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以“+++国”国号统一是伪命题吧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0-2-4 18:42
标题: 以“+++国”国号统一是伪命题吧
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一个情况。不管网友们是不是党员,只要站在执政党的立场上用脚趾头想想 ,无论是流血牺牲取得的政权还是既有的利益 没有一点点的可能去使用一个+++国的国号。在统一后的国号选择上,根本没有考虑那个国号的必要,脱离实际情况在玩学术吗?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8:42
喜欢中华冥国的都是死人!
南山就喜欢去做这样的荒唐的美梦!!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个活物!!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2
大陸人拒絕被中華民國統一
就像台灣人拒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一樣
雙方堅持的結果,統一 遙遙無期
相對來說,大陸人遠比台灣人熱中統一
既然如此,大陸人遷就台灣人是應該的
所以兩岸人民共同促成中華民國統一兩岸,可行性較高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3
还是不要去攻击某个人 就事论事 大家还是多考虑现实的好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3
a是空集合,b是有内容的集合,a包含b是不可能的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4 18:43
---要现实一些吗?
风情赛过毛峰;皖南红花山农家土山茶,清香透砌,别有风味;经济实惠,是解渴去暑,去困安神的首选!------------------现实是:我们诚心诚意,他们贼心贼意!异想天开!
文章结束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8:43
其实我们也是可以等的。主要是防毒,桶倒是不急,时间是我们的天然盟友。敬告这位台湾同胞,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静止孤立的去认识事物,那非得到教训不可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8:43
統一後的中國宜徑稱“中華共和國”
統一後的中國宜徑稱“中華共和國”
 


  筆者在《共和主義統一中國綱要》、《以一綱四目共和統一觀踐行胡六點》等文中主張“統一後的中國為中華共和國。有遠方朋友問:《中華共和國》英文正確譯名應該是-Republic of China而台灣-中華民國正確英譯名同樣是-Republic of China。如果從深層政治角度分析《中華共和國》就是等同《中華民國》。請問天人合一先生是否採用回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創建的老國號《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其實很抱歉,我不懂英文,不知英文裏“中華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竟只是同一個詞彙。我主張的“中華共和國”既非“中華民國”,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三者之間千絲萬縷,甚至可以說應該有著相同的DNA、某種意義上也可說“中華共和國”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是“中華民國”。
  
  稱謂並不重要,定論有賴協商,根本在一個中國,關鍵在歷史認知,難點在各方擺平,急要的是開啟未來,途徑在超越私利、超越黨派、超越歷史。
  
  統一後的中國不宜稱中華民國
  我,相信還有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萬分尊崇中山偉人,尊崇辛亥先賢。中華民國是中華民族覺醒、奮鬥、復興征程上的第一塊豐碑,應受世人景仰。辛亥至今,波瀾壯闊,風雷激蕩,然百年不過一瞬,皆屬中華民族由蒙昧到覺醒、由分散到團結、由專制到民主、由閉塞到開放、由貧弱到富強,由落伍到進步、由屈辱到尊榮的偉大復興期,在這段歷史長河裏,一切進步的弄潮兒,都是在繼續、堅持、宏揚中山先輩們開創的事業。儘管我們(兩岸四地)有了長足進步與傲人成就,但“復興期”的大背景未變,總任務依然。因此,統一後的中國國號,回顧歷史起點,亦有一定的理由和可能。至少可以回避兩岸對毛、蔣們的爭議、糾纏。但細斟慢酌後又覺其合理性不足,可行性較差。
  
  一, 未能正視歷史
  中華民國雖有草創時的輝煌與抗戰勝利的豐功,但中山先生後軍閥割據的內戰、袁世凱竊國的荒唐,老蔣時期的專橫腐敗給人們、給歷史留下了不好的觀感。國民黨因自身的腐敗和無能而弄砸了中華民國的金字招牌(此論有蔣老先生的檢討為證),絕對多數的國人選擇、認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鐵定的歷史事實。49年以後,兩岸經歷了長期、激烈的軍事對峙和外交鬥爭,形勢消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得到絕對多數的世人認可,成為法理上的中國,這也是鐵定的歷史事實。近30年來,大陸改革開放成為了世界經濟引擎,大陸強力制獨、堅守一個中國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守護,大陸持續發展、和諧穩定、志存高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運動的引領者和主力軍,這還是鐵定的歷史事實。所以,儘管天佑民國,海峽天險、易守難攻、保留了不同觀點不被斬草除根,保留了另一種生存發展模式用以競爭、比較,保留了一種另類呈現出多樣性才是世界本質;儘管國民黨據臺後痛定思痛、改造、改革,致台灣有了“四小龍”美譽;儘管台灣在東西方文化、制度交流上比大陸先行一步;儘管百萬台商是大陸經濟發展功勳卓著、不可或缺的方面大軍,統一後的中國徑稱“中華民國”,仍有點對歷史不客觀、對世界不嚴肅、對統一有倒忙、對未來有局限。
  
  二,難以擺平現在
  雖然**以“暴力”取天下,但確實是當年國民黨喪盡了民心,國軍兵敗如山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心所歸,依法而立。雖然**黨人49年後做了些傻事,走過一些彎路,人民跟著也吃了一些苦頭,但**大節是好的,總旗幟、總路線是對的,成就也是卓然而然、有目共睹的。雖然當前中國社會存在尖銳矛盾、複雜問題、巨大困難,但民心是凝聚的、政權是穩固的、信心是高昂的、前景是美好的。雖然大陸無論官民皆備同胞之情、手足之愛,和平之誠,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胡錦濤“什麼都可談”;筆者亦主張兩岸代表了中國政治差異的兩個方面,統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復、納降,兩端共和、兩端變是必然的,“誰帶領誰?不一定、不重要、不著急、不要言之過旱,主張“盡一切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包括國號、國名、國都、國旗以及中央政府組織形式、什麼都可談、什麼都可變,主張以最大誠意亮出統一底線、讓到無可再讓時,但“共和”畢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體諒。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一個正在閃光耀眼、受國際尊重、為大陸人驕傲的光榮稱號,為了尊重台灣人民,避免“矮化”、“投降”、“征服”、“併吞”的誤解,為了臺海的永久和平,為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大利,大陸官方“兩岸同屬一中”、“對等協商”、“什麼都可談”,以及筆者“兩岸四地五方共建共和”、為了和平統一“什麼都可變”以及將國號完善的建議,應該是至真至誠、到了無可再讓了。如果還要回到“中華民國”,不啻是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定十多億人幾十年的業績、自信和榮光,不啻是開國際社會大玩笑,不啻是在大陸平靜的家園中扔炸彈。台灣要尊嚴、要對等,要不否定、不矮化,大陸何嘗不如是!台灣有人較敏感、好衝動、有激QING,大陸何嘗不如是!不要以為大陸人在台灣問題上從不上街,少有爭吵,君不見十年**,幾億人激動、火燒大使館、揪鬥劉少奇,遠比台北圍攻陳雲林宏大,遠超台南推倒七十多歲老人張銘清的豪情。中東、南亞之亂,殷鑒在目,驚心動魄,理智的政治人物應當體察民情、平衡利害、防患未然、規避衝突、維繫安定。跳出民國、人民共和國的糾纏,少回頭,向前看,方能引領中華民族柳暗花明、一覽眾山小。
  
  三,不能大利於將來
  歷史往往循否定之否定發展、做螺旋式上升,簡單地回應過去,當前難以息爭,很可能不利於將來。中國人可以也應當總結百年、更上層樓。
  
  字面上講,民國,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幾近相同:老百姓、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為老百姓、人民服務、謀利益的國家;老百姓、人民和平、和睦、和諧的國家。聯結歷史背景,她們各有特色與局限:民國相對的是帝國、是皇帝、是皇權;人民共和國相對的是“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民國中的民是否包括皇帝、皇族,是否等於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我未加考證,人民共和國中的人民在相當長的時期裏,是將一部分公民排出在外的,這恐怕是大陸幾十年極左路線階級鬥爭擴大化的憲政源頭。這裡產生了幾個問題:1,兩個國號中民(人民)的對立面已經消失,民有無保留、強調、自詡的必要;2,若保留,內涵為何?範圍多大?官民何處?如何防範極端主義以民的名義分化人民、撕裂族群、對立官民。3,統一後國號中的民(人民)取自海峽東還是海峽西,還是就此爭它一萬年。

  統一後的中國宜稱“中華共和國”  
 
  1, 統一是共和
  
  兩岸分隔是中國人民在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因以國共兩黨為突出代表的政治路線激烈分歧、鬥爭、衝突而形成的歷史負債。兩岸代表了中國政治差異的兩個方面,和平統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復、納降(當然對“台灣國”自然要另當別論,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復)。統一後的中國應是兩岸四地加海外華人五方共襄盛舉。兩端共和,不是大吃小,不是歷史的複印,不是簡單的地理拼合,兩端變是必然的、讓是必需的、含糊是合理的,與其爭持不休,不如另辟蹊徑。
  
  2,統一應體現時代發展
  
  民國和人民共和國肇建之際,均係社會矛盾異常尖銳、階級衝突異常激烈、鬥爭形式異常火爆的時期,各個社會陣營無不以“民”為旗幟號召追隨、以“非民”為指稱鬥爭異類。故在兩個國號中的民(人民)都有著濃烈的時代烙印。鬥換星移,在新、舊民主革命的對象已經消失,和平、建設、改革、開放、發展、替代了鬥爭、對立、革命、抵抗、戰爭,成為時代主題的當代,民或人民當然應該和現代意義的公民趨同。民或人民的地位、作用、國體性質,如主權在民、人民最大、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等政治原則可以通過憲法表述和確定,但不一定、不必要、或許不應該在國號中成為共和、或國的定語,因為共和需要寬泛、包容和開放的意境,如區域、族群、階級、官民、黨間、國際、貧富、不同意識形態以及各種對立面的共和。最不應該的是在統一中,兩岸為民或人民兩個同義各表的用語扯皮內耗。
  
  3,統一要為萬世開太平
  
  我主張徑稱中華共和國,不只是要為兩岸僵局解套,更在於尋求中國政治倫理、政治文明的超越。
  
  中國有太多鬥爭,幾千年裏,意志的施行、利益的取守、政權的更疊、聲名的毀譽,無不遵循實力(主要是槍桿子)原則,採取鬥爭形式。而鬥爭的絕對性、排他性、暴烈性、非理性,往往使人、哪怕是善良的人直至聖賢,也變成了利器,喪失良知和理性,表現得“春秋無義戰”:黨同伐異、不問是非;成王敗寇、不擇手段;睚眥必報、不講寬容;斬草除根、不留餘地;唯我正確、不知反省;黨利至上、不顧百姓;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就算當年同以反對封建專制為根本任務的國共黨人,也是不自覺踐行舊的潛規則,將分歧擴大化、鬥爭絕對化、自我神聖化、對手妖魔化,都以“東風壓倒西風”為能勢,以致兄弟成仇、戰友反目,走上極端對立的道路。就算幾十年來,歷史已經證明,台灣能出經驗,港澳能出奇跡,大陸也能現輝煌,兩岸四地的黑貓白貓花貓們,在各自旗幟的集合下可以生存在同一片藍天;當年主義、路線、制度的爭論本應當稍息,國裂、家破、人離的殤痛本應以彌合,但兩岸的政治家仍難跳出是非對錯、多錯少錯、名分、傳承、老大、老二的糾纏,不能坐下來什麼都談。遺憾的是,部份台灣政客,以民主為旗幟,卻不尊重大陸同胞和海外華人的情感,非要閉關、鎖島鬧獨立;以愛台灣為口號,卻肆意挑畔大陸、製造麻煩、把玩戰爭引信、置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于不顧;以清廉自詡,卻貪污腐敗、弊案重重、吃相難看;以進步為名號,卻處處表現得黨派利益至上:不計是非、不管黑白、不計後果、活脫脫一付******派的小家子樣。
  
  中國獨缺少共和。千年專制,缺共和;近代戰爭,缺共和;49年以後,臺海對峙、**十年、藍綠惡鬥,缺共和;至今,你低我高、你錯我對、不統、不獨、不武、不談,一觸一中便撒嬌、發潑、缺的還是共和。在一些政治人物的思維裏,自己總是正確的,別人總是錯誤的,自己的利益、意志、自由、生命才是寶貴的,別人的是不重要的;捍衛己見、已利是神聖的,鬥爭、討伐、消滅異己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往往以已利、已見判別是非、區分敵友,然後以“人有亡斧者”的眼光把世界一分兩半、看敵友一成不變。於是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見了;於是乎,“費厄潑賴應當緩行”,第三條道路、第二種選擇、另一類雜音沒有了;於是乎,“寧可錯殺三千,不可錯放一個”,“民”的自由、權利、生命不重要了;於是乎,貪腐可因台獨而脫羞,不認罪的老子可以共犯兒子的認罪而公然自豪,人最基本的是非、廉恥丟盡了; 於是乎,至今還有人在高論“以民主對抗共產主義”,時空象已停滯,八十年、六十年前那兩場爭論還需要繼續,幾百萬亡靈的遺恨、近千萬離散人兒的情愁、十五、六億華人復興的熱望,還不足以填補意識形態的差異、對競爭對手的缺乏了解甚或是權力的溝壑,“生活方式”的差距大得比台灣海峽還要寬;“優質的民主”神聖得可以置民族國家的***于不顧了。
  
   共和,是出路、是旗幟。歷史在前進、人會變聰明。反省當年,人們會思考是否鬥得太兇、分得太急、也許還有另一種選擇。歷史啟迪我們:人類正進入地球村的時代,人口、資源、環境、氣候、疾病、災害、對未知世界的無盡探索、對可持續增長的無量追求,正在將人類結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體;保持人群個性、競爭和活力,同時又防範自我耗損、戕害和毀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人類的共同價值需要維護,其主要途徑是民主,民主有多樣實現形式;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全體人價值的有機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專制”,不是一個地域的人們對另一地域的人們的拒隔;在採納主流意見的同時,要尊重、保護少數人的意見甚至反對意見;人類共同價值在歷史中形成、完善,接受歷史的檢驗和揚棄,是與非不應由一家說了算,不宜匆忙下結論,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不同的路線、主義、模式、觀點、應該允許共存、試驗、比較、競爭甚至碰撞;解決社會矛盾,鬥爭不是唯一形式,戰爭只是無奈的手段,協商、容忍、寬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讓才是基本選擇;人們的政治活動,不應該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顛倒是非、欺騙民眾、撕裂族群、煽動民粹、挑動戰爭、***國土;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對立不能縮小對立,無論小家庭還是大社會,矛盾、衝突往往是鬥出來、斗大了的;“和”方能養生、齊家、諧眾、利國民。當年孫中山提五族共和,毛澤東稱人民共和,共和曾經是革命的旗幟。在皇權被DADAO、外侮已消除,民(人民)的國度建立,民(人民)的觀念普及,民(人民)的憲政基本搭建的今天,革命、鬥爭已成為過去式,改革、發展、和諧是為主旋律,共和自然是建設的旗幟、是立國之本。就兩岸而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灣人或已嫌老,“共產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人或許要笑,“共和統一”或許正好。“共和”的思想、主義應是兩岸統一的政治基礎。就世界而言,兩岸共和統一,不僅僅解決中國統一、消彌臺海戰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不同思想、主義、觀點、制度、族群的人們和平共處、和解共生、共求發展的示範,為全世界化解地區、文化、宗教衝突、貧富矛盾、經濟生態危機、歷史種族仇恨,尋求到出路,給人類大同帶來曙光。“共和”成為統一後中國國號的主旨、精髓,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升華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化、世間滄桑的的正道。
  
  願新春的祥瑞、共和的光輝、統一的民意、復興的熱望,驅散海峽的愁雲,涌動統一的風帆,高揚崛起騰飛的翅膀!!!

天人合一09年春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3
以 “一纲四目” 共和统一观实践 “胡六点”
以 “一纲四目” 共和统一观实践 “胡六点”


  去年3.20以来,笔者以“共和统一”为核心、“一纲四目”为架构,就台海和平、中国统一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和建议,高度契合“胡六点”。现集结于后,作为践行“胡六点”、促进中国统一的一种探索,供有志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热心肠和思想者评说、碰撞、批评、扬弃。
  
  其“一纲”:“坚持一个中国绝不动摇、绝不含糊,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用一切手扼制消除台独。”旨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涵盖和平统一方针,阐明不放弃武力的底线和决心。其“一切努力”尽释了对台湾民众的善意,留足了协商谈判的空间。其 “一切手段”、“扼制消除”较“决不放弃武力”更加全面、更加强硬,更加主动。
  
   其“第一目”,“同一个历史阶段”“伟大复兴期”的观点,力图将人们的视角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短视、“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偏见,带向看透红尘、阅尽沧桑,“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站在历史高度,百年不过一瞬。在这一瞬间,中国人的是非对错,恩怨情仇,功过得失,红白蓝黄,渐次清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差并不很大,同一个梦想、不同的路线、相隔并不遥远;如果少一点党同伐异、成王败寇、睚眦必报、唯我正确、党利至上的旧习,少一点“宁可错杀一千”的极端,如果不宥于 “两个凡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真正做到对人对已都“一分为二”,如果早点有“黑猫白猫”的现实、 “不争论”“不折腾”的潇洒;如果有一个理性、科学解决争议争端的机制,争斗(无论党际还是党内)也许真就没有哪样惨烈;“当年或许不该分、当年不该那样斗。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中国人猜忌、恶斗、分隔的根源在旧的文化基因和封建专制传统;和平、统一、强盛的政治基础在和谐、共和理念的昌明。即便有些问题尚未清晰、无法清晰、勿须清晰,但中华民族历史大背景未变、复兴总任务依然却是明明白白的。为了民族、国家、苍生大益,私怨岂能再计,党利哪能第一,“现在应该立即谈”。 搁置统一是错误,推延统一是自欺欺人,设置前提是居心不良,权谋机变是小家子行为,先经后政无异头痛医脚。“截弯取直”、径奔统一主题,直谈“和平统一共和建国”才是正题。
  
  正确地把握历史时期是制定正确政治路线的前提和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曾引领中国人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信资”、“信社”泾渭分明的极左的年代,开创了改革开放发展的三十年。 “伟大复兴期”观点或可化解国共情仇、两岸隔阂,解开台海和平统一的“九连环”,敲开中华民族最终统一复兴的历史大门。
  
   其“第二目”,“两个有功的党”的评价,是要跳出“自以为是、只以人非、吾党正确、它党全错”的是非观、政党观、历史观,客观地肯定国共两党在历史及现实中的功绩,优雅地淡化双方的过错,将真相研究让给学者、历史定论回归历史,把批评朝向自己、自我批评还给对方,勇敢地盯向未来,主张两党和解、以达到两岸和解、国人和解。值得注意的是,应当恰如其分地肯定民进党对台湾民主乃至中华政治文明的一定贡献,并向其深情地发出“回归中华民族家园,回拥民主进步理念”的历史呼喊。

    和解、和谐、共和这是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复兴、强盛的必由之路与必然之态。非此,不能化仇恨、消怨气、冺恩仇、息纠缠;非此,无以安亡灵(尤其是那些至死都坚信为国为民却又为另一方面鄙视、谩骂、仇恨的亡灵)、无以慰百姓(“国共八十年、六十年前,两次分手,长期斗争,彼此绝隔,几百万人伤亡,近千万人离散,十多亿华人复兴的热望长久不能释怀。岂只两党,中华民族,地无分东西、人无分南北,‘都付出重大的代价’”。实乃锥心剌骨之痛也!);非此,两岸还要争它一万年!
  
   其“第三目”,“三个里程碑”的描述,意在准确地反映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体现人类社会继承、发展、扬弃、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展现“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谈”的大度和诚意,真诚地尊重台湾人民,有效地破解“矮化”、“投降”、“征服”、“并吞”的魔咒,为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提供空间,以“什么都可谈、什么都可变、什么都可让,让到无可再让”的胸襟和气魄,将滞统者、隐独者照现原形、无可推诿,将真独者逼成少数、逼进死角,将国际阻力降至最低、消于无形。
  
  其“第四目”“四地共建共和”,基于对中华民族复兴期的历史感受,笔者认为:两岸分隔是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因以国共两党为突出代表的政治路线激烈分歧、斗争、冲突而形成的历史欠帐。两岸代表了中国政治差异的两个方面,不能简化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两岸统一主要在政治统一,而非简单的地理整合。完成统一的未竟之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依赖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统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复、纳降(当然对“台湾国”自然要另当别论,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复)。这里,“共建”规定了统一的主体、方式、阶段、步骤,“共和”标明了统一性质,统一后国家的政体形式。

  “共和”,是笔者中国统一观的灵魂。综观历史,中国缺少共和:千年专制,缺共和;近代战争,缺共和;49年以后,台海对峙、**十年、蓝绿恶斗,缺共和;至今,你大我小、你高我矮、你错我对、不统、不独、不武、不谈,一触一中,便撒娇、发泼、缺的还是共和。因此 孙中山提五族共和,毛**提人民共和,胡Jintao提和谐社会。共和是出路、是理想、是旗帜、是号角。共和统一,不仅仅解决中国统一、消弥台海战祸,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不同思想、主义、观点、制度、族群的人们和平共处、和解共生、共求发展的示范,为全世界化解地区、文化、宗教冲突、贫富矛盾、经济生态危机、历史种族仇恨,寻求到了出路,给人类大同带来了曙光。
  
  此外,笔者不同意马英九“坚信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的判断,认为“关键在一个中国”,“统一,不需要理由,也没有价码!”; 统一是最高位阶的课题,“生活方式、核心价值争论应当搁置、应当休矣”;台海分隔实际在滞后中华民主进程;和平统一,是两面、两端、相互包容、平等协商、共生共和,其从“天下为公、人民为大”出发,尊重民意、容忍异己、有别于“一党独大”、“一制独优”“一岸为主”,正是民主真谛、当前最大民主.;“不应将‘民主’做统一的前提”,要“警惕以‘民主’之名拒统、滞统”。不满足两岸政家回避、搁滞统一政治议题的现状,认为“先经后政无异头痛医脚,回避不是办法,‘搁置’耽误时机,隐忍滋养祸患,心虚让人笑话”;主张“谁带领谁?不一定,不重要,不着急,不要言之过旱,重要的,是一个中国,是立即谈判”;主张以最大诚意亮出统一底线,让到无可再让时,就是水到渠成、自然统一时;主张放手以发动民众,自下而上、官民结合,民主促统、全民制独,寄望于台胞、求诸于国人、公诸于世人。笔者对和平统一充满期待,乐观地指出“抛弃私利和权谋,加点大度和灵活,中国统一其实很简单”,同时,又坚决主张用“一切手扼制、消除台独”。
2009-01
  
  (以下附《“一纲四目”统一中国观》及相关帖文)
  
  
“一纲四目”统一中国观  

   台海统一,难点在历史认知,关键在统一模式。我主张: “一纲四目”统一中国.

   “一纲”:

     坚持一个中国绝不动摇、绝不含糊,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用一切手段扼制消除台独。

   “四目”:
     1,同一个历史阶段。近百年来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期。
     2,两个有功的党。在这个艰苦卓绝、伟大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两党创下了殊勋,也有过重大冲突,犯过历史性错误。
     3,三个历史丰碑。+++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第一块丰碑。她结束了千年帝制,结束了军阀割据,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光复了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第二个伟大丰碑。中国***人领导人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解决了十三亿人民的温饱,尤其是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可以谈论崛起,构思崛起,走向崛起的时代。统一后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三块最伟大的丰碑,她标志着中华民族统一、复兴使命初步完成,并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贤们的理想,进入下一个全新、富强、和谐、高度文明的盛世时代。
     4,四地共建共和国。
     具体观点和方案请阅拙作《 当年不该那样斗,现在应当立即谈》、《共和主义统一中国纲要 》《台海僵局的根源与破局的关键 》。敬请光临、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除其中一條不符民主外,絕大多數符合民主規範
對中國來說,落實憲法遠比追求更完備典章制度重要
同理,中國國號為何,和他實質落實的制度相比,重要性微乎其微
光說不做,或說一套做一套
制度或國號就算訂的如何漂亮,有何用處呢?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8:43
鼓掌!!!深以为然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4 18:43
掌握国际法知识才能点燃同心同国和平发展的大智慧
掌握国际法知识才能点燃

【同心同国,和平发展,共建家园,振兴中华】的大智慧!
附件
2758号文件的实质意义.jpg (193.66 KB)
2009-11-11 18:33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8:43
那么台湾在联合国就是由PRC在代表了。既然如此,所谓返联公投,入联公投已然违反联合国宪章。恩,希望台湾人民能明白这一点,可以多注意通过PRC的联合国席位去主张他们的利益,表达声音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