆)”。
要解决“中国”引起的歧义,需要采用“中华”这个两岸最大的交集,毕竟“中国”是个简称。
3,“2制”必须阐述为在地区治理上维持2个政体,而非并存的2种意识形态制度。避免没完没了的主义之争。
这个是要正视的现状,也是未来数10年存在的现实,如果不如此阐述,台湾是永远排除“一国两制”的,因为某主义就意味着专~制的内涵。同时要在“国家整体”的架构上,既然要协商,必然要承认这是国家层面上采用“民主的方式”,也就是说国家层面是“一国一制”,要容纳“三民主义”精神,这样就不必再纠缠。许多纠结,如果不去做正确的化解,只能越打越死越打越大。
也就是说,国家层面面对的代表权主权等共同事务问题,无论走向“一中”和实现“一中”,无论现在的国家代表权和将来的全国政体,需要达成“共有共议共享”的约定。不必新增加纠结。可以先架构一个可升级的“中华两岸联席会议”机制,去解释和分配“国家、主权、代表权、治权等”争议,逐步取代白手套“2会”,最终成为“全国性的国家权力”。只有这个“架构”,“自上而下”的“全国去党化”,再推进大陆政府的“去党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国家共和”和推进“全国民~主~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
而现在面对大%C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5 07:07
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他
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他!!
南山啊!看样子你那把老骨头要留在美国了!!
南山啊!!看样子你那把老骨头要留在美国了!!
对我们来说;现在是剿匪时期;
只是【和剿】还是【武剿】的选择!!
而当年你们也剿我们,
最后却被我们剿匪了!!
关键是;民心向背 + 实力说话!!
现在实力不谈了,就民心这块,
如果你们认为已占了民心的话,
为什么不久前在热比亚来台这事
扛到最后乖乖向大陆妥协!!
认输了吧!!为了中国统一,中华复兴;
你国民党就不能为中华民族
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43630886.JPG (187.37 KB)
43630877.JPG (305.15 KB)
你们难道不希望死时也让人们感念感念!
[localimg=300,225]4[/localimg]
43630887.JPG (266.65 KB)
发表
文章结束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5 07:08
你们继续。。。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