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访台的几点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CampusHR    时间: 2010-2-4 14:48
标题: **访台的几点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6 10:03:57  

  作者:郭庆全 北京 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马英九借力使力,批准**访台,暂时缓解了自“八八水灾”以来遭遇到的质疑与批评。如今**已经离台,可以全力应付大灾之后的重建以及日益临近的“内阁改组”问题了。然而不可否认,“**风波”对一年多来两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治互信”造成了严重冲击,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带来了令人痛心的负面影响。

  这场不大不小的“**访台风波”,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

  大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任何***祖国的企图与行为一向坚决反对,严厉打击。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之上。马英九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危机,或出于什么样的政治考量,都不应该以牺牲“一个中国”原则为政治基础的两岸互信为代价。既然马英九宣称恪守“一中宪法”、坚持“九二共识”,却又批准一个谋求国家***的“政治和尚”**访问台湾。虽然他成功地破解了民进党给他设下的陷井,却为自己制造了更大的困难----如何面对大陆早就存在的对他的疑虑与不满。正如台湾学者邵宗海教授所言:**事件只是两岸关系转坏的导火线,事情将如何发展还得看两岸当局的适时处理。

  此事对国民党而言,充分暴露出其自身的软肋:

        一是“原罪”心理的重压。两蒋主政时期的独***,以及李登辉2000年丢失政权的前车之鉴,已使当今的国民党执政者十分惧怕来自民众的任何批评与反对。面对民众尤其是绿营的批评与责难,无论是非曲直,马政府往往都是被动挨打,完全失去主动性和灵活性,被人一路追杀,疲于应对;

        二是话语权的丧失,失语症频发。民进党抓住国民党的短处,一年多来不断制造议题,炒作媒体,逼着国民党应对。打着“捍卫”陈水扁的“司法人权”和反对马政府“卖台”、“倾中”的幌子,从议场到街头,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运动,搞得是鸡飞狗跳,直到这次竟然趁着88水灾的危难时刻邀请**访台,蓄意进行政治操作。占尽舆论优势的民进党使马团队疲于奔命、四处救火,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

       三是缺乏执政党应有的大局观和战略视野。执政的基础在于民心,民心的获取在于民生的解决。台湾人民的福祉在于一个安定、富裕的生活。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而伤害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远战略利益,实在是得不偿失。日前,新加波《联合早报》的社论一针见血地说:“这些年来,以捞取选票为目标、不择手段地追逐党派和个人利益的台湾政治斗争,已经使原本比较注重政治格调的国民党人,不知不觉地跟随民进党而随波逐流。”

  “**访台”风波对民进党而言,更是得不偿失。“**危机”的产生,一是民进党希冀以此打击执政的国民党并破坏一路高歌猛进的两岸关系,二是企图浑水摸鱼,捞取政治利益。其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内部派系战火蜂起不说,外界更是一片挞伐之声,民进党的政党形象因此进一步大受其损,可谓“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据报道,策划**访台的背后推手是“新潮流系”的两位大佬邱义仁和吴乃仁,具体执行者是陈菊。但事态的后续发展却出乎他们的意料。据此,也可以理解当初参与连署邀请**的绿营南部其他六县市首长为何纷纷闪避,而民进党各大天王又为何集体缄默,以及游锡堃和高志鹏到台北看守所探视陈水扁的用意何在了。民进党内部的纷争,就此已经浮上台面,并将愈演愈烈。

  **访台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当然需要两岸领导人运用智慧共同去理性应对,但更需要引起矛盾冲突的主要方--马英九和国民党执政当局认真反思,引以为训,从大局着想,放眼未来。至于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民进党,如果真的“爱台湾”,就不要仅仅把“爱”挂在嘴边,说一套而做一套。此次**台湾之行,马政府动用了数百位警力,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只为了一场十分钟的“祈福”法会。灾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救助,不应该再让政治的丑陋去伤害已经受伤的心灵!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4 14:48
看看先。。。。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