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流落台湾卖煤球儿的英雄团长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10-2-2 19:55
标题:
流落台湾卖煤球儿的英雄团长
流落台湾卖煤球儿的英雄团长
仁安羌大捷,英雄团长扬名欧美军旅
刘放吾(上图),湖南桂阳人,生于1908年,黄埔六期毕业。抗日战争期间,刘放吾在孙立人将军麾下,任新编第38师第113团上校团长。1942年3月,刘放吾随同新38师官兵,浩浩荡荡地开进缅甸,援救陷入日军重围的英国军队。
新38师进入缅甸之后,首战保卫缅甸古都曼德勒。经多日苦战,终于解了曼德勒之围。此时,刘放吾接到命令,率部解救在仁安羌陷入日军重围的英军。
仁安羌战役图
刘放吾率113团,经几日急行军,终于杀至仁安羌附近的巧克柏当村。此时,已被日军围困多日的英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炙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猛烈轰击死伤惨重,实际上已濒临完全崩溃的地步。英国将军史莱姆在回忆录《反败为胜》中,描述了见到中国援军及刘放吾之时,不仅赞叹道:“只有优秀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
刘放吾所部只有800余人,而面对的日军,是作战强悍、配备精良、兵力七倍于己的日军33师团,师团长是陆军中将樱井省三,他底下的一个步兵团长是陆军少将荒木正三。日军不但有战车和大炮,还有飞机。
以中国远征军与仁安羌战役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的团张我的团》
4月18日凌晨,刘放吾团在协同作战的英军战车及配属炮兵的掩护下,向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发动攻击。这时的战场形势,是日军包围了英军,113团又包围了日军。日军腹背受敌,但仍自恃配备精良,以巨炮及飞机向113团阵地猛烈轰射,做困兽之斗。刘放吾晚年回忆仁安羌之战时,说:“我军以昂扬战志,必胜信念以及炽烈火力,除以两面夹击外,并向敌正面反复冲杀,直到午后4时,敌军伤亡惨重,终于放弃阵地,纷纷涉水逃窜。”
4月19日拂晓,刘放吾率领113团官兵向日军发动了总攻。晚6时,日军33师团完全被击溃,中国远征军解放了全部仁安羌油田区域。战斗结束后,英军一个师的官兵在中国远征军的掩护撤离时,一路对着中国将士竖起大姆指示意,高呼:“中国万岁!”
假英雄团长密案引发疑问:真正的英雄在哪里?
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解救的英军之中,有一名叫菲士廷的炮兵团长。在战场上,部队经常移动换防,因此英军的菲士廷将军与救他之命的英雄团长始终未曾见过面。当时,被救的英、美军中,也常常提到中国部队的这位团长。二战胜利后,菲士廷晋升中将军衔,担任英国驻香港三军司令。在他的记忆中,率军救出他们的英雄团长叫“林国章”。作为军人,知恩图报的菲士廷在香港四处派人打听这个“林国章”的下落。在新38师团长以上军官姓名中,根本没有什么“林国章”。之所以会有“林国章”之误,是菲士廷把中国官兵口中的“刘团长”三字误以为是英雄团长的名字,所以,就以讹传讹的变成了“林国章”。
仁安羌战役指挥官孙立人将军
1963年,令菲士廷魂牵梦扰的“林国章”终于在香港露面了。在与菲士廷相认之后,“林国章”每日在香港各地招摇撞骗。3月间,“林国章”窜到香港新界,声言要集资港币1000万圆,兴建住宅小区,并命名为“菲士廷新村”。善良的香港居民看在他“抗日名将”的身份上,没有起疑心,许多善良的人解囊相助,一时间,好不热闹。
实际上,这个“林国章”,本是一个叫林彦章的骗子。此人在战争期间从家乡逃到昆明。在昆明期间,听到了中国远征军解救英军的故事。后来,林彦章来到香港“捞世界”,整天混迹于新38师(后改编为新1军)的一个副师长在开的茶楼里。天长日久,不仅与那个副师长套上了近乎,还把对方当副师长时的军服勋章等可以代表身份的物件全部借来。
刘放吾的奖章执照
菲士廷本来在战争中没有见过刘放吾本人,再加上林彦章又连蒙带糊的杜撰了率部营救菲士廷的“故事细节”,居然把当事人菲士廷瞒过去了。菲士廷以为眼前的林彦章就是当年的“林国章”,不仅帮助他做很多事,还和林彦章拍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就成了林彦章四处诈骗的“金字招牌”。
中国远征军官兵
纸里毕竟包不住火。林彦章假借英雄之名,在香港的一系列诈骗活动,引起港英当局的注意。正当他的骗剧闹得红火之时,1963年8月23日下午1时半,警方手持港督及行政局签署的手令,敲开了他寓所的大门。在将林彦章逮捕之后,即按港英当局制定的条例,将其驱逐出港。
那么,真正的英雄,又在哪里呢?
两袖清风的英雄团长,正在台湾卖煤球
从缅甸归国之后刘放吾被孙立人推荐,进入陆军大学特七期受训,毕业后调新7军为少将高参,后随蒋介石败退台湾。
中国远征军“国殇陵园”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大批高级军官挤在弹丸小岛上,一时竟有“上将满街跑,少将睡街角”之说。初到台湾之时,刘放吾先受孙立人征召,在风山练兵,还被莫名其妙的降职为上校使用了一段。1954年,因为孙立人被诬陷“兵变”遭遇软禁,刘放吾也因与孙立人的渊源过深,遭受到了冷遇、排挤和打击,被迫退役。
此时的刘放吾,一家六口的生计都成了问题,那少得可怜的一点退休金不足以养家糊口。刘放吾当年有一句话再贴切不过地反映出那时的境遇:“两袖清风,一肩明月,且无适当之工作,人人苦于生计”。
为了走出入不敷出的惨况,刘放吾将军不得不开始另寻生路。他先想到了做文具生意,找朋友商量,因为没有钱而作罢。无奈之下,他想到生死与共的战友,原113团1营长杨振汉。杨振汉在国民党军队做到了上校,也因为孙立人事件受牵连退役,此时正在做打煤球的生意。眼见老长官来了,杨振汉不忘旧情,手把手地教他在什么地方买煤,怎样做煤球,还时不时地跑过来帮忙。就这样,刘放吾在台湾东屏开起了一家煤球店,其产品被邻里戏称为“将军煤球”。
煤球生意不好做,且非常辛苦。刘放吾后来笑称:“我做煤球生意,经常往返屏东、凤山之间,由于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摩托车,只好踏单车两头跑,这样来回几年,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体力还真不错!”在杨振汉的帮助下,“将军煤球”的生意做得还勉强过得去,但一场台风袭来,把他的厂子夷为平地。失去本钱的他只好在年纪一大把的时候下到煤矿井下,当起了矿工,下井挖煤。
刘放吾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刘家的邻里才知道住在自己隔壁的老人竟是一位英雄,竟相跑来照顾刘家的生意。台北经营国泰煤气行的李宜荣先生听说刘放吾将军的事迹后,专程跑来对刘老将军说:让我帮帮你,你太辛苦了,我帮你做专业的液化煤气生意。当时,在台湾,煤气生意刚刚开始,赚钱比较容易。此后,刘放吾的家境逐渐好起来。
1992年,在仁安羌大捷胜利50周年之际,93岁高龄的老将军已经定居在美国的洛杉矶。4月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图)正在美国访问,她特意在芝加哥会见了老将军。撒切尔夫人亲切地握住刘放吾的手说:“老将军,我听到过很多关于你的故事,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听到你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事情。你当初救的这些英国军队、美国传教士,想想看,现在他们的家庭已经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了。这些人的生命都是你救的。我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对你表示崇高的敬意!”美国总统老布什也给刘放吾将军写信,以示敬意。
刘放吾一直有块心病,因仁安羌大捷,蒋介石在1946年曾下令颁发的“陆海空甲种一等勋章”(上图)一直没有送到他手中,老人长期保留的只是一纸命令。为追回应得的荣誉,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专程回到台湾,见了台湾的“国防部次长”丁之发。然而,刘伟民等了好长时间,此事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为了不给父亲留下终身遗憾,刘伟民在台湾找到他妹妹的同学,在台湾政坛素有“小辣椒儿”之称的“立法委员”的洪秀柱(下图)。洪秀柱把电话打到了时任“国防部”部长的陈履安那里,说:如果你们不办,我在下一次立委会上要质询这事。这样,事情才往前推动了。由于时间已久,当年的勋章连同铸造模具都没有了,台湾军方又不得不为刘放吾重新铸造模具,重铸勋章。
1994年6月29日,刘放吾将军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200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国防大学将刘放吾将军列入其出版的书籍“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之一。
附件: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55
唉~~中国向来又后勤领功前线卖命的传统,这不,马英九的父亲就是死活不让马英九下基层,宁可去当人的秘书;再说蒋介石了,孙中山派他到福建,他居然嫌苦嫌累嫌没意思跑回去找孙中山,孙中山又把他留下了。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56
这是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人不留台湾,要远走海外,包括蒋的内人?是洗钱抑或转移财产?是负气?是亲美?是免遭****? 是从英美盟军寻求慰籍?
从“台湾民风+蒋氏家族的恶贯满盈+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皇民文化” 可以找到答案,这或许才是爆发台湾“二二八”的深层原因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56
抗 日 功 臣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56
同感。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56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古往今来,名气大的将军,在和平时期,终是当政者的一块心病。当今世界,军事政变屡见不鲜。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56
蒋介石欣赏的,像张灵甫,都死了!!!活着的,却都是他不欣赏的!!!
文章结束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56
向抗日英雄致敬!为中华民族奉献的人都是可敬可爱的!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56
阅读(4)评论(8)?环球网上总有这些神奇的事情发生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