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对新党泡沫化的分析-与望蜀,思湘说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10-2-2 11:39
标题: 对新党泡沫化的分析-与望蜀,思湘说
考虑十年的问题没人探讨,在这里碰上两位新党的人,我们年龄应该差不多,与两位探讨一下.
  新党自创党以来从争取姚立明的国会观察基金会到朱高正的社民党集体加入,再以统战路线与施明德领导的民进党合作,冻结核四预算,推出阳光法案,展现了新党作为关键少的威力,受到社会的好评.
  九五年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后的新党本应该大有作为,想不到的是在李登辉与老共犯脸后,新党变成了逢李必反的政治斗争工具,以批李登辉为己任.当时的分析是,李登辉靠密使协议骗取了老共的信任,老共信任李登辉,没有在当时的台湾拉拢一些制约力量.当李登辉与老共翻脸后,老共在台湾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制约李登辉,所以紧急拉拢新党.九十年代初那个郁慕明就经常向北京投诉李登辉,那是郁慕明不知有一个密使协议,老共当然不会看重郁慕明.老共拉拢新党这正中郁慕明的下怀,新党理性的政治斗争不坚持了,开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新党由此***.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新党开始了轮流坐庄的领导形式,从赵少康,王建煊到谢启大再到李庆华,在李庆华带人投入宋楚瑜门下后,新党从此泡沫化了,最后郁慕明出来收拾残局.
  新党从九十年代初以新连线为基础创党到九十年代末至两千年总统选举后,经历了台湾民主政治下政治斗争的实践,最终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党务工作,没有深耕群众,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特定的圈子内,被社会批评为,新党过不了淡水河.在政治上依靠别人,听命别人,自甘沦落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那些新党的创党集体最后反目成仇,让社会看了笑话.新党的两个败家子,一个是郁慕明,一个是李庆华,还有那个冯沪祥,都是混蛋.新党的有一部分人后来都到大陆发展,个个都吃香喝辣,论功行赏了.赵少康宏伟的政治人生规划随着新党的衰败也跟着泡沫化了,台湾政治的骗局就是这样内斗斗出来的,自作自受吧.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39
您應該去跟"趙少康"說啊!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1:39
受教了,謝謝!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39
就说这几句,太简单了吧,为什么不敢面对失败呢?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39
您的看法,應該像您當初透過"趙少康"給馬英九的模式,


您直接跟"趙少康"去說,比跟我們說,來得有用處啊!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1:40
如以政黨規模的大小論成敗,是如你所述;如以新黨對兩岸關係推展的貢獻,是成功的。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1:40
为什么不敢面对失败呢?

它再敗下去,俺就換個黨唄!

黨費繳給別的黨吧!反正又不是執政黨啊!

呵呵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俺倒是很有興趣知道,

您現在見到吳伯雄,

會跟他說啥?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新黨的興衰和大環境有關,不是哪個領導人造成的
事實上,新黨泡沫化時其重量級精英譬如趙少抗王建宣等人都在,只是環境變了,他們無法力挽狂瀾
新黨為何興起?
簡單的說,台灣的外省族群他們的中國意識相對強勁,當國民黨主席兩蔣在位時,外省人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擔任捍衛角色,他們是國民黨最忠貞的黨員或支持者,以正藍自居
當台灣意識強烈的李登輝因緣際會坐上了國民黨主席的寶座,由於台灣中國兩種意識形態幾乎水火不容,外省族群擔心國民黨的意識形態產生變化,可能從中國國民黨走向台灣國民黨,於是支持者鼓動外省立委群起出走,導致國民黨***、弱化
新黨成立時氣勢很旺,全盛時期支持率達到13%
繼任的國民黨主席連戰,雖然極力撇清和李登輝的關係,儘量向中國意識靠攏,無奈血統不純,造就當時威望驚人的宋楚瑜成立親民黨取代新黨地位
一旦血統純正的外省人馬英九上台,,中國意識相比李連又如此強烈,國民黨***的原始動機不復存在,外省除群又鼓動外省立委回歸國民黨捍衛黨中央,這樣的狂流連魅力驚人的宋楚瑜也阻擋不注,最終命運和新黨相同走向泡沫化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11:40
外省与本省之争。。。台湾政治都沦落到要以“血统“论天下的地步了,可见意识形态是多么可怕的武器呵~本能决定一切,当”嚎“与”干嚎“也成为一种本能体现的时候,所谓民主也就只能无可奈何的玩过家家游戏了。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1:40
LZ下次还是编辑一下内容吧……有点乱……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本末不能倒置
不是民主製造意識形態的對立
台灣過去,由於統治階層(也就是外省人)和被統治階層(本省人)曾經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遭遇,產生了不同的意識形態
在國民黨專政期間,壓抑了兩種意識形態的矛盾造成表面合諧,一但民主化後,這'樣的衝突必然浮出檯面等待解決
當然,這種的矛盾會隨著時間淡化,畢竟後代子孫都生活在相同環境受相同教育,意識型態將逐漸趨於一致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1:40
我是我们小区的居民组长,就是你们的里长,我们小区碰到一些物业管理常见的问题,我以组长身份代管,在三个月内将一些比较麻烦的事做完然后再移交出去,这是我的风格. 吴伯雄任党主席到现在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国民党的团结问题,这些问题是马英九所不能胜任的.我见到吴伯雄就会问他,为什么不等解决了国民党的棘手的问题再移交给马英九,现在移交,马英九驾驭不了局面,谁负政治责任? 新连线的出走应该是与李登辉的本土化的政策有关,本土的政治人物要出来,谁让出空间?那些被劝退的老民代所打开的空间外省的,本土的都要争,在这个时候新连线就能看出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扯淡!那是新连线以莫须有的手法摸黑李登辉.李登辉后来挟强大民意去开拓国际空间,这与台湾的资本输出的紧迫性有关,不一定就是搞两个中国. 我对马英九的推动就只有建议赵少康推出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只此一项,台北市长选举后我就把马英九当成反面人物了.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1:40
”嚎“不得更不可”干嚎,“还是上访好。

”嚎“不得更不可”干嚎,“还是上访好。fficeffice" />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11:40
尽管大陆不少人出于某些目的说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但是我还是要说你这种人说的台湾意识就是台独意识。你说的台湾意识的胜利正是台独意识的胜利。这个胜利带给你们的终将由你们自己来承受!陈水扁造成的恶果仅仅是开始!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新连线的出走应该是与李登辉的本土化的政策有关,本土的政治人物要出来,谁让出空间?那些被劝退的老民代所打开的空间外省的,本土的都要争,在这个时候新连线就能看出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扯淡!那是新连线以莫须有的手法摸黑李登辉.
---------------------------------------------
对于到了2009年6月还在为尊李高声叫好的人来说,一定要假装清纯看不出来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的!也许你本人就是一个两国论者?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新黨

  
主席 郁慕明
秘書長 李勝峰

成立 1993年8月10日
臺北市
總部地點 臺灣
臺北市光復南路65號4樓

新黨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一個政黨,以追求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為宗旨。現任黨主席郁慕明。

歷史
新黨成立於1993年8月10日,總部設在中華民國臺北市。新黨發起人為趙少康、李勝峰、郁慕明、王建煊、陳癸淼、李慶華、周荃等七人,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內的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4年12月28日朱高正為首的中華社會民主黨併入新黨。

簡介
新黨屬於泛藍陣營,理念與政治主張是追求民族統一、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目標,堅守公義、平等、和平、安全、務實、乾淨的原則。

1996年政府開放新設廣播電台,新黨曾以政黨名義開設名為「新希望電台」的中功率電台,後來更名為「飛碟電台」,趙少康任董事長。

由於新黨由於在其組黨宣言中明白標舉「開放兩岸直航」、「積極與**展開談判」,衝擊國統綱領的程序與格局,反對臺灣獨立運動,因而面對被視為統派的質疑,部份媒體與黨派甚至以具有貶義的方式稱之為「中國新黨」。為此,創黨之初新黨還特別澄清並非急統,但是新黨作為一個都會小市民黨、知識份子精英黨的個性倒是相當從一而終。新黨成立後不設主席、中常委、中執委、中央委員等職位,只設召集人,負責召集主持會議。但自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敗選後,辦理黨員重新登記並調整組織、舉辦黨員大會由黨員直選主席、黨代表。

雖然新黨自稱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國會為中心,以民意為導向,以選舉為手段的民主政黨」,其精確的民調與配票策略在創黨之初曾打出漂亮的選舉成績,新黨甚至宣稱透過該黨的民調與配票機制,可以讓「只有十萬元的小市民,也可以當選從政發聲」。但另一方面卻又限制由公職人員(立法委員)組成權力核心,後來政黨內部也因此產生意見分歧。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後,由於宋楚瑜主導的親民黨成立,票源與新黨有相當程度的重疊,因而壓縮新黨的政治版圖及存立空間。二者既聯合且競爭的關係,造成民主進步黨執政後在野聯盟內部親民黨與新黨因為挖角風波而發生衝突。

新黨現有臺北市議員3席、金門縣議員1席,另有2名屬於中國國民黨黨團的雙重黨籍立委(費鴻泰和賴士葆),政府公職人員方面有監察院長王建煊、監察委員周陽山,而台北市長郝龍斌則是新黨顧問。

儘管與中國大陸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聯繫,黨主席郁慕明也經常性的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不過出於意識形態上難免存在的差異,甚至是其政治勢力的衰弱,始終不是中國**所特別重視的爭取或統戰對象,並且對新黨標上「台灣新黨」的名稱,尤其是連戰跟宋楚瑜於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之後,新黨更是不再被**視為重點統戰對象,新黨雖然多次主張統一,不過仍堅持其捍衛中華民國與保衛台灣的不統不獨不武政治態度,也是馬英九總統的主要支持者,使得**現在更樂意於與吳伯雄還有連戰等人交往,畢竟後者在台灣社會乃至整個泛藍陣營的影響力,是前者所無法比擬的。

新黨的黨旗和黨徽中的「新黨」兩字均是從孫中山的親筆筆跡中挑出結合而成。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新黨的政治主張

追求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追求統一
主張民族大義,中華民族應固守原有之疆域,不容異族染指,亦不容***國土。反對台灣獨立。壯大中華民國。

三黨合作一致對外,相互監督,立即國共談判。具體為拓展國際生存空間,重回國際舞臺;開放兩岸直航、促進全面交流;保障台商權益,爭取大陸市場;建立互利共生的中華經濟圈。

主張憲政民主,反對專制政治。確立權責相符,受國會監督的直接民選總統制,避免獨裁。(現黨版政策白皮書已修正為改採內閣制。)
各族群一律平等、推動系列人權法案、保障人權。

改徵兵為募兵,採減兵不減官,儲備整軍幹部的精兵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化、現代化,確保安全。

主張廉能政治,反對金權腐敗。設立直屬行政院之廉政總署、推動系列陽光法案,貫徹反貪污、反腐化、反特權。

反金權、不反商。尊重守法守分的企業家、生意人。使他們不受刁難,全力支持中小企業,要做他們的後盾。

主張福利政策,反對貧富懸殊。規劃照顧弱勢團體的社會福利政策,保障小老百姓的生活。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新黨參選狀況

新黨成立後,立即躍升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之外的第三大黨,並保持大是大非,對於兩大黨依事合作,同樣也依事批評。曾經在立法委員拿下21席。2000年新黨提名參選總統的李敖在投票前幾日宣布支持另一組參選人宋楚瑜,最終獲票率最低。

民主進步黨於2000年執政後,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高舉合作旗幟(即泛藍),也正式宣告日後新黨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緊密合作。2004年、2008年總統選舉新黨皆支持泛藍陣營推出的候選人而沒有推派參選人。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新黨同意以中國國民黨籍當選者有兩人,不分區立委沒有得超過5%的當選門檻,拿下38萬多票,約4%。


現況/與他黨關係

中國國民黨
自郁慕明接任黨主席後,就高舉「泛藍合作」、「國親新合作」等大旗,促成泛藍陣營的團結。有鑑於2001年的立委參選,新黨在台灣本島提名的候選人全軍覆沒,使得投給新黨的20多萬選票形同浪費,2004年立委選舉起,即鼓勵公職人員投入中國國民黨,披上中國國民黨的旗幟參選(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新黨成員原本就是從國民黨脫黨加入新黨,因此可以說是重回國民黨。),但就與國民黨合併一事,其主席郁慕明於2008年初否定這個選項。

2006年,曾以新黨籍身分擔任民進黨政府環保署長的郝龍斌也在新黨的支持下加入國民黨,並投入國民黨內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初選,最後順利勝出,並於該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當選。

2008年因立法委員選舉而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發生變化。雖然仍有黨員在新黨背書下披上中國國民黨的黨籍參選區域立委。但是新黨認為自己已經不提名區域立委來迴避與中國國民黨的選情衝突,中國國民黨仍以文宣強打「不集中投票就是幫助民進黨」,被新黨認為「國民黨戴新黨綠帽」,而使新黨在當屆立法委員選舉中,雖已拿下38萬多票而成為"第三大黨",但仍差1%功敗垂成,未得到任何席次。但新黨仍支持國民黨籍馬英九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也持續喊出「堅持正藍」、「當泛藍的防腐劑」。

民主進步黨
2008年1月18日新黨主席郁慕明與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雖因政治立場不同,仍就目前政局會面交換意見。

新黨歷任領導人
全國委員會召集人
第一屆:趙少康
第二屆:郁慕明、王建煊
第三屆:陳癸淼
第四屆:陳癸淼
第五屆:周陽山
第六屆:陳癸淼、馮定國
第七屆:李慶華
第八屆:郝龍斌、謝啟大、營志宏、郁慕明

主席
第一至三屆:郁慕明(2003年6月至今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11:40
呵呵呵!么洞捌,老哥晚上好啊!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