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孫中山"牽線兩岸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CampusHR    时间: 2010-2-2 09:43
标题: "孫中山"牽線兩岸交流

  6月1日,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晉謁南京中山陵,參加孫中山先生
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紀念活動。




國民黨到中山陵“吸氧” 謁陵成兩岸情感紐帶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方輝發自北京 君父下葬,稱為“奉安”,孫中山被尊為“國父”,其遺體安葬賦以“奉安”之禮。
  80年前,當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離開北京奔赴南京時,兩地數十萬民眾為他送迎,6月1日,在孫中山奉安南京的那一刻,坐落於紫金山的中山陵也成了中華民族新的文化標識。
  80年後,借助奉安80周年大典的機會,此地在某種意義上又成了維係兩岸關係的情感紐帶。
  6月1日,作為此次大陸之行的最後一站,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登陵拜謁。
  追尋孫中山的腳步
  吳伯雄此次大陸之行的第一站,不是南京,而是北京。
  5月26日,**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日在北京舉行的會談取得重要成果,達成廣泛共識,用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楊毅的話說,這次會談對增進國共兩黨政治互信,促進兩岸雙方良性互動,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會麵,剛好是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出現緩和大約一年的時間。
  兩岸輿論認為,國共兩黨領導人在兩岸關係發生曆史性轉折一周年之際舉行的第二次會談,將在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其實,吳伯雄是應胡錦濤的邀請,在來南京出席紀念孫中山先生有關活動時到北京訪問的,整個行程安排合理而自然。孫中山先生生前曾致力推動國共合作,而在他身後,依然具有維係兩岸關係的紐帶作用。
  由於是孫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周年,中國國民黨對此次活動也很重視,6月1日重要人士齊聚南京中山陵。同時,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選定6月2日起與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聯合舉辦“永恒的豐碑——紀念孫中山先生文物文獻展”。早在5月21日,國民黨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了“巍巍中山魂——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紀念特展”,兩地交相輝映,為兩岸今後的類似合作打開了新局麵。
  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
  從2005年3月的江丙坤謁中山陵開始,此後國民黨人來大陸幾乎必到中山陵,大陸方麵的配合也令台灣同胞滿意。一位中山陵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原本就很多的拜謁活動變得更加頻繁,有很多都是兩岸人士一同謁陵。
  有學者認為,謁陵活動能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甚至許多涉及兩岸、國共敏感問題的區域都可以從孫中山身上找到解決之道。
  “我第一次到大陸就是去廣州參加‘孫中山與亞洲’學術會議,如果沒有孫中山作為紐帶,我的大陸行可能還會推遲幾年。”原國民黨幹部、現任香港珠海學院教授胡春惠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1990年代的台灣人對大陸缺乏了解,尤其是政界和學界的人士,對大陸充滿恐懼,覺得雙方沒有共同語言,孫中山打開了兩岸在曆史文化上的突破口。
  而更多的台灣學者到過北京後,會驚訝地發現,每年的“五一”、“十一”期間,天安門廣場上都會擺放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人們漸漸發現大陸方麵對孫中山尊崇並不比台灣少,台灣有許多以孫中山命名的街道、建築、學校,這種現象在大陸同樣存在。
  事實上,從1955年開始,每逢孫中山先生的誕辰和忌日整10年,大陸都會舉辦紀念活動,一般都是國家的高級領導人主持,並發表講話,一直延續至今,第一次發表講話的就是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周恩來。“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就是毛澤東親自給予孫中山的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不僅紀念的是1840年以來為中國的民主革命犧牲的烈士,當然也包括為反帝反封建奮鬥終身的國民黨人,因此大陸紀念孫中山也在情理之中。
  台灣國父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認為,即便是在1949年以前國共在大陸鬥爭的歲月裏,兩黨對孫中山的態度也是趨同的。“兩岸分治60年的現狀下,兩岸還能在孫中山的問題上保持很高的相同度,是很難得的,這也說明在孫中山身上的確有很多屬於整個國家的東西。”
  對此,大陸專家也有相同的認識,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高華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指出,孫中山在兩岸多數人中是獲得認可的,“孫中山的思想中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孫可以成為聯接兩岸的紐帶,成為‘統一’的某種精神象征。”
  借曆史偉人“關照”現實
  孫中山一生革命40年,從推翻帝製到應對軍閥混戰,他從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他個人高尚品質更是讓後人尊崇備至。
  “聰明才智越大者應造千萬人之福,服千萬人之務”。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認為孫中山的服務思想與今天大陸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相通的。
  邵銘煌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管是國民黨,還是**,都認識到發展是硬道理,隻有創造經濟的繁榮和人民幸福才是合格的政黨。他表示,台灣長期以來按照三民主義的立國之本發展社會經濟,讓台灣人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的生活大幅提高,“這些都是兩岸逐漸靠近的具體表現。”
  1924年1月,孫中山先生親自指定了《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其中的《實業計劃》篇規劃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建設。近些年,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到,大陸的許多大型建設與孫中山當年的設想不謀而合。
  張海鵬對此的理解是,《實業計劃》設計了中國建設的藍圖,包括交通、電力、城市、港口的建設計劃,甚至提出了三峽大壩的設想。“但是這些計劃在那個時代純粹是一種理想,無法實現,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也無法實現,中國**人把它實現了,而且大大超過了孫中山的理想。”
  而在台灣的國民黨人更是感到欣慰,邵銘煌覺得大陸的經濟建設證明了《建國大綱》和《實業計劃》的可行性,這是對孫中山最大的告慰。
  分析人士認為,兩岸對於孫中山的共同理解占據了絕對的主流,孫中山思想在大陸和台灣的各自實踐也是一種中國傳統價值的回歸,今天大陸喊出的“和諧”與孫中山的和平、互助主張有著很強的融合性,隻要兩岸能本著和平、發展的原則,兩岸的政治前途也會水到渠成。
  張海鵬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現在兩岸的學者對孫中山曆史貢獻的看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對孫中山的“統一”和“發展”的理念沒有異議,這對於中國的統一來說是有助益的。
(責編:吳頌潔)
文章结束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9:43
孙中山是连接两岸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9:43
南山刚从香港回来先给楼上您们两位一人一朵花


但愿孙中山先生和毛**以及刘少奇邓*小*平的在天之灵好好谈谈如何破解两岸僵局,

解民倒悬,造福两岸,民生要安定,国家要和平,城乡要繁荣!

谁想打仗,快当雇佣军到中东去!

要不去打钓鱼岛,或者去解放大片北方领土去!

搞窝里斗的罪魁祸首,就是发动内战的千古罪人!
附件
青马大桥.jpg (62.91 KB)
2009-6-1 23:43
三桥飞架两岸三地

机场快线.jpg (63.88 KB)
2009-6-1 23:45

三桥一体.jpg (57.07 KB)
2009-6-1 23:45

正确看待孙中山.jpg (147.37 KB)
2009-6-1 23:45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9:43
孙中山是连接两岸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9:44
孙中山是我唯一敬畏的国民党人
文章结束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