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追思,思湘大哥部分遗作及言论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0-2-4 17:26
标题:
追思,思湘大哥部分遗作及言论
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 | 2008/3/17
文∕蘇孝華博士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學系助理教授 美育台中北屯分校家長
對於孩子,我期望我跟妻子做到幾件事:一、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受用一輩子;二
、訓練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未來可以自理生活;三、熟讀聖賢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四、
有個愉快的童年。
有了孩子,開始學當爸媽。
彥勳三歲半的時候,台北的堂哥、堂姐們,在某知名的打擊樂教室,從小學會了音樂及樂器,我也
想提供孩子一個用音樂陶冶自己的機會,於是我帶著彥勳去該知名的打擊樂教室,報名了「親子班
」。
期待被滿足的好奇心
上課後發現,四十分鐘的課程,一個鈴鼓、一個三角鐵,十一個小小孩,輪流上去敲一下,也差不
多就快下課了。而彥勳因為在家裡玩鈴鼓、三角鐵玩得不想玩了,對那些樂器自然不感興趣,就跟
其他兩個小朋友,跑到旁邊去敲大鼓,卻遭到老師的制止。由於不能滿足我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上
了三次課後,我就跟該處的負責人說:「我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我更不希望你們抹
煞了我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不再去了,雖然,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
樂見孩子快樂玩音樂
後來,妻子從雜誌上看到美育,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北屯分校試上了一次課,沒想到彥勳立
刻喜歡上美育,而美育也提供每個孩子一份樂器,讓他們開開心心的「玩」。加上工作人員跟老師
們都非常親切,有愛心。我們立刻決定,讓彥勳跟妹妹,一同到美育上課(其實是玩)。今孩子們
每次都很期待禮拜五晚上去美育玩。此外,我們不但跟美育的老師們成為好朋友,也跟同學們的家
長成為好朋友,大家常分享自己生活上的教育經驗,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理念都很相近。
與妻子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我期望我跟妻子做到幾件事:
一、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受用一輩子;
二、訓練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未來可以自理生活;
三、熟讀聖賢書,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有個愉快的童年。
最後,我要再說一次「我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4 17:26
中興大學教授蘇孝華表示,台灣核心價值是「能包容,也能競爭」,不是一味製造仇恨,挑撥族群***,民進黨執政八年,讓台灣生病,社會價值觀向下沈淪,要找回台灣核心價值,一定要讓好人出頭。
【記者張益銘/中市報導】由七位大學教授組成的學者論述團,昨天在台中市八大社團馬蕭後授會成立大會,呼籲讓好人出頭,才能找回台灣核心價值。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7:27
我到屏東長大了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 蘇孝華
感謝日常師父、法師們及福智文教基金會,讓我們在五天四夜的教師成長營明白應該去做「對的事」,以及如何才能把對的事情「做對」。 透過「觀功念恩」的方法,轉變自己,生起慈悲心;了悟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都是有希望的,因此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在明白「不怕做不到、只怕不知道」的痛苦後,更該好好利用暇滿的人身,在「生命教育、人生規劃、生命現象、生命真相」方面,不斷加強學習及提升自己。進而運用「智慧」、堅定的慈悲心,以耐心、關愛、傾聽等善巧方便,去引導、教育孩子們正確的學習態度及生命方向。 追隨一位好老師,以堅定自己這顆慈悲心,不令其退轉;集結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團隊,來發揮群體的力量,也就是以「悲、智、行」圓滿教育工作,讓「心靈改造者」的老師成為生命的莊嚴,而非枷鎖;利用對「無限生命」的認知為基礎,重新規劃此生,達到「離苦得樂」的終極目標。 「慧命」與「性命」並進 我覺得日常師父偉大的志業,長養了眾生的慧命與性命。「慧命」事業就是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廣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我們這幾天所學習的法寶─「觀功念恩」,只是其中的一項。竊以為宗喀巴大師所著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教導大家達到「利他自利」最正確且最快捷的步驟及方法。就像《大學》所揭示的學習次第:「定、靜、安、慮、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也就像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求心安的八個正確捷徑。歡迎對佛學,或是對「離苦得樂」有興趣的朋友們,讓我們在三月份,一起開始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在「性命」的事業方面,則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廣的「關愛世界、慈心大地、有機農業」。由於本人任教於全省唯一研究土壤環境的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在此願與大家分享我所認知的土壤重要性,更希望大家能記住,並廣為宣傳。(為方便大家記憶,以下的數字是概說,並不精確。) 地球形成至今約五十億年,地球的直徑約五千公里,其中絕大部分為岩漿,地殼岩石層的厚度約五十公里,可是全世界土壤平均的厚度只有一至一點五公尺。陸地上所有生物賴以存活的薄薄一層「土壤」,卻是耗費了五十億年時間的風吹、雨打、太陽曬,才讓岩石變成粉末形成的啊!人們不斷地掘取消耗大地蘊藏的資源,同時又把農藥、廢棄物等丟進土裡。皇天、后土,土壤就像我們的母親,有一天母親老了、病了、奄奄一息了,就是花再多的努力、金錢,也救不回來啊! 淨土就在你身邊 什麼是「有機農業」?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我們老祖宗所用的耕作方式。他們使用了幾千年,仍然能留下一片肥沃的土地給我們。反觀今日,絕大多數的耕作模式,農藥、化學肥料過量的使用,如果持續下去,我們還能留給子孫什麼呢?更何況我們充其量只是這片土地的使用者,而非擁有者。個人以為「觀功念恩」,並不僅僅適用於六道中的有情眾生,更可以將其擴大到腳下的土壤、呼吸的空氣、所喝的每一口水、一粥一飯、半絲半縷…… 「慈心大地」的緣起是,日常師父看到有人在田裡燃燒稻草,感嘆蟲蟻受烈火煎熬之苦,生起大悲心,所發宏願而成就的。除了讓我們吃得更健康、活得更健康,更重要的是「護生、拯救大地」。明朝願雲禪師曾寫道:「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正是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只要多購買、多消費有機農產品,就能支持及鼓勵那些願意留一塊乾淨大地給後代子孫、願意默默付出耕耘的那些菩薩們。就像吃香蕉一樣簡單,只要大家盡量支持慈心事業,「淨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還有一個我在營隊最深刻的體會:原來觀功(關公)的大哥,不叫劉備,而叫「不觀人過」。這是心靈對話時間,如證法師告訴我們的。法師說這三個多月,他都很快樂,因為他沒批評別人。法師不但「觀人之功」,且不生「觀人之過」的念頭,就能很快樂。這個「離苦得樂」的方法,怎麼能不學起來呢?希望我們都能學會「觀他人之功」,進而更上層樓能「不觀他人之過」,願與大家共勉之! 最後,感謝師長的攝受、加持,感謝如願法師鼓勵我參加教師營,讓我在屏東長大了!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4 17:27
蘇孝華—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以今天目的而言,如果國科會想成立生物多樣性學門,我們有何方法去讓國科會官員聽進去,而真的成立。 首先,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最主要是因人類的開發,特別是自然生態系的邊緣,國家公園較可保存完整的生物多樣性,所以我們可以做但不可以做太慢,但對於都市邊緣、鄉村邊緣、觀光據點等生物多樣性消失會比較快,所以建議林教授,趁現各部會重視的時候,將城市保育提高,與內政部營建署、行政院環保署、經濟部配合,在政策上先檢討國土政策,此為影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政策,所以將層次提高,雖與今日主題無關,但他影響日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4 17:27
学会先做人苏教授无疑做得很对这份爱这片情 我们应当感恩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