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国共高层后代赞许建川抗日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2-3 11:51
标题: 国共高层后代赞许建川抗日博物馆
国共高层后代赞许建川抗日博物馆
2007年12月21日05:18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一张张老照片、一封封战地书信、一枚枚生锈的奖章,大刀、步枪、红缨枪……那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在展馆里被凝固成了永恒。此次来蓉的著名抗战将领亲属大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从中流砥柱馆到正面战场馆,从不屈战俘馆到飞虎奇兵馆,从川军抗战馆到老兵手印广场,老人们忘掉了疲惫。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将参观者又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展馆的参观时间也一再地被延长。

  “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莫忘国耻,教育后代”。展馆留言板上,“历史”和“教育”两个词语成为老人们最想表述的心情。抗日战争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之女左太北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希望:“年轻人要记得中国过去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和苦难,以及抗日壮士做的奉献和牺牲,爱国家、爱人民,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著名抗日将领侯镜如之子侯伯文表示,抗战精神是可贵的民族财富、国家财富,将永远鼓舞中华民族不懈奋斗。

  参观博物馆前,老人们还参加了“向中国抗日壮士致敬仪式”。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代表抗战将领亲属致辞。默哀,致敬,敬献鲜花,为烈士们斟满美酒……这些著名抗战将领之后在缅怀先辈革命精神的同时,更表达了“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的共同愿望。

  据悉,考察团今日将前往安仁古镇以及金沙博物馆、锦里古街等地,对我市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参观考察。

  著名抗日将领亲属考察团参观建川博物馆并座谈抗战精神

  包惠陪同参观并出席座谈会 邓宇民陪同参观

  (记者 赖晓莉黄颖)昨日清晨,晨雾轻拂,一群特殊的参观者早早地就来到了位于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怀着对先辈的无比崇敬之心,先后参观了博物馆的抗日战争系列展馆,并参加了“向中国抗日壮士致敬仪式”——他们就是来蓉考察的著名抗战将领亲属。“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成为大家一致的心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包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宇民陪同参观。

  晚上,著名抗日将领亲属考察团一行还以“缅怀先辈,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进行了座谈。大家讲述了发生在七十年前的一个个抗日故事,追忆了父辈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情景,并共同表达了希望后代能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愿望。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包惠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抗战将领左权之女左太北等还现场向建川博物馆捐赠了部分珍贵文献资料。

  抗战将领亲属回忆先辈事迹并寄语年轻人——

  先为国家着想 先为百姓着想

  三次来蓉参观建川博物馆,每一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就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身穿灰色大衣,围着火红围巾,精心修剪的花白短发,昨天的参观中,周秉德精神矍铄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周恩寿的大女儿。12岁那年,她住进****,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多年。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周秉德,结识了很多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青年,因而对历史与年轻人的成长有着自己的认识:“我本来以为许多年轻人只知道追星,只知道享受,但经过一些公益活动后,我发现年轻人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很关注国家的发展。”

  虽然已是第三次来参观建川博物馆,但周秉德说“总是看不够”。她寄语年轻人,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时,一定是要先为国家着想,先为老百姓着想,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体现出自我人生价值。“就像这些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牺牲的烈士一样,现在环境不同了,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昨晚举行的座谈会上,其他一些著名抗战将领家属也纷纷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戴澄东说:我父亲常说两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穷志不穷”。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将是我们民族前进永远的动力。抗日将领彭士量之子彭纪俊说:记得父亲当年上战场前,两个弟弟紧紧抱着他的腿,他只说了句“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就毅然奔赴前线了,从此便没有再回来。“父辈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也激励着更多人不懈奋斗。”

  抗战将领亲属畅谈参观感受——

  不远万里来参观 值得值得太值得

  “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缅怀之旅,哪怕再远我也要来!”为了参加此次参观考察活动而专程从美国赶来的抗日将领刘杰之子肖松林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在此次著名抗日将领亲属赴川考察团中,有许多人都是像肖松林先生这样,不远万里专程赶来的。

  抗日将领刘放吾曾率部在缅甸仁安羌战役解救英军7000余人。19日,刘放吾之子刘伟民先生也从美国飞抵蓉城,今天的参观考察活动结束后就将返回美国。“我从洛杉矶时报上看到有关四川建有纪念抗战的民间博物馆的报道后,就一直想过来看看。”对于打“飞的”来参加缅怀活动,刘伟民先生说,“有人问我这值不值得,我想说不仅仅是值得,而是值得值得太值得。”

  抗日将领胡靖安之女胡葆琳女士谈到专程从香港赶来的原因时也感慨地说道:“只有记住历史,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报记者 赖晓莉 黄颖 谢明刚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11:51
毛**、周恩来等伟人后代前往建川博物馆向中国抗日壮士致敬 http://www.dyar.gov.cn/front/mod ... act=ReadNews&id=151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11:51
中国壮士群雕: 国共抗日领袖, 以及著名的抗日英雄, 国民党一百名, 共产党一百名, 以毛 泽 东, 蒋 介 石 为首的"中国壮士广场". 见图: http://hi.baidu.com/chengdu_imag ... 058ecc51da4bcf.html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11:51
张灵甫雕像现身壮士广场

张灵甫雕像 现身壮士广场

真正“张军长”究竟啥模样 文/蒋太旭 图/吴志维 随着电视剧《红日》的热播,由李幼斌饰演的“张灵甫”这一角色为观众所关注。不久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堃辞世,他在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的反派角色“张军长”令人印象深刻。

从经典影片到电视新剧,张灵甫这一历史人物在影视剧中的脸谱共有三次展现,但无论是演员外型,还是塑造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 日前,记者参观位于四川大邑的建川博物馆中国壮士广场时,意外发现:在气势宏大、肃穆庄严的中国抗日壮士雕像群中,也立有张灵甫的雕像(右上图),其身材伟岸、高大,脸部轮廓俊朗、清晰,双手斜插在军大衣口袋里,英气逼人。这是否就是张灵甫的真实外貌?

张灵甫雕像的创作者、著名雕塑家朱成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披露了雕塑创作背后的细节:雕像于去年春节期间初步完成后,曾专门邀请张灵甫将军遗孀王玉玲女士前来审定。站在夫君的塑像前,八十高龄的王玉玲满怀深情,向雕塑家详细道出深藏于记忆中的丈夫外型特征:身高一米八六,高鼻梁,面部线条明晰,下巴有凹槽,双目有神,很英俊…… 张灵甫老家为陕西米脂,根据张夫人的描述,结合历史照片和文献,朱成先生于去年夏天重新创作了张灵甫的塑像,并按王玉玲的建议,为张灵甫“披”上这件双排扣军呢大衣,以突显其军人气质。王玉玲看过重塑的雕像后,非常满意。 半年前,这尊雕像被博物馆“增补”到“中国壮士”行列。朱成先生说,这应该是最接近历史人物原型的真人雕像作品。

据了解,由民间博物馆所建的中国壮士广场,伫立着200余尊1931年至1945年间,为抗战而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共抗日将士雕像,工程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时完工开放。 博物馆策划部主任吴志维先生披露:广场建成之初并没有张灵甫的雕像。半年前,馆方将张灵甫、李仙洲、侯镜如等一批在抗战中立过功,却在解放战争中“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国民党将领“增补”进壮士广场。

对此,民国史研究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袁继成先生深有感触:从《南征北战》中那位拒绝“拉兄弟一把”的典型反面人物,到电视剧中李幼斌版的张灵甫,再到民间壮士广场令人肃然起敬的抗战英雄雕像,人们对张灵甫的认识和了解已走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和“偏差”误区,越来越接近“客观”和“真实”。这是历史的进步和思想解放的成果。“抗战中的张灵甫是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令人敬畏的中国军人,在抗战功臣中应有他一席之地。”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11:51
。“抗战中的张灵甫是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令人敬畏的中国军人,在抗战功臣中应有他一席之地。” 国民党张灵甫将军在四川的抗日战争博物馆的"中国壮士"群雕英姿: 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311226122/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11:51
蒋介石之孙蒋孝严赠言:捍卫两岸和平

2007-07-05 23:16:33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65岁的蒋孝严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周年来临之际,跨过了海峡,在这岸,留下了自己的祝祷。   2007年7月5日在成都做短暂访问的“+++国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蒋介石之孙、蒋经国之子蒋孝严先生(原名章孝严),

参观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的诸多抗战纪念陈列,并郑重题词,祝祷“记取历史血泪 捍卫两岸和平”。 在壮士广场、在老兵手印碑林、在正面战场文物陈列馆,蒋孝严先生着蓝色正装,戴金色眼镜,举止儒雅而庄重,并不时对家国往事发出慨叹之声。 参观结束,博物馆方邀请他题词留念。蒋孝严即刻欣然同意,然落座之后,握笔屏吸,沉吟良久,显然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再笔走龙蛇,先是硬笔写下“记取历史血泪 捍卫两岸和平”祝语,再毛笔挥就“两岸和平发展,再创历史新页”,在后一幅的落款上,蒋孝严先生还效仿连战先生的做法(2005年5月,连战先生为建川博物馆题词时,特意将落款时间延后到2005年7月7日),特意将题词的时间延后到了2007年7月7日。  其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出得馆来,有普通市民观众认出蒋孝严来,走上前握手问好,谁知他竟然也以“尚算标准”的四川话作答,众人颇感亲切却又十分惊异。蒋孝严笑着回应,“我从小就是跟川娃儿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里很多都是四川人。”(1942年抗战时期,蒋孝严出生在桂林,后在重庆生活了一段时间) 而对于樊建川先生建博物馆的“名山事业”,蒋孝严也是赞誉有加,他言,抗战历史的确应该好好保存,世代永记;而建川博物馆之建立,也是“适逢其时”,因为“往前20年,甚至10年,这(博物馆)也是做不成的”。 蒋孝严甚至感慨人生在世的追求有两种,“其一,是为了实现生活的意义;其二,是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樊建川先生“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的做法就是“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11:51
要加大宣传,我原来都不知道有这个广场 .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11:51
国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功不可没!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11:51
抗战精神是可贵的民族财富、国家财富,将永远鼓舞中华民族不懈奋斗。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