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兩岸和解民所欲 何必變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5 01:12
标题:
兩岸和解民所欲 何必變
聯合報民調顯示,造成這次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受挫的主因是:中央執政成績不佳、政策失當與對馬英九總統的不滿。在台灣,一場地方選舉的結果是由中央來「概括承受」,說起來也是「見怪不怪」,有其「現實」理由。
首先,台灣幅員狹小,中央與地方的界線相對模糊,管轄事務的範圍很不容易「一刀切」。因此,地方的權責經常被無限上綱到中央的層次。中央政府固然掌握資源分配和政令貫徹,但遇到地方政府彼此爭奪資源,或是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要釐清責任,讓政策面來論是非,恐怕有一定的難度。
其次,以這場選舉結果來檢驗馬英九總統的「滿意度」,恐怕也讓他有「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覺。馬英九一向以改革者自我期許,其改革的理想卻因台灣正值社會轉型,面臨艱困的考驗。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改革者的下場經常都是扮演「悲劇英雄」的角色。因為,「保守派」會為本身的既得利益進行反撲;「激進派」也會相信「****有理」,故而抨擊改革的速度緩不濟急。在左右為難的情況下,馬英九的動輒得咎,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這次選舉結果顯示,台灣距離走向成熟的民主化目標,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在一般民主體制,正常的情況是:選民會依據政黨屬性和候選人提出的政見,投下手中神聖的票。但在這次激烈的選戰中,我們卻看不到「牛肉」在哪裡。所見之處仍是悲情意識作祟,賄選傳聞不斷,而地方派系纏鬥的陰影,更是久久揮之不去。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仍應從選舉的「民意」當中吸取教訓。除了堅持理想外,也必須正視現實。現實的意義就如同評論家所說,應以「奇正相生」來實踐理想。套句對岸常說的老話,就是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國民黨必須以靈活的手段來面對未來一波又一波的選戰。其中包括:及早規劃合適的參選人才,調整選舉的謀略,以及積極展開泛藍內部的整合。至於政見的部分,我們認為「拚經濟」仍是國民黨手中一張有力的牌。國民黨應運用執政的優勢,落實各項振興經濟的方案,讓民眾真正感受到「有利可圖」。
最後,有人認為國民黨會因這次選舉受挫而改變大陸政策的進程。我們認為,這樣的判斷不符現實。實際上,如果「兩岸和解」如同多數民調結果顯示,也屬台灣的「民之所欲」,執政當局又有什麼理由任意加以改變?
文章结束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