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台海和平再进一步:商签和平协定的时机、内容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10-2-3 11:56
标题:
台海和平再进一步:商签和平协定的时机、内容初探
台海和平再进一步:商签和平协定的时机、内容初探
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发表专文《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提出:“两岸应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顺利推进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的同时,应尽早着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协商谈判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加速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步伐,为两岸关系更快更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不禁想说几句,也来就此“增砖添瓦”一下。
一、商签时机、条件正趋成熟,应可起步将两岸“和谐”具体化为“和协”
两岸关系发展至今,可以说和平协定签署已有基础、很有必要了。
正如余文所说: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签订和平协定,“不仅仅是大陆方面—贯的政策主张,而且在台湾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在台上,其主要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出于不同的政治考虑也都有过类似的表示,似乎没有人公开唱过反调。 ”
大陆方面自不待言。“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台湾从主政者到社会主流民意都赞同或支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 ”
国民党从在野到重新上台执政以来,明确主张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在2008年的大选中,马英九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作为其重要的竞选主张。他多次重申,若执政将和对岸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上台执政后,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任期内尽量完成与北京签署和平协议”。最近,马英九在当选国民党主席时再次强调,要“至少为台湾海峡带来几十年的和平”。
即便是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考虑,也曾不得不顺应民意多次表示两岸应终止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在岛内也一直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早在1998年10月,台湾公共电视台的民调就显示,高达78%的台湾民众赞成两岸能在进入21世纪之前,签署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和平协定。2008年5月马英九执政之后,《远见》杂志所做的民调亦显示,71.6%的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签订两岸和平协定。
即便是台民进党,虽对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加以扭曲并肆意,但基本上未公开反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目前民进党、台联党及一些“独派”团体,基于其政党私利,可能持反对或不支持的态度,但他们的支持者中,有不少人在此问题上也未必与其政党的立场是一致的。客观地说,在现今的台海情势和民意之下,绿营一些人如果继续抱持原来的态度,恐怕也要冒被民众抛弃的危险。
因此,或可说,这“和协”之事是:两岸各方早有意,岛内民意也属意,相关阻力已减小,应为势所必然,箭在弦上。此事如果不说是水到渠成,大概也可说是“水势蓄就”,该当“修渠”以应之。马英九执政当局,是“应当顺应民意,拿出勇气和魄力,把握机遇适时地和大陆一起共同推进两岸政治协商与谈判,争取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把两岸的“和谐”具体化为“和协”,让台海和平再进一步。
二、商签和平协定的紧迫程度——说急不急,说紧也紧
不过据说,对于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发表文章倡议两岸应开始进行政治协商谈判,台湾陆委会回应说时机未成熟。
我们是应该看到:“两岸敌对状态至今还难以结束,除了国共内战的历史因素外,近二十年来,由于岛内政局发生急剧深刻变化,又增加了“台独”和反“台独”所产生的新因素。”
也就是说,台海政治协商,还有两大难点:一是历史:国共内战;二是现状:台独势力。
但谁都能看到,台海应该“和”:和平合作,和平互助,和平发展,共创双赢。
当然,两岸的大多数人还主张:最终,还应该和平的合一。至于怎样“合”?何时“合”?如果一时难于实现,可以再商议,有的可以留待后人再定。(在中华民族之内,在一国之内,可能也可以和应该不排除:和平竞争,择善而从。)但现在“和”,是到时候了。
或许可以说,台海今天的和平局面的进一步稳固发展,乃至签署和平协定,不但是两岸人民的心愿,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岛内政治格局发展的需要。
从台海特别是台湾内部政局变化的角度看,或可说,两岸商签和平协定的紧迫程度是:说急不急,说紧也紧。
君不见?在陈菊访问大陆、○九年高雄世运落幕后(马英九此时也当选了国民党党主席,且声言“至少为台湾海峡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台湾民众对于政治人物的声望支持度起了明显变化——高雄市长陈菊支持度首度爆冲!声望高达72%,是蓝绿之冠!而马英九满意度跌到35%。
为什么陈菊声望突然冲高?那是因为:谁能让台湾有“面子”、有“里子”、有出路,且用行动来体现,谁就可能更得民望一些。而陈菊作为民进党要员卓然大陆行,其在两岸交往上所显的魄力,让民众从中看到两岸“和”的“出路”与希望,颇得“里子”;办世运又让台湾颇有“面子”。此时此刻,比之相对维稳还属声言带来几十年和平的马英九,可能因“行高于言”,“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声望自然可能间忽的冲高。
由此可见,马英九执政当局,若顺应民意,拿出勇气和魄力,把握机遇适时地和大陆一起共同推进两岸政治协商与谈判,将商签和平协定摆上议事日程,争取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把马英九在本次当选国民党主席时所说“至少为台湾海峡带来几十年的和平”,真正变为现实,有言有行的让台湾民众更有“里子”和“面子”,其政绩和民望当会更高和更值得肯定。
三、和平协定内容及其具体实现——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妨分主次,有先后
可能有人会说,商签和平协定,其内容若何?如何具体实现?恐怕不简单。
这里想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简单的说,可能可以一言以蔽之:“台独”没有和平,“无独”当然和平。
正如前述余克礼先生文所说,“两岸在结束敌对状态、完全解除台湾同胞在军事安全及其它方面的种种顾虑后, 台湾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哪位领导人当权,都应摒弃“台独”,不得再有“台独”***政策。这应当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所要坚持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
其实,近十几年来两岸关系波折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竭力否定“九二共识”,蓄意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严重地损害了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使两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或许可以说,就台海来说,现在谈和平,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台独”问题。
(讲到摈弃台独,这里不能不对在台湾的人们,特别是还要坚持所谓“台独”理念的人们直言插上几句:据说,新加坡李光耀先生在《心在工作》中言及,新加坡建国独立时,他哭了。为什么?当时新只有140万人口、不足500平方公里土地,连净水都没有,飞机一起飞很快就能进入别国上空(但那是华人在海外独立建国,是为海外华人和当地民众挣来的一块独立自主的生存空间,无可厚非)。而今天的台湾,是在大陆和台湾同为一国的中华之国内,台独是企图将乃祖乃宗辛苦开拓、建设、传承下来的中华之国之一部分台湾,***出去,自甘“做小”,并因此不惜与大陆为敌乃至争战,而不切实际地妄想独立为一小国!这让大陆13亿和台湾2000多万同为中华者,情何以堪?而“台独”的合理、合法性,又在何方?如何能得逞?彼之“台独”为何不能摈弃?)
至于和平协定可能涉及的其他问题,余克礼先生文中还提及不少,比如:
“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也就是如何解决“+++国”的地位问题。这是台湾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大陆方面一直表示两岸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与台湾方面讨论这一问题。”
军事互信问题。胡Jintao在“六点意见”中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大陆方面已正式提出具体建议,可以先由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学术交流,也可以从两岸退役军人交流开始启动两岸军事问题的接触。
不过,为今而言,如果两岸要在“和平”上再进一步,乃至“至少为台湾海峡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商签各方都属意、并不反对的“和平协定”,是就此“毕其功于一役”的同时解决“台独”和“+++国”的地位等诸多问题?还是先解决两岸关系最突出的“台独”问题,而将其他问题酌情留待将来商定?
是否可以说,在前述的台海的“两难”中,先解决“台独”之难而“和”;至于第二难,怎样“合”?何时“合”?如果一时难于全面解决,可以再商议,可以留待后人再定。并可以是:在中华民族之内,在一国之内,可能也可以和应该不排除:和平竞争,择善而从。从而对第二难的解决,确定“和”的方法和“合”的原则。
笔者以为,这样分主次、有先后,是不是比较现实可行一些?
(文磬)
个人学术主页网址——
http://t5105.crcoo.com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11:56
楼主文章是否原创?
请说明!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11:56
是原创,特此说明——文磬t5105
是原创,特此说明——文磬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11:56
什么时候才能签和平协议结束内战呢?
小马有希望办这事吗?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