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民国政府的奇迹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10-2-2 07:17
标题: 民国政府的奇迹
民国政府自1949年12月迁台至今,已经与中国大陆对峙了近六十年,直到现在,仍然屹立不倒。以百分之0.37的土地面积和百分之1.7的人口能够对抗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00万蒙古人,12.5万蒙古铁骑征服了两亿人口,几百万军队的半个地球。
60万满洲人,10万清军征服了1.2亿人口,200万军队的大明。
8000万人口的日本,一百万的日军却没能征服贫弱的+++国,最后却向+++国政府投降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吧。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 民国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7
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胜利?要标榜?什么价值观。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7
现在真要打起来,台军那点实力最多能支持三天。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8
+++国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不久清朝末帝发布《退位诏书》,+++国取代清朝成为中国的代表。在袁世凯与孙文议和后首都迁至北京,这个时期被称为北洋时期。1913年举办全国大选,开票结果参议院与众议院最大党皆为国民党,然而总统袁世凯使用暗杀恐吓收买等手段破坏国会,当时可能成为内阁总理代理孙文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让政治陷入乱局,期间发生洪宪帝制与溥仪复辟,使+++国差点覆没。后期军阀割据,动荡不安。中国国民党发起北伐后大致统一全国,首都迁至南京。期间内忧外患不断,1937年至1945年间与日本全面爆发战争(详见抗日战争与二战)。抗战胜利后颁布宪法,改组为+++国政府。1949年与中国***在国共内战中失利,失去中国大陆领土。12月7日播迁至台湾,并延续至今。同年,中国***于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的状态。

立国之初

甲午战争后清朝面临许多政治和外交危机,民间革新与革命思潮涌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号召推翻满清帝制。革命思想及主张逐渐得到认同并影响广泛之后,同华兴会、爱国学社、青年会合组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于武昌发动的辛亥革命成功,随后数月内各省回响,纷纷独立。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已经独立17省。
岌岌可危的清朝起用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虽然袁世凯发兵击溃湖北的革命军,但他希望议和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双方断断续续停战,并正式派代表于上海议和。革命期间因有黎元洪与黄兴之争,久议不决。孙中山自海外返国,被独立各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参 23]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的总统府宣誓就职,+++国正式成立。同年1月至3月,+++国临时政府将已经于1911年12月25日通过的《+++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定为临时宪法,同时定南京为临时首都。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隆裕太后代宣统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至此结束。

北洋时期

权臣袁世凯利用军事优势与政治手腕,在南北议和中取得绝对优势。不久,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政府迁都至北京,史称北洋政府。于此时期,+++国遭遇两次危机,一次是袁世凯欲称帝的洪宪帝制,最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发起护国战争(又称云南起义)推翻袁世凯政府。另一次为张勋发动的溥仪复辟,最终被段祺瑞所击败。而后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孙中山随即发起护法运动,于广州建立护法政府,军政时期开始。此时期,由西方引进民主及科学思想,发起许多运动。以北京学者为首的新青年派等知识份子发起新文化运动。而以南京学者为首的学衡派等知识份子则复兴中华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成为战胜国,由于青岛归属问题使知识份子又发起五四运动。
北洋政府因为府院之争、贪污腐败(例如曹锟利用贿选担任总统)与军阀割据而动荡不安。军阀局势最后为:据有东北、河北及山东的奉系张作霖(含鲁系)、河南湖广的直系吴佩孚及江南的皖系孙传芳。当时广州护法政府则受实力派军阀牵制,之后又因陈炯明叛变使北伐失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协助下重建,定出联俄容共政策,以“反对帝国主义”、“DADAO军阀”为口号[参 25],但这造成了共产党势力渗透至国民党中。护法政府在苏联协助下成立黄埔军校。1925年,护法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并建立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国军建立后东征陈炯明,平定滇、桂叛军,缔造了北伐契机。最后以蒋中正为总司令于1927年发动北伐战争。
北伐期间,国军主力北上攻下长沙与武汉,击败直系后东征攻下南昌。东路军经由闽浙,最后与主力军会合于南京,新直系溃败。之后因为容共问题,蒋中正于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并宣布清党,是为宁汉***。随后武汉同意“分共”,与南京复合,史称宁汉合流。遭到驱除的中国***则于8月1日发动南昌事件。1928年西北军冯玉祥与晋系阎锡山加入国军,兵分三路攻向北京。期间日本为阻碍北伐于济南引发五三惨案,国军避免冲突而绕道。最后国军攻克北京,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于沈阳皇姑屯车站遭日人炸死。年底,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表面上得到统一。

训政时期

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定南京市为首都,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并以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训典礼训辞为国歌,并在台湾沿用至今。根据1924年《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在北伐成功后开始实施“训政”时期。该时期至中日抗战结束后,于1947年颁行《+++国宪法》时方告结束。
于抗战前的这段时期又称“黄金十年”。外交上,外国在华特权通过外交途径逐渐收回。为了建立运输要道,以南京与兰州为中心,建立连省公路和粤汉、浙赣陇海铁路。建立广泛分布的通讯设施改善讯息传输。财政方面则是稳定物价、改革银行和统一币制。并且增大工业和农业生产。[参 26]为了提升民生品质,积极将立法和刑法系统现代化。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禁止毒品买卖。并且制定国语以帮助中国社会的统一。这些改革增进了民众的统一感和自豪感。
但于国防上,+++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窘境。由于中央推行军政统一使得地方派系被削弱,导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恶化[参 27],最终地方各派系(如桂、晋及冯)陆续与中央发生了内战,史称中原大战,最后中央军胜利。而后为了对付据守赣南的中国***,先后发起五次“剿共”。中国***最后于1934年10月进行“长征”撤退,最后抵达陕北。日本于此期间逐步加强侵略,九一八事变后吞并东北并建立满洲国。一二八事变意图侵略上海,国军成功抵御,最后停战。随后日军借由长城战役、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吞并华北。当时蒋中正定下“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旨在避免对日全面开战,与剿共同时并行。但在中国***倡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内反日逐步高涨之下[参 28],以及张学良因多方剿共失利,最后于1936年12月策动西安事变。最后蒋中正同意停止剿共,收编红军为八路军与新四军。此事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得以稳定,改写了中国现代历史。不过,由于国民政府仍无强大的经济力与武力对日抗衡,当时只能避免对日全面作战。

抗战时期

1937年7月日本引发卢沟桥事变,攻陷华北。蒋中正定下“以空间换时间”、固守耗敌以待国际局势转变。8月上海发生淞沪会战,国军战败受创惨重,但也将日军战略改为由东至西入侵。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震惊国际。国民政府则迁都至重庆。而后南北日军欲会师徐州时,国军于台儿庄击溃之,史称台儿庄大捷。而后为了防止日军南下及西进,国军决堤阻敌。当时国军军力共170万人[注 8]。因战争爆发,立宪延后。
中国***所属的新四军与第八路军亦加入抗战,共约五十万兵力。该两支共产党军队参与敌后游击战对抗日军并巩固本身的根据地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其中较有名的战役为平型关之役(国共联合)与百团大战。
1938年8月至10月发生武汉会战,日军攻下武汉。同期间又登陆大亚湾,攻下广州并侵略华南。由于战线拉长,日军转入相持阶段。1939年期间双方于豫鄂湘桂各省交战。日军三次南下长沙皆为国军击溃,史称长沙大捷。在沦陷区,国军与共军开辟敌后战场并展开牵制与游击,使日军仅能控制据点与交通线。日本为了管理占领地并达成“以华制华”目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及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在外交上,美国力促中日和谈。但由于日方条件过高,中方难以接受;以及日本占领法属中南半岛,和谈最后破裂。1941年7月美英中荷各国成立“ABCD包围网”以对日禁运。最终日本于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开启太平洋战争。中国遂正式成为同盟国一员并正式对日宣战。蒋中正任中国战区统帅,史迪威任参谋长。英国开放滇缅公路补给物资,英美各国亦对中签订平等条约。由于英美各国采“先欧后亚”策略,中国仍未减轻负担。日本意图切断中国补给线,于1942年攻击缅甸,国军派远征军入缅援英。最后缅甸被日本占领,滇缅公路中断。1944年中英盟军反攻收复缅北,并建立中印公路。这段期间日本发动“一号作战”,先后打通了平汉、汉粤线,建立大陆补给线。并攻至独山,一度威胁重庆。
1945年时,美军已逐步逼近日本本土,国军在中美空军支援下牵制日军并轰炸大陆补给线。日军意图反制而发动豫西鄂北会战与鄂西会战,国军皆防卫成功。4月国军发动反击,至8月收复广西全境,并意图收复华南。8月初,美国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核弹,苏联亦依据《雅尔塔密约》对日发动战争,占领中国东北,攻灭满洲国。最终日本天皇裕仁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于美舰密苏里号签署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于南京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战胜利,+++国收复东北与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抗战期间,国军虽然因为装备、经济等因素不如日军,使得在多次战役中难以取得优势。但是国军成功拖住日军军力,并在部份战役获得胜利[注 9]。日本部分军力受中国牵制,让盟军得以在海空两面对付日军。

内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中国***的势力大致上扩张到华北及东北地区,形成割据的局面。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达成双十协定,确定以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地方自治之途径达到和平民主建国,并尽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制宪事宜。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在隔年1月于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各党平等协商并确定了《+++国宪法草案》。但同年春国共又爆发政治摩擦;4月起,国共双方在东北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国共内战再次爆发。
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抗战时的陪都重庆还都南京。11月15日,在中国***及中国民主同盟因改组政府失败和东北调停失败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并且已抵京报到代表已达到法定人数的背景下,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了基于同年《+++国宪法草案》的《+++国宪法》。《宪法》于1947年1月1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4月,国民政府依照政协决议改组结束**,容纳参加制宪之各党进入政府。7月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蒋中正提出之“动员勘乱”与行宪并进的方针[注 10]。7月7日,中国***宣布准备自行组织联合政府。11月21日至23日,全国举行国大代表选举。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民大会开幕。4月18日,国民大会通过修改宪法案,增加《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总统得为紧急处分。国民大会第十三次大会选举蒋中正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5月1日,中国***号召各党派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同日,国民大会闭幕。5月20日,蒋中正、李宗仁就任总统及副总统职,国民政府改组为+++国政府,宪政时期开始。
1945年国军登陆东北,1946年5月孙立人屡屡击败共军,直逼哈尔滨。但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要求停战,孙立人也与个性保守的上级杜聿明意见不合,蒋中正只好将孙立人委以虚职再迁调台湾练兵,使得东北战况随之逆转[参 30]。1948年9月辽西会战爆发,共军将领林彪南下围攻锦州,廖耀湘救援失败。锦州、沈阳先后被共军攻下,东北失守,国民党内要求蒋辞卸呼声甚高。另外,早在同年9月济南失守,山东被共军所占领,共军逼近徐州。11月爆发徐蚌会战。由于战略规划错误,刘峙与杜聿明仅坚守陇海线,使得国军防线被共军切割包围,国军于隔年1月溃败。当时华北受到孤立,1948年11月平津会战爆发,东北共军入关,在天津失守后傅作义投降,华北全数被共军所占领。最后蒋中正宣布下野,但仍任国民党总裁。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并向中国***提出和谈。
http://bbs.huanqiu.com/taihaifengyun/smilieid=[/img]
http://bbs.huanqiu.com/taihaifengyun/smilieid=[/img]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WIDTH: 1px; HEIGHT: 1px">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吴化文部第35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提出包括民国总统、副总统等43名政府要员的战犯名单要求民国政府予以逮捕。而冀望“划江而治”的国方无法接受共方的要求,于20日拒绝了共方的和谈条件。和谈宣告破裂的次日即4月21日,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随后武汉、南京、上海相继被攻占,李宗仁将政府迁往广州,之后又依序迁往重庆、成都及西昌。李宗仁见大势已去,赴港后逃至美国。蒋中正于西南持续作战,最终放弃大陆地区,政府迁往台北,大陆易帜。另外,台湾光复后,由于负责政务接管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不当引发民怨,最后发生二二八事件。此事件加深省籍情结,使台湾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促使日后台湾独立运动的发展。

1946年底-1949年10月主要**
时间爆发地点原因实况备注
1946年12月北平北大学生沈崇声称被美国士兵强奸[29]全国性反美运动**领导[30]
1947年5月南京物价上涨,公立大学所发伙食费不够全国性反饥饿反内战运动**领导[31]
1947年10月杭州浙大学生会于子三参与地下党被捕死于监狱全国各地学生抗议政府逮捕屠杀学生**领导[32]
1948年1月上海同济学生自行选举自治会,被校方开除学籍同济大学学生赴市政府请愿**领导[33]
1948年3月北平民国政府查封**地下党组织华北学联万余学生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营火晚会-
1948年4月北平民国政府逮捕华北学联学生五百学生在政府北平行辕请愿**领导[34]
1948年6月沪津美国决定扶植日本经济上海万余名学生游*示*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天津北洋大学拒绝美国救济粮-
1948年7月北平北平市参议会决定重新考核东北流亡学生在北平临时大学之入学资格四千学生前往李宗仁官邸请愿-
1948年7月北平政府和学生互相开枪对射[35],死亡8名学生[36]一万学生前往李宗仁官邸请愿抗议**领导[37]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没有+++国,只有台湾当局;没有马总统,只有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没有刘院长,只有台湾地区行政部分负责人刘兆玄。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希望民国再接再厉,也象后金度那样过海峡,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给灭了。别老耍悲情。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8
有没有+++国,有没有马总统,有没有刘院长,这不是愤青说了算的。几十年后修+++国史的时候马总统,刘院长都必定要列入+++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之列。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8
呵呵,一部+++国的行政史,就是一部内呕外辱的行政史,就算按照你的逻辑也一样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8
+++国能再次统一中国才叫奇迹,他现在有这个雄心吗?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8
苟延残喘罢了。
文章结束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8
请注意外国势力的扶持!
文章结束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u=864132488,4127407862&fm=0&gp=32.jpg (4.68 KB)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呵呵,得了吧,回家哄你爷爷去!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8
這個奇跡是蔣介石造成的。。。是山姆大叔造成的。。。是大陸**造成的。。。往後50年。。。就會出現另一個奇跡。。。或許是。。。沒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所謂的“中華民囯”。。。成了真正的一個中國。。。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LZ的YY程度大韩民族也要自叹不入啊,LZ你真的了解为什么+++国现在还没完蛋吗?你每天这样自己骗自己有意思吗? 我劝你一句,这里的大多数人就是看你这种人笑话来的,别以为你说一些东西就能让我们怎么怎么样,说白了我们都是吃饱了没事干才来这逗你这种人玩的,像什么J先生,戴平山之流.我真的可怜你,请你就谨言慎行一点吧,每天这样被他们逗这玩太可怜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8
你的意思是大陆和台湾谈和平统一原来还是大陆软蛋了...........我明白了,你是在叫嚣战争吧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10-2-2 07:18
俺到知道民国的一个奇迹 是俺读小说《红岩》时看到的 就在开头 有兴志的网友可以百度一下 就是民国能把钞票变成纸 实在太厉害了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mg_09.gif" border=0 smilieid="211">
作者: 阿让    时间: 2010-2-2 07:19
法币

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Fiat Money)。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基本上仍是银本位,沿袭以白银作为货币。清末以前,多以银两作结算。自清代中叶起,随着外国银圆流入,民间开始流通银圆。民国成立后,亦继续以银圆为通货,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皆有铸造银圆。至1933年国民政府规定“废两改元”,货币一律以银圆为单位。民国初期,各地方银行或政府亦常有发行纸币,但流通及认受性不一,当中只以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认受性最高。

抗日至崩溃

对日抗战期间,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到了战后,面额总值已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400倍。1946年后,国民党政府为支付与共产党军队作战的军费,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面额总值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由于纸钞已越来越没有价值,当时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宋子文为行政院长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行宪选举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60亿圆纸币

60亿圆纸币于1949年5月10日,由+++国国民政府的新疆省银行发行(当时新疆为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历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1]这张60亿圆的钞票上,印有“折合金圆券壹万圆”字样,这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在一枚纸币上并列两种不同的货币单位和金额的纸币。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因通货膨胀而彻底崩溃,于是发行新的货币金圆券,并以1押300万法币的比价收兑旧币。由于未能严守发行限制,新货币无助抑制物价上涨,恶性通货持续,百姓深受其害。[3]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与新疆地方货币折价共同流通使用。
1948年12月,新疆商业银行改组为新疆省银行,其后发行3000万圆、6000万圆、6亿圆和30亿圆的银行券作为地方货币。到1949年5月,该行发行了面值60亿圆的银行券,成为中国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

这张60亿圆的钞票,在当时只值百分之一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是金圆券4.4亿元计算,这张60亿圆纸币只能买到88粒米。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9
版主 能不能那个不要老是引经据典滴 更显得俺没知识了
作者: virginia_0103    时间: 2010-2-2 07:19
1937年共产党一年的财政收入才10多万元法币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