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肖永国:纪念在《环球论坛》一周年的日子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3 09:10
标题: 肖永国:纪念在《环球论坛》一周年的日子
肖永国:纪念在《环球论坛》一周年的日子
纪念在《环球论坛》一周年的日子

作者:肖永国

在2008年8月前,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文章发在网络中或论坛上。我最早接触网络的时间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多以收发邮件为主。最早的时候还没有QQ,出于专业和工作的需要也迷恋过一段时间的网聊。一年来,许多人问过我:为什么选择《环球论坛》“台海风云”?我想,如果不计与《环球时报》的关系,选择《环球论坛》“台海风云”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缘。

    严格地说,我不是《环球论坛》“台海风云”早起网友。我记得那时候就有“归于零”、“恶魔殿下”等台湾网友,当然还有非常“艳丽”的“移花宫”和非常“阳刚”的“梧桐帮”。但是,总起而言,一年前的网友都非常的理性和善意。我清楚地记得,两岸网友即便谈论政治问题也多是在弄清楚对方的问题后再做答复,特别是在对待台湾网友时,格外注意对方的感受。只要对方有道理,都是可以听取意见的。一年后,《环球论坛》“台海风云”的网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网友人数的增多,在彼此的“执着”和“偏见”下,相互的论辩更像是“阵地保卫战”:一息尚存、寸土不让。

    一年来,我有三点感触,愿意与各位网友一起探讨。

    一、我们是“网友”,不是“政客”;

    网友应该以“生活”为主,而不应该以“政治”为本。能够成为“网友”,首先是“珍惜缘分”、“保持距离”。这是做朋友起码的常识。“珍惜缘分”就是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不说伤害对方的话、不做伤害对方的事。“保持距离”就是做到尊重对方的意志、尊重对方的环境、尊重对方的历史。

    我经常看到两个网友或多个网友连对方的什么观点都不了解,就开始“劈头盖脸”的一顿“驳斥”。我相信,这些网友在生活中一定不是这样对待朋友的。还有的网友“擅长”断章取义,不问青红皂白先“自己痛快一下”再说。更有甚者,死死抱着“宪法”、“法律”、“领导人的只言片语”或“个人的某些经历”无限放大,俨然成为了“政府发言人”。

    可是,真正的涉台大陆政府发言人,一年来有哪一次不是站在对岸的角度认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呢?固然,我们无法苛求对岸也能如此,但是“照顾对岸的实际”显然已经越来越成为两岸政治实体的出发点。那么,为什么我们网友之间的对话非要夹杂政客的“暗箭”呢?

    归根结底,不要在网友之间做太丰富的“政治赋予”或“政治想象”。因为与您交流的网友不是“政客”。

    二、两岸网友是“同胞”,不是“政敌”;

    两岸网友既然是“同胞”,那么,“两岸问题”进行讨论的前提首先应该是“感情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事实上,邓小平对“两岸问题”说过类似的话。如果网友对“两岸问题”缺乏“感情”,其余的东西暂时免谈为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网友,希望的是沟通、交流与交往,而不是对立、冲突或叫骂。两岸同胞的世界里容不下“政敌关系”。

    两岸同胞因为不是“政敌”,所以,应该多关心对岸民众生活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制造两岸政治的矛盾、纠纷、问题或障碍。如果您认为对岸“很不民主”或“很黑暗”,但是那是对岸人民的选择,正如一位网友不客气地说法“碍您屁事”;反之,如果您认为对岸“政治混乱”、“集体贪腐”,同样“不关您的事”。为什么要做无意义的负面评论呢?这就是最低限度的“相互尊重”。

    换句话说,揭对岸的“丑”、“脏”、“恶”,是对岸政敌的职责,不是两岸民众的责任,更不是缺乏生活联系的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所以说,两岸“感情的事情”处理不好,“政治的问题”一定会一团糟。

    三、讨论的目的是“求同存异”和“聚同化异”,不是“争长较短”、“试论高低”;

    “两岸问题”历经60年的仇视、对立或冲突,网友的任何一种观点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靠“辩论”得来的。如果网友愿意为两岸的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或者对政府的政策表达质疑或批评,在论坛中表达清楚就是最大的贡献,而不能把网友假想成“政府人员”或“对岸的政府”。

    批评政府确实是您的权利,您已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责任后,其余的事情,交给“在其位”的人去办吧。“在其位谋其政”是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自觉。每一位网友都能“严守本分”、“做到自觉”,就一定是某一领域的“英雄”。但是斥责网友,我们都缺乏这个资格。

    由此可见,网友讨论的目的是“求同存异”和“聚同化异”,而不是“争长较短”、“试论高低”。对于喜欢辩论的网友可以积极参加论坛组织的专场论辩,或者勇敢的把您的观点用逻辑的方式表达清楚,而不应该对网友搞“口诛笔伐”或“唇枪舌剑”。

    网络科技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在与网友的沟通和交流中“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保持善意”,两岸网友创造的一定是一个天堂,否则任何一个论坛都是网友个人的噩梦。

附件
纪念在《环球论坛》的一周年.doc (27.5 KB)
2009-7-26 23:16, 下载次数: 13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0
非常認同樓主首帖的精神與具體說明!

如果用首帖文章標準檢驗一下樓主以往的評論,請問樓主自己可以打幾分?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0
文章合与时而作,或许我的文章有特定的人或群体。

如果我的文章误入了您的“法眼”,我无法断定这是否是我的过错。

我表达我的意志,无论是针对台湾或大陆,但是绝对不会针对您本人。

台湾网友,敢于与大陆民众交流与交往,无论从属于哪一种政治观点,都是值得尊重的。

所以,我尊重任何一位台湾网友及其观点。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0
切蛋糕吹蜡烛吧~
文章结束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0
哈哈!

我針對的也是文中觀點而非個人。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0
在我眼中,肖先生有一个人的阵地,他自己一个人坚持,坚守——环球网友无人能及; 比起那些自卑、却又”自大“的家伙来说更只得尊敬。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0
虽然当时我还没加入,不过也听过其他朋友说起以前的台海是怎样的,确实如此,真好啊~
文章结束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09:10
好文,希望台海论坛的网友都能回到以前的风气上去。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0

我很赞成!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1
以豁然的心态处理网事便有无穷的收获,更多包括快乐与知识。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1
朋友是一种财富,理解对方的知识,是一种宽松的享受
朋友是一种财富,

理解对方的知识,

是一种宽松的享受!

对于两岸关系的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阅历与法律知识的【存量积累】;

两岸问题,不是台湾单方面的问题,意识形态的形而上学是造成两岸思想上分道扬镳,针锋相对的致癌毒素!

以毒攻毒模式已不可取,一国两制和单一制模式,正在蕴育着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的突破。

战争模式,只能是两败俱伤的陷阱和黑洞,绝不能解决两岸遗留下来的所有问题。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1
周岁纪念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1
我是前年8月份无意中闯入台海风云板块,
至今将近两年。
在这期间确实认识了许多网友,
我有和肖先生一样的感觉。
对于肖先生的文章我很佩服,
理论好文学功底很高!
读他的文章受益匪浅!
这篇一周年感言很好,
确实是网友之间首先是缘分!
是共同的爱好(关心两岸关系),
让我们有缘相聚在台海风云这个平台!
彼此虽然素未谋面,
但我们都有一颗正直善良的中国心!
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方式不同,
所以我们相互之间表达的观点存在差异是非常正常的!
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善解人意、平心静气的倾听、交流可能效果好一些!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1
在台海看到成体系的观点文章来自肖先生借此也纪念一下当初的热情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1
我是前年8月份无意中闯入台海风云板块,
至今将近两年。
在这期间确实认识了许多网友,
我有和肖先生一样的感觉。
对于肖先生的文章我很佩服,
理论好文学功底很高!
读他的文章受益匪浅!
这篇一周年感言很好,
确实是网友之间首先是缘分!
是共同的爱好(关心两岸关系),
让我们有缘相聚在台海风云这个平台!
彼此虽然素未谋面,
但我们都有一颗正直善良的中国心!
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方式不同,
所以我们相互之间表达的观点存在差异是非常正常的!
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善解人意、平心静气的倾听、交流可能效果好一些!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09:11
想想我也是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来的~~~~借肖兄宝地同贺一下~~~嘻嘻嘻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3 09:11
算算日子,去年8月的时候,我也注册了,但几乎没发言,忙着看奥运呢!有点遗憾,好像错过了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1
這個轉變絕非偶然
外在環境全球經濟風暴下的中國崛起
人的心態轉變很自然
不只在網路上  更在日常間

而在網路上  今年起特別加重緊縮過濾言論環境  更起效果
各位大陸朋友不感覺  外界人感受特別深

尤其今年初開始  黨中央藉金融風暴  下大賭注  必須封閉言路
中國經濟問題和美國不同  不在金融而在出口衰退
在中國資金鏈並不缺錢的情形下  放鬆信貸百分之一百以上
墊高股Shi房價泡沫  以成為金融資產基礎及財務槓桿   進行全球資產和資源收購

這一賭注優劣見仁見智

但副作用是墊高股Shi房價   強力加劇貧富差距
所以必須封閉言路  並以股Shi房價榮景  國內外塑造中國崛起印象

坦白說  網路言論環境變化  只是副作用的副作用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3 09:11
我们是“网友”,不是“政客”;=========同意
两岸网友是“同胞”,不是“政敌”;============同意
讨论的目的是“求同存异”和“聚同化异”,不是“争长较短”、“试论高低”;=========不完全同意, 发言也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没有目的的。言论自由嘛。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3 09:11
本主题由 台海风云 于 2009-7-30 13:39 解除置


可以體諒你們的難處

對玩言論的  今年的日子  確實不好過

只是建議想想  偏偏是六十年  得來的是這樣的環境

心酸嗎?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