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名嘴「公審」不是正常現象 [打印本页]

作者: 影音王    时间: 2010-2-2 19:46
标题: 名嘴「公審」不是正常現象
ZT  名嘴「公審」不是正常現象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6.24 02:08 pm

  
「名嘴政治學」成了顯學,但直到這次名嘴互咬事件爆發,才更凸顯問題的嚴重性。檢察總長出席魚翅宴,的確有點不對勁,但搞了半天,如果爆料名嘴自己也在席間,並且被同行指為「設局」,則名嘴介入政治派系和利益角力的程度是不是有點太超過了?


向來是名嘴爆料,今天名嘴也被人爆料,「爆人者人恆爆之」,這是何其反諷的畫面!政論節目中的名嘴,本來就是台灣畸形政治的產品。因為司法公正和國家公權力並不完全獲得人民信任,遂有「觀察家」等人現身媒體,大談內幕消息,多少曾發揮「揭弊」的功能。由於名嘴多半出身媒體或政治圈,往往具有特殊消息來源,和不為人知的人脈管道,也泰半表達出特定見解,漸漸變成某種「權威」。這幾年,電視名嘴躋身社會名流的一環,甚至往來酬酢於財團老板與政壇大老的宴席間,龐大影響力不容低估。


不過,有權力就有腐化。名嘴發言漸漸形成「公審」現象,這種公審,距離「正確事實」和「公正評論」的標竿有多遠,無人能評估;但名嘴變成某種利益或政治派系的「代言人」,卻越來越明顯。名嘴如果鎖定目標打算修理,連**官都難逃被扣上「司法暗樁」的大帽子。這種不必提出證據就進行公審的風氣,難道是民主社會的健康現象?


這次的名嘴互咬事件曝光,至少讓他們的一向光環迷思破功了:原來名嘴不只是在相當距離之外評論政治,還直接進入「魚翅宴」,有時扮演局外的批判者,但也不無可能自己就是局內的玩家。名嘴不只是在選舉期間站台,也可能介入政治人物的權鬥糾葛。果真如此,則所謂「政治評論」其實是與「政治操作」互為表裡的。簡單地說,過去「政治介入媒體」被罵臭頭,但今天「媒體介入政治」卻堂皇為之,政媒分際的破壞有比這更嚴重的嗎?


以台灣當前政治生態而言,名嘴現象還不會消失,但如果希望稍減「名嘴公審」這種民粹作風,只能寄望閱聽人的判斷和公民社會的自覺力量了。





【2009/06/2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7
寄望閱聽人的判斷和公民社會的自覺力量了。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7
呵呵 俺再中央4台看台海 评论"扁案" 经常看到名嘴(在台湾可能不算)谈论 某某法官怎样 某某检查官怎样 俺就一直怀疑 不是台湾很民主法制吗 原来司法漏洞还是不小 这下被思湘先生证实了 原来台湾还是靠人制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7
ZT  我何以不想再被稱為名嘴

【聯合報╱蔡詩萍/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2009.06.25 06:17 am

  
看到幾位名嘴,為了咬出檢察總長陳聰明是否吃魚翅宴,沒想到竟扯出名嘴也有被邀宴、吃魚翅的風波,不由得讓我聯想到主持人于美人的一段廣告:別叫我名嘴,我只是出了名的挑嘴。


名嘴、名嘴,這個已經相當程度「被汙名化的專業」,經過這一番魚翅宴的折騰,恐怕真要淪為「一群吃魚翅的出名的挑剔之嘴」了。
然而,這是很悲哀的。首先對不少認真扮演評論的人來說,不管藍綠傾向,我一定會替他們抱不平。我想起一位曾經頗受歡迎的評論者,告訴我他何以淡出的原因。


「自以為是」、「不用大腦」、「拚命表演」,除了這些印象外,名嘴們開始「成群結黨」起來,竟自認是「正義的一方」,要介入政黨或個案,扮演起「老大」的角色。他告訴我,「不能讓孩子有一個被汙名化的『名嘴老爸』。」


我感同身受,因為長達一年多以上了,我不再上任何政論節目,理由就是,我也不想被稱為「名嘴」。


我心儀的評論家,可以是胡適之的不溫不火,可以是殷海光的鋒芒犀利,可以是司馬文武的簡潔精鍊。敢說自己很客觀,但不管怎麼評論藍綠,我都很清楚,有一條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正義等等理念所築成的界線,在那裡指引我的評論。


在我心裡,當一名評論者,進步理念最重要,沒有這些理念當支柱,所有評論都會失去一貫信念,而淪為隨機、亂射的散彈。而一旦失去信念,更容易被掌聲、噓聲所干擾。


很不幸,電視評論節目,正走向一個死胡同:收視率掛帥。這是給評論者掌聲或噓聲,最虛妄的舞台。


早期的電視論壇,還看重形式的平衡,曾幾何時,藍的更藍,綠的更綠。這還不打緊,無論藍綠,養出知名度後,竟有藍嘴或綠牙,儼然普天之下,就只有名嘴最清楚內幕,亦唯有名嘴的褒貶才是至察之事理?我們看到民進黨的初選,綠色名嘴公然配合派系,扮演誅殺對手的馬前卒;藍營名嘴在陳聰明事件上,或掩護、或追殺;都可一窺名嘴文化早已脫離那原本扮演「啟蒙功能」的批評者角色了。


批評,是為了啟蒙,是為了開啟那被掩蔽、被扭曲、被弱智的「蒙昧狀態」,批評者自己更該對「弱智」這檔事,保持高度警惕。若變成耍嘴皮、拚演技、噴口水,那批評者本身,就是在「自我弱智化」。
更糟的是,若批評者還想結幫拉黨,自詡為「街頭正義者」,動輒介入黨爭、圍毆特定派系或個人,那他就不僅弱智,更是在扭曲真實了。


有評有論的評論者功能,竟淪為表演的名嘴文化,竟淪為媒體熱炒的「魚翅一族」!真是情何以堪啊!





※延伸閱讀》
?魚翅宴 監委不排除約談陳聰明
?周玉蔻:挺陳倒陳 媒體集團名嘴互毀互鬥?
?社論/名嘴「公審」不是正常現象

【2009/06/25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7
呵呵 此事只能证明各大"名嘴"不是为了最终的结果 而是为了个自(团体)的利益 那最终的结果 事实呢 估计被"名嘴"们一忽悠 也就没有人想知道了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7
我喜欢台湾名嘴2100的凤馨小姐。很客观。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7
名嘴应也属娱乐界人物吧!大家听他们说话,主要还是听他们怎么侃吧!谁会听他们“分析”呢?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7
俺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 然后 俺就晕菜了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7
其实名嘴按照咱们的说法,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吧
说的对错虽然重要,但是有没有艺术效果更重要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8
**期間。。。****有理。。。言者無罪。。。罪不罰己。。。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8
肯定比脱口绣强 不用证据 也不用玩笑 只要吸引人眼球 OK了 即使没有收视率 一样有收入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8
名嘴具娱乐性!!!!!!!!!!!!!!!!!!!!!!!!!!!!!!!!!!!!!!!!!!!!!!!!!!!!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48
ZT 墮落名嘴 蔡詩萍勸退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9.06.26 07:14 am

  
台灣電視政論節目充斥,資深媒體人蔡詩萍昨天受訪時有感而發說「名嘴要有社會責任,不能為上電視而上電視」;他呼籲,社會已有關機運動,「若有評論員受不了政論節目,就退出來吧!」


蔡詩萍昨天在本報民意論壇版投書,形容電視名嘴是「被汙名化的專業」,他笑稱昨天「一整天電話接不完」;他說,名嘴評論須「有所本」,言論尺度要符合民主理念,「這是媒體人應有的堅持」。


蔡詩萍表示,如今政論節目「藍的愈藍、綠的愈綠」,激化對立,「政論節目不再是公共論壇,名嘴也配合演出」;「這是名嘴自己的墮落!」


蔡詩萍說,要扭轉惡質現象,第一要靠名嘴自律與反省,若目的只是賺錢,去綜藝節目賺更多,「評論與脫口秀仍有區隔」;再者,要靠觀眾區隔出評論者的差異,不能劣幣逐良幣。他說,要改變這種歪風,某種程度也要仰賴報紙,畢竟文字評論較有深度,也能間接影響政論節目。


※ 延伸閱讀》
?蔡詩萍:我何以不想再被稱為名嘴
?Blog》名嘴 也算一種行業嗎?
?Blog》挺陳倒陳,媒體集團名嘴互毀互鬥?!
?Blog》吃飯,要有規矩!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8
ZT  民眾老實說:「錄音機名嘴」 看久會累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湯雅雯】 2009.06.26 07:14 am

  
丁良好(五十一歲,退休公務員):之前名嘴還能理性討論,現在有的很情緒化,連主持人都不太理性;談的主題不斷重覆,像錄音機,到各台講的都一樣,看久了很疲乏。


官朝泉(六十一歲,退休高中老師):名嘴可以有立場,稍稍誇大,也還可以接受,不過,現在很多名嘴空口說白話,把民眾當白癡耍,說錯了又不認錯,跟口中批評的政客有什麼不同?
黃保基(卅歲,服務業):這些「媒體人」仗著資深光環,成群結黨、飽食終日、言不及義,只為挑撥各種政治議題,如果政府看政論節目治國,這樣的國家根本毫無希望可言。


陳奕廷(廿五歲,待業中):一場「魚翅(魚刺)宴」,讓這些以「名嘴」自居的人體會到,什麼是「一隻手指著別人,四根手指指著自己」的「相對論」。






※ 延伸閱讀》
?蔡詩萍:我何以不想再被稱為名嘴
?Blog》名嘴 也算一種行業嗎?
?Blog》挺陳倒陳,媒體集團名嘴互毀互鬥?!
?Blog》吃飯,要有規矩!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8
ZT 論壇/懂太多上太多 名嘴就是淺

【聯合報╱莊淇銘/台北教大教育政策經營管理所教授(台北市)】 2009.06.26 06:41 am

  
看到蔡詩萍為文「我何以不想被稱為名嘴」,頗有讀書人的氣魄。我也曾經常上電視談話性節目,最近兩年多來,幾乎都不上節目,除非是我認為我夠專業談論的議題。


「名嘴」在動用媒體批評時事或他人時,別忘了自己本身也是被「批評」的對象。因為,媒體是「社會公器」,任何人在使用社會公器時,都應當審慎善用。


準此,我在接受通告時都會問「討論主題」,因為,要談要找專業來談,我不是什麼都懂。我經常告知邀請者說我不適合,有更好人選並推薦他人。其次,因為在使用社會公器,討論事情要就事論事,不宜有預設立場。我經常被藍的罵我是綠的,綠的罵我是藍的。我都一笑置之,因為,社會自有公評。


在劉兆玄院長提出要限制教授上叩應節目的時間時,我反對。因為,這是言論自由的範疇。但是,邀約名嘴的媒體及被邀的名嘴,在使用社會公器時,應有自律與規範。這規範就是專業、時段及超然。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就算懂,有沒有更專業的?其次,媒體是社會公器,應該讓更多的人有使用權,怎麼有些人,幾乎每個時段都上,這讓媒體成為少數的「私器」。


再者,如果運用媒體介入黨派或選舉,那就更傷害社會公器了。這造成有些朋友批評名嘴的「三多」:懂太多、上太多、介入多。最後,要呼籲制作單位,邀來賓上節目,不應考慮「立場」,應考量「專業」;如考慮立場的深度,可能會邀請到專業「淺」的來賓,有違社會公器本質。


誠然,吾人看到不少優秀的名嘴,發揮社會公器的功能。但是,名嘴仍須接受社會的檢驗。要注意不宜讓社會公器有「三多一淺」的現象。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9:48
ZT   論壇/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

【聯合報╱王宥程/自由業(嘉義市)】 2009.06.26 06:41 am

  
拜讀蔡詩萍的文章,筆者心有戚戚焉。每周在工作場所流言蜚語總是不曾間斷,而當有人開始談起八卦,就避而遠之,若真的離不開,則左耳進右耳出。大腦是用來記憶美好的事物,偏偏大多數台灣人卻把五四三牢牢記住。


智者蘇格拉底的金玉良言迄今仍有警惕,當你要跟一個人說一件事情時候,要用三個篩子:真實、善意、重要,過濾一遍。每當某同事在閒聊某人的豐功偉業,總有某些人一窩蜂地跟進,但我是不會趨炎附勢的;相對地,批評某人的惡行惡狀、胡作非為之時,敝人也不會避此人而遠之。親眼看見的都不一定是千真萬確,更何況是道聽塗說的流言。


每次看見呱呱落地的嬰兒,及在大街小巷瞥見的童稚,那天真無邪的臉孔就讓人再度想起了孟子離婁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已故的布袋戲大師黃海岱老人家倘若還在世的話,對此時此刻瀰漫偽善、說假話、矯揉造作的台灣政治人物,應有振聾發聵的四字箴言,反璞歸真(誠實、純潔、善良)。





【2009/06/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49
你尽可罗列名人的名字来粉饰你自己——尽管他们和你不搭界!吹吧,等你自己把牛皮吹破!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9
吹,尽管你的“牛皮”很劣质,但还可供消遣!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9:49
謝謝!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9:49
您先罵!


論壇、還沒法可管。


俺等....俺不罵而已!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